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杨
大年初一开始,韩寒执导的电影《乘风破浪》上映,故事非常简单,很老套的剧情:一个对父亲充满仇恨的儿子最终理解父亲。“远行是一首被同辈祝福的歌,却不是父亲寄语的未来。”经历了《后会无期》的远行与回归,和父辈做最后的和解成了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结局。无论是电影内还是电影外,“乘风”的价值远超过“破浪”,至于最后能不能“破浪”,又有什么关系呢?
遍体鳞伤后才知道,自己不是风,而是随风倒的草
帮派、打架、飙车、爱情、事业、守护,一半枕于幻想,一半回归现实。
阿浪一直不理解父亲,觉得正是因为他混迹江湖,入狱六年,才导致母亲产后抑郁而跳楼自杀。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一直是暴脾气,动不动就往阿浪脸上踹一脚。赛车手阿浪在拿到赛车冠军之后,对瘸腿的父亲进行一番冷嘲热讽,从小到大父亲从未理解过他,对他的选择,一直持反对的态度。可是就算拿了冠军又能怎么样呢?车技再怎么高超,也会被火车撞到。
车祸之后,奄奄一息的阿浪回顾自己的一生,神奇般地穿越时空,回到父母的青葱年华。在1998年的亭林镇,他结识了一群兄弟好友——录像店老板阿正、程序员小马、六一和阿正的女友小花。关键是,阿正是少年时的父亲,小花是素未谋面的母亲。
父亲徐正太(阿正),满足于在家乡打拼,这个家乡,既是自足的又是憧憬的,在录像带、BB机和卡拉OK厅组成的1990年代的摩登气息之间,家乡便是远方。那个时代青年的偶像,是小马哥和陈浩南,他们的快意人生,当然需要看场子、泡妮,山寨版“帮派”是必不可少的标配,其实在警察眼里,不过是过家家的把戏。过家家也要严肃对待,因为那是想象中最为畅快淋漓的理想人生。
阿正与兄弟们组成的“正太帮”一起对抗以黄志强为首的帮派,惩恶扬善,制霸亭林镇。无论是两个实力悬殊的帮派对抗的故事线,还是阿正与小花以及其他人的感情线,都带着明显的戏谑和幻想。阿正经营着录像店却从来没有人光顾,他带着正太帮誓死守护歌舞厅里姑娘的清白,当被恶霸用火烧来威胁的时候,邻居没有一个人来帮忙……这些都是违反常理的,只是突出了正太帮兄弟之间的义气,就像戏剧舞台上的演出一样,所有的场景、道具都是为主人公而存在。
经历了父亲年轻时候经历的一切,阿浪终于理解了父亲所有的忧郁、愤怒和怀念,故事结束了。
阿正在镇上的死对头叫罗力。罗力是一个有原则的坏人,一不杀人,二不欺负女人。有枪,还有一辆大哥给的车,算得上是镇上的一号人物了。他的女人喜欢日本,他就在房间里做了一个日式场景,跟老婆一起吃日本料理,觉得等自己转战政商界,才会出人头地。他的女人也说,等自己赚钱了,给他买条真的金项链。可他还是个小人物。在阿正跟阿浪准备去找黄志强报仇的时候,他出现了,交出车钥匙,一副看淡的样子:“说什么大话?我们都是小人物。”因为他知道,他喜欢的女人,最后却跟了经济条件更加优渥的黄志强。很多时候,确实是很无奈的。
要去找黄志强报仇了。阿浪到最后才发现,父亲是为了救他,才故意伤人,以至于锒铛入狱六年。
往往,很多人的少年时代没那么美好,幻想中的打打杀杀最终会被班主任揪着耳朵请家长,幻想中长发飘飘只对自己一个人微笑的女神最后嫁给了又矮又胖的土豪,现实像雨天突然飞驰而过的汽车一样,溅你一身泥。
电影《艋舺》里的经典台词:“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打打杀杀很酷吗?好像真的很酷呢!在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纪,稍不留神,就会走错路。很久很久之后才发现,那些混迹街头的混混,不过是社会的底层而已。
儿子向父亲发出跨越时空的和解宣言
时间回到现实,阿浪看着年迈的父亲,做出一个只有正太帮的核心高层才懂得的手势,那一刻,是父子间的和解。
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他们像敌人一样总是碰触彼此的底线,也像兄弟一样对彼此的小算盘心领神会,他们永远不会说出自己有多爱对方,坚强、固执、头也不回地从青春一直走过而立之年,又与自己的孩子玩起同样的戏码。那么,这部电影里,女性是怎样的形象呢,两个词语——漂亮、忠诚,并以“非常”作为程度副词。所以,男人一旦怀念和幻想起来也很幼稚,他们眼中,少年时代一定要有一场惊天动地、正义凛然的冒险,一定要有一个让他依靠对他包容,神仙姐姐般的女人才算完美。
“我与父亲最大的隔阂就是,我们从未以相同的年龄处在同一个时空。”——充满悖论的一句话,诠释了父子之间的交流法则。
徐太浪“回到”了1998年的亭林镇,父与子的青年时代碰撞在一起,就像《回到未来》和《新难兄难弟》等经典穿越题材的电影一样,他必须与上一代人的青春往事、泡妞考验、帮派战争等纠缠在一起,从而了解并深刻同情了父亲,梦中的通感、痛感让他明白,并非是自己一望无边的理想就能简单抹平父亲的关切。父亲的执着,也许只在乎你的平安,还有所谓的是事业的危险度。
《乘风破浪》,当然就是代表闯世界的一代人,向父亲发出跨越时空的和解宣言。青年人的叛逆,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不能真诚的沟通。父与子,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矛盾,这矛盾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人类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同时也是最严重的阻碍。每一个父亲,都会从自己的經验出发,来对儿子进行“劝说”和“建议”。每一个儿子,往往都会觉得自己是新时代的开山怪,对于老古董的保守有着本能的反抗。
好像全天下所有的儿子对父亲的态度都会经历“崇拜——仇视——理解”这一个过程。垂垂老矣的父亲,也有意气风发的时候,不管现在的你多么的讨厌他,不理解他,但他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跟现在正值壮年的你一样,他就是你,你就是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并没有什么对错可言。
半个人生都活在是非争议和风浪飘摇中
你把大小孩子
个个抚养成人
等我到了晚年
你不能比我早死
不能死在我前面
哪怕仅仅晚一天
就是晚一天也好
不许你比我早死
在我临终时
请你握着我的手
——这首《乘风破浪歌》,成为电影《乘风破浪》的关键词。
电影的英文名叫做:duckweed,意为“浮萍”。乍听起来,跟乘风破浪是相反的意思。但其实并不是冲突。乘风破浪,是正太对世界的赤子之心;身为浮萍,是命运对人生的无情操控。所以太浪终得释怀,与老爸的死结终于解开。
如果此等死结都可解,那不妨把父子换成母女、兄弟、爱人、朋友,一切生命中重要的关系,他们带给我们的不解,让我们深感无辜的伤害,是不是也有個中缘由、情非得已和人性的无可奈何。
韩寒无意于让徐太浪和父亲徐正太用不同人生轨迹下的价值观碰撞去实现最终的谅解,而只是想让我们跟着徐太浪一道穿越回已逝的二十年前,去重新认识自己的父辈,以及,那个想象中的美好旧日时光。
电影要说的,其实是乘风,至于破不破浪,那是另一回事。
旧时的淳朴小镇、被改编的外文老歌、以及那诉诸回归旧式家庭的父辈价值观。这些“怀旧”的元素,显然是这部电影试图在情感上与观众达成共谋的时刻。
韩寒自己也承认,《乘风破浪》的故事,对1993年的老港片《新难兄难弟》多有借鉴,主人公穿越回过去与自己的父辈相遇的类似模式,曾在《回到未来》《终结者》等电影中一再上演。按照影片的逻辑,徐正太是为了救穿越回去的徐太浪一命,才失手杀人锒铛入狱,由此导致了日后徐太浪的悲惨命运。这样一来,穿越回去的徐太浪自己反倒成为了一切事端的罪魁祸首,而不是此类故事里穿越回去的主人公通常扮演的拯救者角色,让穿越这件事本身都显得有点无厘头。
早年横空出世的韩寒,之所以能够让人侧目,正是因为他背后的时代过于闭塞保守,他所发出的那一点不一样的声音,在那个大多数人自我意识尚未觉醒的年代显得如此响亮。而时过境迁,韩寒所赖以成名的那些特质,大部分在这个时代成了人们熟知的常识,对常识的一再重复,已不再足以让其维持人们印象中的那份与众不同。所以,作家韩寒一步步成了公知韩寒、段子手韩寒、“国民岳父”韩寒和导演韩寒。作为一个文人,韩寒所能带给这个时代的价值已泯然众人;作为一个商人,就像时常被与之一并提及的郭敬明一样,凭借自己过往积攒的超高人气和话题性,韩寒仍大有可为。
韩寒说:“记得在《乘风破浪》片场拍一些喜剧桥段的时候,我会说,停,这里不要像周星驰电影那么演;有一些动作场面时,我也会和动作指导说,不要这几个动作,因为太‘成龙了。这些其实都是对电影人最大的肯定,因为他们已经创立起了一种流派和风格,你想不一样,必须绕开走。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我们还是要不一样。要是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气味,那来一趟也只是观光吧。我们不是来观光和临摹的。我们是来留下自己的印记的。”
他总结自己的一生:“从17岁出道,到今年34岁,我的半个人生都活在是非争议和风浪飘摇之中,虽然刺激,但也有些厌倦,不奢望之后的生活可以风平浪静,只愿作品可以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