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醇厚的人文素养

2017-02-27 23:27蒋永清
党建文汇·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养病尊师重教读书人

蒋永清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陈云是“搞经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思想,有着醇厚的人文素养。

“马背上”的读书人

读书伴随着陈云的革命生涯。延安时期,环境相对稳定。在毛泽东的启发和建议下,他再次认真研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的著作。他以革命家的风范组织了学习小组,一本一本地读原著,并请人辅导,进行讨论,共同提高。学习小组从1938年至1942年坚持了整整5年。

读书是陈云的精神支柱。“文革”期間下放到江西“蹲点”,他把可支配的时间都用来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孩子们探望他时,他说得最多的是读书问题。他组织了家庭学习小组,传授读书方法。陈云是读书人,读书人自然很爱书。除马列经典著作外,陈云还喜爱中国古籍,深谙其积淀的民族文化遗产。

既是读书人,那就讲究尊师重教。陈云对在人生关键时刻关心、扶持、培养过自己的老师常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情。他和部分同学集资为小学校长树碑纪念。他尊师重教,体现出读书人特有的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气节。他的女儿过去是小学教师,以后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陈云对此不赞成,劝女儿“归队”。女儿毅然回到自己的母校,当了一名普通中学教师,一直干到退休。

造诣深的书法家

从小刻苦的书写训练,为陈云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和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他没有时间专门练习书法,但他的字一直写得很好。直到80岁高龄,他又重操翰墨,每天作为必修课,持之以恒,练了整整10年,留下大量书法作品,也留下许多佳话。

陈云每天坚持练字1个小时,后改为40分钟。开始是坐着写,后来是站着悬肘写。开始用笔甩不开,后来逐渐运用自如,书艺精进,“有飘逸感了”。有一次,他书写《枫桥夜泊》诗,整幅作品一气呵成。

陈云钟情书法,经常将条幅赠予友人、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书法内容多是他人生的思考与心得、个人心境与情怀的抒发,也是对受赠人的一种勉励和期望。他曾书写两幅条幅赠送长子陈元,一条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陈元多年后深情地回忆说:“这两幅字就像父亲的一双眼睛盯着我,时刻提醒着我、告诫着我、激励着我:不管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经得住群众的检验,经得住实践的检验,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评弹界的“老听客”

陈云出生在丝竹音乐广为流传的江南水乡,盛行于家乡的评弹影响了他的一生。

少年陈云听着“戤壁书”,在艺人的娓娓道白和丝弦弹唱中度过艰辛时光。尔后,戎马倥偬,治国理政,没有时间听。再次接触评弹源于养病。陈云说:“一九五七年、一九五九年先后两次到南方养病,听听评弹,觉得对养病有好处。本来头脑发胀,听听书就好些,这样又重新听了。”他风趣地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常为他搞录音带的何占春和修录音机的陈继亮是“保健委员”“半个医生”。他听了大量书目,广泛接触艺人,钻研曲艺规律,发表精当意见,被评弹界尊称为“知音”“老听客”。

在评弹艺术的发展方向上,陈云有着文化人执着而纯洁的理想追求。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评弹一度出现上座率不佳、经济效益差等现实困难。经过深入思考和调查,1981年春天,他与时任上海评弹团团长的吴宗锡谈话,以他卓越的洞察力提出:“对于你们来说,出人、出书、走正路,保存和发展评弹艺术,这是第一位的,钱的问题是第二位的。”

猜你喜欢
养病尊师重教读书人
养病守则
“养病”类词语的认知理解
我是快乐读书人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事
读书人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善读“养病”诗有益身心双健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