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模式研究

2017-02-27 00:50石德万贺梅萍
现代情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高校图书馆

石德万+贺梅萍

〔摘要〕为提高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从数字出版的特点出发,根据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探讨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有效模式。认为在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除了以资源采购商身份支撑数字出版外,更应该以盘活高校现有资源、汇聚网络零散资源、挖掘馆藏特色资源、集纳高校原创资源的模式直接参与数字出版,从而提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出版模式;数字资源建设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1.023

〔中图分类号〕G250.15;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1-0124-03

〔Abstract〕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publishing,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mode of university librarys participation in digital publishing,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y publishing service.In digital publishing environment,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support digital publishing in addition to buyers resource ID,and make an inventory of the existing resources,gathering network scattered resources,mining the collection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collecting university original resources mode directly involved in digital publishing,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y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digital publishing;publishing model;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近年來,国家从顶层设计对数字出版给予了高度重视,把数字出版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1-3],给数字出版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同时,数字出版也引起了包括传统出版机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移动终端提供商、数字出版技术供应商等单位的高度关注和投入,聚集了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设备,使数字出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数字出版新理念、新产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数字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探讨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模式,为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1作为资源采购商支撑数字出版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一直以资源采购商的角色支撑着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随着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升级发展,数字出版产生了一系列新产品。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除了采购常规的数字出版产品(如电子图书、全文期刊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等等)外,应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加强数字出版新产品的采购,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目前应关注以下几种数字出版新产品:

1.1移动数字阅读产品

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成年国民手机阅读率达到60.0%,同比上升高达8.2%[4],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及光盘阅读等都呈增长态势。可见,移动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主流。虽然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建立了移动图书馆,但由于缺乏移动阅读内容,其功能大多仅提供馆藏目录检索、借阅历史检索、预约、续借等简单服务,基本不能支持读者移动阅读的需求。而数字出版的移动阅读产品,不仅内容丰富、健康、科学、可靠,而且能够提供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同时具有将交友娱乐与阅读相结合的个性化、交互性和实时性等特点,读者只要有一个移动终端,如手机、MP4、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表现形式轻松愉悦的内容进行阅读。因此,从适应读者阅读趋势和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应该采购数字出版的移动数字阅读产品。

1.2在线教育产品

在线教育作为数字出版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功,其主要方式是平台+资源+服务。平台方面,数字出版商除了提供自己的平台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使平台用户落地,出版商负责后续的维护,甚至为用户提供云平台。在资源方面,数字出版商不仅为在线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还能够利用自身的海量数据,根据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做某一课程;甚至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为用户制作个性化在线教育产品;或者制定某一数据标准,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出版商的内容资源,建设用户个性化的特色资源。在服务方面,数字出版商倡导全程服务的理念,除了给用户提供会说话的机器人外,还能提供用户需要的其他服务,包括:课程建设、教学过程监控、师生互动、练习答疑,直至考试评分;课程结束后还可以对在线教育课程进行评估,提交相关的分析报告,作为学校及教师教学反思的素材,也为数字出版商优化产品、提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从服务高等教育教学主战场来说,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点,有选择地购买数字出版的在线教育。

1.3数字化教材

从2014年7月12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发了中国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化教材以后[5],数字化教材成为国内教育数字出版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数字化教材不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具备成熟、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方便组织学习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更快、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创新与共享。特别是一些在传统教材中很难实现的内容,在数字化教材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这种变化,对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说是革命性的。如传统临床医学的学习中,要了解某个病人的症状,就要排队听诊观察。现在医患矛盾复杂,如果还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病人家属是不能接受的。教材数字化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彻底地解决这类难题。传统的教材只是描述病人症状的各种表现,而在数字化教材中,学生只需轻轻按一下键,疾病的临床表现就通过音频、图表、动画、视频展现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难的问题。总之,全方位、立体化、互动式是数字化教材的最大亮点,学生通过一本数字化教材,就可以获得学习相关课程需要的所有资源,并且可以很方便地和他人进行学习交流。因此,从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来说,高校图书馆在采购传统资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采购部分课程的数字化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2作为数据内容提供商参与数字出版

高校及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作为数据内容提供商融入数字出版。特别是那些有独特资源或者能够提供深度信息咨询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可以成为知识的出版者和发布者;另一方面也可以依靠新型媒体,提供更为专业的内容分发业务[6]。具体来说,可以从盘活高校现有资源、汇聚网络零散资源、挖掘馆藏特色资源[7]、集纳高校原创资源出发,通过聚集内容资源、构建服务平台的途径,积极参与数字出版,具体模式有:

2.1盘活高校现有资源

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部分分散在作者的手里、部分存储在学校的档案室里、还有部分可能被商业数据库收录。除了收录在商业数据库那部分可能被其它同行利用外,其它的资源,几乎都变成死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保存价值。如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出版的教材、专著,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提交的研究报告、技术报告、数据集、软件、预印稿、技术标准和规范,学生提交的学位论文、毕业论文,以及高校教职工和海内外校友其它有重要价值的藏品(自传、日记、笔记、信件、手稿、年谱、年表、历史照片、获奖证书、绘画、声像、摄影作品等)等等,这些资料往往包括有重要的学术、收藏价值。但由于分散、隐秘,很难被发现、再利用。高校图书馆可以把这些资源收集、组织起来(如果还没有数字化先进行数字化),建成高校机构知识库,并通过知识库平台为用户提供浏览、下载等服务,使师生和科研人员的学术与智力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高校还存在其它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源,高校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合适的途径激活这些资源,参与数字出版。如高校科研人员、研究团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科研数据,如各类调查数据、实验数据等等。这些科研数据大都分散在研究人员或研究团体手里,但这些科研数据对其他科研人员可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收集、整理这些科研数据,构建高校研究数据平台,提供研究数据的保存、管理与发布服务,直接参与数字出版。这样既鼓励数据的产出者开放和共享数据,又满足数据的利用者浏览、搜索、申请下载数据的需要,全面促进研究数据的传播、再利用和规范引用。

2.2汇聚网络零散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海量的信息源,虽然其中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存储位置零星散乱,但还是包含有大量很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特别是随着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可利用的OA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学术价值越来越高,并且国内外已经建成了许多成熟的OA平台,如High Wire Press、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R(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等,这些平台对OA资源的交流、传播、利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OA资源完全依赖于网络,具有零散性、易灭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而且在资源类型、质量控制、开放政策、开放接口等方面也存在极大差异,造成用户使用OA资源和图书馆提供OA资源服务存在诸多困难。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对OA资源进行收集、遴选、评价、再利用建设,提供一站式获取平台,高校师生才可能高效利用OA资源。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学科、教学、科研需要,利用自身在信息组织方面的优势,把分散在互联网上有价值的其它学术内容加以汇集、标引,参与数字出版,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开放、共享环境的日益成熟,国内外的著名大学,如国内的北大、清华,国外的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名校网上公开课的视频,引起了其它高校广大师生的热切关注。这些视频资料,既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名家治学的思路、方法,接受名校教学之熏陶,也可以开拓眼界、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教师通过名校开放课,可以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对网上分散的公开课的主题和授课老师、学校进行精心挑选,有意识地跟踪、收集、整理国内外名校、名师开放课程的视频资料,建设开放课程视频数据库,并以下载或在线观看的方式,为广大师生和研究者提供服务。这种视频数据库,打破了时空与地域的限制,读者只要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就可以与世界级名校名师一起学习,很受高校师生的歡迎[8]。

2.3挖掘馆藏特色资源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这些特色资源,不仅是高校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出版的优势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挖掘本馆的特色资源,参与数字出版。高校图书馆对本馆中有特色的、并且拥有版权或者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的馆藏资源,可以通过数字化后建成全文特色数据库;对于那些没有版权或者还没有过版权保护期的特色馆藏,可以经过组织、整理后建设文摘或索引特色数据库。这样不仅对传承、保存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扩大这些资源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重要的意义。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时期图书资源库、民国时期期刊资源库,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长江资源库、中国水利工程数据库,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巴蜀文化特色库、中国藏学研究及藏文化数据库等等。这些特色数据库是数字出版环境下,增强高校图书馆竞争力的有效力量。

当然,不仅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特色资源可以参与数字出版,高校及其内部其他部门所特有的特色资源,也可以通过挖掘、收集、整理参与数字出版。例如,有的高校是一些名人、名师学习或工作过,甚至终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些名人、名师是学校的骄傲,也是后来者学习的楷模。他们的生平经历、传略评述、回忆、学术成就、社会活动、新闻轶事、论著手稿、教学资料、生活照片等资料,都是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学校的特色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构建本校的名人、名师数据库,对这些资料加以传承和保护,以实现高校图书馆“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9]的主要任务,使师生学有榜样、行有目标。

2.4集纳高校原创资源

高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学术交流、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都会产生各种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可能是以博文形式表现出来的高校学者在网络时代的日记、札记、随笔;也可能是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学术讲座的影视资料;还可能是各部门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图书馆组织的阅读推广活动)产生的各种文本、音频、视频资源等等。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些高校原创的信息资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保存价值,但分布范围广、稳定性差,如果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组织、保护,很容易消失殆尽。

例如,高校學者博文的自由随意性,更能反映学者的真性情,常常包含一些在主流媒体上接触不到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在学者正式出版的著作、论文中也难得一见。因此,这些博文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学术史和传记的重要资料,也是高校学术史,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参考[10]。但是,由于博客服务提供商的不稳定性,而且他们提供的是免费托管服务,往往对博客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承担任何责任,一旦博客服务提供商出现问题或者中断服务,高校学者的这些博文就可能会消失。

再如,高校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内容信息丰富、学术价值高,是高校学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发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同时它也是教师把握学科发展、聆听不同学术观点的重要窗口。但是,如果没有及时跟踪、收集、整理各种学术讲座的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有效的保存,这些数据信息很可能就随着讲座的结束而消失。

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跟踪、收集、整理、组织和保存高校的各种原创数据信息资源,并根据资源的内容、类型,分门别类进行主题标引、关键词索引,建成相应的数据库,通过有效的平台为本校师生、科研人员提供浏览、下载或在线阅读等服务。对于优秀的内容,还可以根据一个内容多种形态的原则,开发成多种产品形态,为读者提供服务。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北大讲座数据库,就以图书形式进行了再次开发,在收获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1]。

3结束语

开展数字出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高校图书馆单独开展数字出版可能力不从心。因此,可以采取校内外合作的发展策略。合作既包括与校内其它部门、单位、专家学者的合作,也包括与校外其它高校图书馆、出版机构、学术团体、基金会以及专家学者的合作。校内合作,能充分挖掘、利用高校内部各种资源,助推数字出版的顺利开展。校外的合作,能够利用多方的力量,弥补高校图书馆在出版编辑、学术传播、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不足,保障数字出版持续进行;同时,不同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出版方面的合作,有助于推动信息共享以及普遍规则制定,探索图书馆出版的最佳实践模式,提供与高校目标一致的创新性服务[12],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law-lib.com/law/lawview.asp?id=323762,2015-12-25.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EB/OL].http:∥wzb.mof.gov.cn/pdlb/zcfb/201404/t201404291073300.html,2015-12-25.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f.gov.cn/mofhome/he/lanmudaohang/zhengcefagui/201504/t201504131215711.html,2015-12-25.

[4]必胜网.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http:∥www.bisenet.com/article/201604/158316.htm,2016-05-16.

[5]中国数字出版信息网.人卫社推出我国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EB/OL].http:∥www.cdpi.cn/xzx/toutiaoyaowen/20141201/11918.html,2016-02-20.

[6]刘炜.未来的图书馆[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9):44.

[7]杨琳.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2,(3):47-49.

[8]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EB/OL].http:∥opendata.pku.edu.cn/,2016-05-16.

[9]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moe736/s3886/201601/t20160120228487.html,2016-05-16.

[10]邹新明,朱本军,张丽静.“北大博文”的思路、做法及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68-70,120.

[11]北京大学图书馆多媒体服务平台.北大讲座[EB/OL].http:∥media.lib.pk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3&sserial=3713,2016-06-10.

[12]游.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2014,(6):94-96.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高校图书馆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