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
武耕竹
“非遗故事公益行”活动发起人,2016年唯一获邀参加戛纳电影节的话剧主创人员、演员、主持人,曾担任央视《匠心》栏目责任编辑。
在香港金融界,武耕竹曾經是一名富有远见的银行VP,年轻有为,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五年前,为了追求最初的梦想,她放弃优越的工作,从制片人开始走上了更有情怀的文艺道路:不为别的,只为了让中国文化被更多的人消化和吸收,让中国非遗项目登上更有意义的世界舞台。
第一次见到武耕竹,是在她的话剧《爱,去哪儿了》发布会上。她身着一身白色轻礼服,温柔、端庄,眉宇间却独有一份亲和力。知道她是主持人、演员,却不知道她曾经还是叱咤香港金融界的风云人物。很难想象,眼前这个说话低柔的女生,却要日日同那些金融大佬一争高下。身居高位却不强硬,或许正是她的处世哲学。如今,武耕竹从金融界辗转到文艺界,她依然沉静如水,踏实而满足。她的“非遗故事传播”亲子事业也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线。
曾经获得很多,所以想给予更多
世界上有宏大目标的女性不在少数,却鲜有人像武耕竹这般勇敢。她曾经在金融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前途、钱途都是一片光明。可是,这并不是武耕竹的终极目标。她是从小翻阅《辞源》去看童话的女孩,喜欢中国文化,也热爱国学,有一颗中国心,也有一个中国梦。曾经,她为了自身成就放弃过理想,不过回头看,当拥有很多的时候,她的理想是安静下来为中国文化做点事。
几年前,武耕竹受朋友所邀,辞去了收入颇丰的银行职位,选择从零开始做一个文艺片的制片人。也正是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在文化这个生态圈,做自己最热爱的中国文化事业,她仿佛是水到渠成般进入了生命的另一个阶段,也在此时找到了发挥自己爱好的平衡点。为了强化自己的文艺功底,辞去工作后,武耕竹去上海戏剧学院学了表演。据她所说,这也是阴错阳差的时机。本来想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她,因为学校名额原因被调了专业,当她听说表演专业比播音主持专业学的东西更多的时候,她选择留下来,一学就是几年。
在上戏期间,她还担任央视《匠心》栏目的责任编辑,做了自己的话剧作品《爱,去哪儿了》。去年,因为《爱,去哪儿了》的出色表现,她成为唯一获邀参加戛纳电影节的话剧主创人员,而她也因此受到了很多话剧观众的喜爱。问她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能量,可以一直做这么多事情,她说:“因为我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我的老师身上,我的同事身上,我的朋友身上,都有无数的闪光点,她们给我的正能量我都积攒下来,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我就想把这样的正能量回馈给更多人。热爱中国国学,想传播中国文化,这也是我现在做非遗项目的初衷。”
带着非遗亲子故事走进校园
中国的非遗项目数不胜数,却也大多面临窘境。因为非遗项目都很古老,很难吸引现代的年轻人。“看着那些古老流传的手艺逐渐消失,真的让人很心痛。”武耕竹想保护它们,也希望把它们传承下来,“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如何让它变得年轻,让它们和现代接轨,这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难题。当我们把它和亲子剧融合在一起,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反应:故事像一个少女一样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每个人面前!”去年10月份,武耕竹带着她的志愿者团队,把“非遗亲子系列故事”《公主寻梦记》带进了上海的小学,带到了北京大型公益机构太阳村,反响非常热烈。之后,在不断地改进剧本的同时,“非遗亲子系列故事”《公主寻梦记》还走进了少管所、美术馆……一步步,一场场,每一集都展现着不同的非遗文化。“我们把非遗文化巧妙融入剧本,做成让孩子们都能读懂、看懂、热爱的读本和小话剧,用最浅显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共鸣,也用戏剧独有的魅力治愈受伤的心灵。”这种方式为她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观众粉丝。
在旁人眼里,武耕竹的非遗文化传播事业美丽又美好,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背后的心血。“非遗故事传播,首先需要有人。我们团队虽然人员不多,但是大家却非常的团结,都热爱非遗故事,也是这股热情在激励他们。从编剧到演员都在一次次磨合,让这种表演方式在传播非遗文化的同时,又可以被迅速接纳。”这也是她特意选择到小学开展故事巡演的原因。“如果小学生都可以读懂了,那么让家长读懂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她的蓝图中,未来陆续搬上舞台的非遗故事还将融入针灸、风筝、茶道、苗绣、鱼灯、汉服、胭脂等非遗工艺和物件。这些五彩斑斓而又寓意深远的文化元素,将被一个个精彩故事所承载,传播到更远更广的地方。“《公主寻梦记》会结合更多元素立体展现,还会变成舞台剧。我们也希望在2018年,可以把‘非遗故事搬上大银幕。”武耕竹说。
做事先学会做人
在开展“非遗故事进校园”活动的时候,让武耕竹最有感触的一站是北京太阳村。去年冬天,当武耕竹带着她的团队来到大型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太阳村的时候,正是北京最冷的时节,但无论是全神贯注的孩子们,还是用心演出的志愿者们,都让武耕竹暖心。“太阳村里的孩子非常热情,他们渴望得到知识,也非常欢迎我们这样的小话剧演出。那边生活环境相对艰苦一些,但是孩子们给予我们的却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们一演出完,孩子们就抢着上来说要抱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感和热情,正是人间应该拥有的璞玉。”武耕竹还记得有一次在排队观影的时候,一位家长反复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排队不被别人欺负,而不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懂得谦逊和礼让,这让她大为感慨。相比之下,“太阳村里的孩子,眼神都非常的纯粹,反而到了大城市,在物质发达的地方,大家被物质坏了心。我传播非遗故事,其实也是在传播一种正能量的文化,让大家真诚相待、礼让相待,而不是处处算计和猜测。”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哲学。
做事先做人,是生活前提,也是武耕竹传播“非遗故事”的前提。“我们创作故事、举行演出,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播给他们,就是希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让大家懂得真诚相待,而非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题材。”从金融到戏剧,在别人看来这个“界”跨得有点猛,但在武耕竹看来,任何“从心出发”的路,都会自然而幸运地延续下去。这条传播爱与希望的路,她还会和伙伴们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