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冬梅
继2015年底首届大会成功举办后,由美国《出版商周刊》与博洛尼亚童书展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球童书大会(Global Kids Connect)于2016年12月7日在纽约隆重召开。此次大会汇聚了美国、中国、英国、巴西、意大利等国童书出版及关联产业人士,通过主题演讲、论坛等形式,对中国童书市场的快速发展、西班牙及拉美地区图书版权贸易的复兴、英国脱欧对英国版权市场的影响、儿童图书的影视改编及衍生、如何打造一本全球畅销书、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时代的出版新机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奇想国童书创始人黄晓燕作为特邀嘉宾,连续两届为大会做了重头的开场演讲,为世界同行介绍中国童书业的发展、现状与机遇,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童书出版发声,同时也带回了全球童书业的新热点与新思考。
备受关注的中国童书市场
中国童书市场与童书出版业能够为世界童书业带来多大的新生空间、注入多少新的活力、增添多少新的文化视角,是世界童书出版业极为关注的问题。
在2016年的报告中,黄晓燕总结了2016年较之2015年中国童书市场的新变化。2016年是中国社群、自媒体营销异军突起,继电商兴起之后再次革新图书营销模式的重要年份,也是移动网络终端销售量级倍增的一年,这些依托新媒体而产生的新营销模式对国外同行的震动殊为显著。此外,她还分享了中国城市儿童阅读现状报告。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稳定、对孩子教育的日益重视、对儿童了解与尊重程度的加深、城市公共阅读服务的逐步完善以及民间阅读推广的兴盛所带来的阅读环境、阅读条件的大幅改善,以及对阅读价值的深入认知,让中国城市儿童的阅读现状较之前面数代儿童,都有了显著改善。阅读需求也相应地被不断开发出来,这是中国童书出版业在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中国儿童整体阅读状况也在持续优化,地域、族群的差异在缩小,而阅读口味与需求则日益变得丰富、多样以及差异化、个性化,这是中国童书市场未来无限潜力之所在。应美国出版商要求,黄晓燕对各品类童书的畅销书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展示和分析。报告最后,以奇想国童书一年时间取得的显著成绩为例,黄晓燕向世界童书出版业展示了中国童书市场所存在的巨大潜力与机遇。
黄晓燕的报告再次大获赞赏和欢迎,美国《出版商周刊》也进行了专文报道。在与各国同行交流的过程中,黄晓燕也强烈感受到了三个讯号:其一,尽管中国童书市场每年引进大量美国童书,但美国出版人对中国童书市场与童书出版业仍知之甚微;其二,中国童书业每年版权输出量与引进量远远不能匹配,这也导致了国外童书行业对中国童书出版业的不了解与文化交流时的信息不对等与不平衡;其三,由于近年来中国童书市场飞速发展,对图书产品需求增大,在以竞价为主流的版权竞争机制下,版权购买费用激增,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外同行对中国童书市场的判断,致使他们养成过高预期,直接影响了中国童书业的良性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做全球视野下的童书出版,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引进来”,同时要下大力气发展本土原创,最终能够以平等、自信的姿态参与全球童书出版。
大会共分10个环节,主要以邀请行业领袖进行论坛讨论的形式展开。我们在此分享三个最受关注的论坛主题。
“一石多鸟”成为行业标准
打造跨媒介的IP是目前国内炙手可热的话题,国际趋势也同样如此。此次全球童书大会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儿童图书的多媒体跨渠道延展开发。作家、插画家及电视出品人丹·亚卡瑞诺指出,过去十五年来,IP变得越来越重要,受重视程度已经远超单个作品。现在,他不仅要担心故事本身是否吸引人,还要考虑以故事里的人物角色做出来的玩具会不会好卖。参与讨论的嘉宾基本达成共识:“一石多鸟”现已成为一种行业标准。
美国哥谭集团(The Gotham Group)文学经理人与出品人艾迪·伽马拉觉察到,在过去十二年里,市场重心已经从单部大电影转向了系列电影,而不少YA系列文学作品被搬上荧幕时都拔高了年龄段。二十世纪福克斯动画影业(20th Century Fox Animation)东岸发展事业部主管丽莎·弗拉戈纳认为将各种题材的图书改编为荧幕作品的需求量空前巨大,二十世纪福克斯动画影业就正处在一轮影视改编权的“购买热潮”中,有时仅仅是因为书名或作者名就买了。在她看来,类型化作品——科幻小说、神话、恐怖故事,特别是冒险或动作小说更有持续抓住观众的吸引力。
如何打造一本全球畅销书
此次会议另一项重要议题是如何将国别性的畅销书打造成全球畅销图书。美国克诺夫出版社(Knopf Books for Young Readers)高级编辑艾琳·克拉克认为,尽管有一些图书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是源于幸运,比如《早安,美国》的主持人刚好打开了装有你的书的包裹,然后请求去采访作者,但要想打造一本成功的书,还得一点一滴扎实做起。克拉克说,无论内容制作还是营销宣传,都没有统一的公式可循。她说:“我喜欢鼓励我的作者把握机会,去探索这个世界,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作品。”
美国文学代理机构作家之家(Writers House)授权副主任塞西莉亚·德·拉·坎帕认为,想要取得世界性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对合作伙伴。“只要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几个授权商,那么离世界性的成功就不远了。”因为国际出版商们通常都会在看到你的书在其他国家取得成功之后,才会决定购买版权。
美国智墨与手印儿童图书出版公司(SmartInk and Handprint Childrens Books)的出版人克里斯托弗·弗朗西斯利说:“你要为你了解的读者购买图书版权,其他读者自然而然会被吸引过来。”弗朗西斯利曾因在2011年把法国作家埃尔维·杜莱的作品《按这里》(Press Here)引入美国而名噪一时。他认为,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竞争中,小而灵活的出版社都有自己的优势。他说:“巨人长得越大,背后留下的面包屑就越多,我可以靠这些面包屑存活。”
关于社群、联结与机遇
此次会议还讨论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背景下YA文学的挑战与机遇。多数情况下,社群的建立都是先围绕作者开始的。美国合金娱乐(Alloy Entertainment)图书发展部副总裁吉尔·霍贝卡说:“我们特别鼓励我们的作者塑造個人形象,把自己打造成品牌。”她特别提到,这样的作者品牌,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很“轻松、有趣”地让读者参与进来,与读者直接互动。
霍贝卡认为,对出版业而言,科技与创新是福而绝非祸。美国沃帕德(Wattpad)这样的网站能让读者更快捷地找到书和内容,但并不会取代传统出版。但同时她也谈到,现在“市场很饱和,而读者总量却在缩减”。
沃帕德合作部负责人阿什莉·加德纳指出,她的受众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了。“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读者。”加纳德说,“他们觉得自己在网上的活动属于娱乐和社交,而非阅读。”尽管如此,加纳德还是看到有很多作家加入了沃帕德,因为他们的读者就在那里。作家们必须用心经营他们的账号,招揽粉丝,而不仅仅是当成一种销售工具。虽然这么做得花很长时间才奏效,但很多作家都还是坚持在做。“如今有更多机会去跟你的读者对话,去了解他们,跟他们直接互动。”她说,总会有机会跟随而来的。
美国豆瓣好读网(Goodreads)的作家营销总监帕特里克·布朗说:“不能只看到沃帕德这类网站的成功,而忽视了人们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交活动需求。”布朗认为书本身和营销手段同样重要。“书是少数几种只要你能拉到足够多的人谈论它,它就会为你所用的东西之一。”他说,“一本书,只要一经发布,好读网上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将其标为‘想读。”
大会以来自企鹅兰登童书主席、哈珀·柯林斯童书主席与作者之家负责人三位行业领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对谈,圆满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