曹苏苏?
摘 要:本文以青春类型影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为解读文本,以人物角色塑造为切入点,从程式粘贴与细节游离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当前热播影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人物角色塑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青春类型影片在人物角色塑造上的突破发展路径从入世思维和出世情怀的美学融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做较为详细的阐释,以为国产青春片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影像空间;角色塑造;入世思维;出世情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092-02
一、引 言
继《匆匆那年》之后,导演张一白又推出青春爱情类型影片新作《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青春爱情影片面临脱离现实、题材重复、商业色彩浓重等诸多美学困境问题的语境下,又有《匆匆那年》的记录标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如何逆境突围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
影像空间与角色塑造是一部电影的两个重要支点,也是任何一部影片突破困境无可避免的关键节点。空间作为叙事的对象和内容,在电影叙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再具体的影片文本中,角色塑造与空间建构相互融合映衬,通过人物的设定、性格的描摹、形象的塑造,对影片叙事形成复杂与缜密的情感迸发与逻辑助推,进而增强影片叙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纵观当前青春影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影像空间的构筑上以“路”的意想为延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影像风格。但是,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影片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角色塑造的维度出发,深入分析影片在程式粘贴和细节游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国产青春片的突破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为国产青春片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二、角色塑造:程式粘贴与细节游离的逻辑断点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故事并不复杂,但是人物角色较为密集,仅是有分量的主角就达7人之多,人物角色的框架结构为“三对情侣四种爱情”,以“情”为构架载体,通过爱情、友情和亲情来编织、链接人物关系,以形成对等互融紧凑的人物关系网络,以此形成影片的独具一格的叙事特色,与以往张一白导演影片的单线叙事相比,《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形成四条叙事线齐头并进的格局,在美学追求层面与影片的平行对称审美风格形成对应关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种平行对称的审美倾向打乱了人物塑造的构架纹理,让人物角色的性格显得单薄而游离。影片过于强调叙事线索的齐头并进,在电影较小的叙事空间里很难做到对“三对情侣四种爱情”的精雕细琢,比如影片着墨最多的男主角陈末,这一人物形象基本上是按照张嘉佳作品固有的角色流程化打造:玩世不恭却仗义大方,有才有情却流于肤浅。在很多关键的情感和内心转折上,这种性格特征也没有成为情节叙事的有效助推,包括陈末的爱情放置,由小容而转为幺鸡,都铺垫得笼统而缺乏细节。同样的细节转折模糊也呈现在其他两个男主角的爱情中,茅十八从开始荔枝对他的狂猛追求到后来他对荔枝一往情深的情感转变也缺乏相关的铺垫。而猪头与燕子则体现在燕子的变心上,虽然有着猪头和她手机联系的情节铺垫,但是,仅仅的少数几个镜头既要承担起两者情侣的关系叙事,还有承担燕子的情感转变,显然有些气力不足。
于是,影片角色的塑造形成了三种漫画式、程式化的平行塑造路线:莫名其妙的堕落,盲目无序的付出,突如其来的心动。这三条人物角色性格的发展直线一方面建构起影片人物结构的骨骼框架,另一方面也架空了叙事角色的丰盈设定,让观众对影片角色产生漂移不定的恍惚感。因为角色的设定缺乏情感细节的铺垫和交待,其行为往往会造就感官的唐突和触觉的游离,而没有现实生活和爱情的本有底色,在内在的逻辑上顾此失彼而造就角色性格的美学失衡。比如影片中猪头这一角色,编导只偏执于凸显他的痴情绝对,而忽略了这个角色性格的逻辑对称。他要买房子,陈末一甩手就是20万元钱给他,要知道陈末也并不富裕,此举可谓情深义重。但当陈末在燕子和猪头分手后气愤的为猪头抱不平,怀疑当年燕子可能真是偷钱的人的时候,猪头却对陈末大打出手。当编导精心塑造猪头痴情的性格特征的同时也构架了他性格自私的一面,当观众都在愤恨燕子自私无情的时候,其实猪头更是无情,陈末的20万、茅十八的2万和他一直在陈末家的蹭吃蹭喝都置若罔闻,由此在观众的接受视野中产生逻辑矛盾,编导在千方百计烘衬这一痴情人物角色甚至让观众同情的同时,也构成了人物的自私、虚伪的反向效果,造成观众思维逻辑的矛盾错位,也影响了人物性格塑造的成功。这一症结在当前的国产青春片的人物角色塑造中非常常见,这直接导致观众对影片产生幼稚、逻辑混乱的直接印象,制约着影片与受众之间的传播平衡,也影响着青春类型影片的叙事品质,这也是下一步国产青春影片突破的着力点。
三、突破重点:入世思维与出世情怀的意旨回归
通过对影片人物角色塑造的分析,不难发现,对于青春片而言,角色塑造相比影像空间更具有困境突破的意义。其实,不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大部分青春片的困境除了外部环境的过度商业化追求,影片本身的人物角色的塑造也是制约国产青春影片突破困境的主要症结所在。因为人物角色的塑造对整部影片至关重要,无论是镜像语言还是情节叙事,全都与此休戚相关。正如《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薛晓路所言:“所有的剧本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如何让人物出彩很重要”。
所以,下一步国产青春片突破困境的创新路径之一便是要注重叙事空间的内在逻辑,实现空间内人、事、物的和谐统一与有机交融[2],提升人物塑造的内涵,增强角色性格的丰盈度,突破当前国产青春片“小鲜肉+校园+残酷青春”的角色设定模式,不仅让人物形象入眼,还要入脑入心。因为只有对青春的真正理解,才能安排好青春电影的各类型叙事符号[3]。具体而言,就是编导要实现入世思维与出世情怀的意旨回归。虽然社会重大题材不是青春片的功能承担,但是,從中国古代到现代熠熠生辉的文艺创作实践证明,无论是哪一种体裁的文艺创作,都需要创作者在思想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上做到入世与出世的有机统一。
在角色创作理念上,要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关注时事,融入社会,以悲天悯人的大情怀书写青年人的大情感,而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无意识呈现。如影片《中国合伙人》,以独具时代特征的社会语境为叙事空间,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影片视角宏大,叙事性强,却又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紧密结合,相互融合,浓缩了一代创业者的丰富形象,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
在角色爱情的叙事上,不可一味地执着于极端化的“小我”,凸显排斥社会的弃世思想,而是要关注社会情感的主流,挖掘那些朴素情感的绚丽闪光点,以情感人,以爱养心。如影片《逆光飞翔》以社会真人真事为故事蓝本,将电影视角选触到盲人题材,讲述了一位全盲钢琴家与梦想成为舞者的女孩,互相鼓励、勇敢逐梦的历程。故事的爱情讲述清新脱俗,人物形象的塑造励志性强,两者相互辅助,构筑了全新的角色爱情的叙事模式,堪为青春类型影片的典范。
在人物的选取上,要注重凸显正能量,将视角关注那些自强拼搏的有为青年以及他们的励志故事,并以此为基点,叙写他们的爱恨情感,以增强角色塑造的性格丰盈和思想旨归。如影片《80后》,讲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少女为了获得爱情和事业成功努力打拼的故事。人物的选取朴素真实,但充满拼搏的张力,不仅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发展影像,也呈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在角色的塑造上,要注重融入社会,融入时代、尽可能融入身边的世界,关注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国家甚至世界的大事,以艺术之手传达自身独到的观察和感悟,确立影片的见解和观点,以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引导观众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如影片《全城高考》,以著名的湖北黄冈中学以及黄冈师范学院为场地空间,实景拍摄,讲述了四个高三学生以及老师、家长、社会在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神经的高考大试面前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以考生的拼搏精神和远大理想折射时代精神,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情怀关注民生,以考生的不同命运和选择扣问社会百态。影片以现实题材为基础,以身边的人物为角色塑造的创意来源,以大视角将个人命运与社会有机交融,塑造了一批真实、丰满有深刻意义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打造了震撼人心的宏大叙事风格,富有艺术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物角色塑造在融合处世思维和入世情怀的基础上,导演还要着力于统筹考虑人物角色的心理与精神、动作与语言、前史和经历等细节元素,尤其是前史和经历,这是人物角色塑造上比较有难度的环节,它在影片中不一定会直接描写到其中的某些方面,但在构思时要心知肚明,清楚人物的来龙去脉,这是完善与丰满角色形象的必备条件,也是以人物为基点推动情节叙事顺畅自然的必经环节。
总的来说,国产青春片的出现,丰富了国产电影市场的影片种类,也拓宽了电影市场的受众范围,对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国产青春片在人物角色塑造方面存在的困境也是电影类型必经的阶段,只要导演们锐意革新,注重理论批评与具体实践两元互动,在继续巩固青春片影像语言美学创新的基础上提升人物角色塑造的內涵,强化其角色设定的细节,注重人物复杂性格的细节烘衬,注重角色入世思维和出世情怀的美学融通,通过性格鲜明、底质饱满的人物形象提升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度,那么,国产青春片实现青春常驻,也未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论电影的叙事空间及其作用——以电影《雨果》为例[J].电影评介,2013(9).
[2] 高森.城市文化题材电视剧编创的空间叙事——以电视剧《青岛往事》为例[J] .电视研究,2016(7).
[3] 刘鑫婷.浅谈我国青春电影叙事符号的表达策略[J].今传媒,2016(2).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