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维, 赖 燕, 冯圣芳, 李 亚, 何善辉
(四川省郫县人民医院 儿科, 四川 郫县, 611730)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李维维, 赖 燕, 冯圣芳, 李 亚, 何善辉
(四川省郫县人民医院 儿科, 四川 郫县, 611730)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对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新生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及总胆汁酸(TB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碱性磷酸酶(AKP)、游离脂肪酸(FFA)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BIL、IBIL、TBA、HS-CRP、AKP、FFA、γ-GT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蓝光照射治疗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良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白蛋白; 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异常,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表现为巩膜、皮肤和黏膜出现黄染的病症[1]。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3]。蓝光照射是一种简单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方法,白蛋白能够作为载体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使其排出体外,因此将两种疗法相结合应用可以取得显著疗效[4-5]。为了进一步研究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本院新生儿黄疸患者60例,对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与联合茵栀黄治疗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 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中60例病理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经过B超及血常规等检查排除肝炎、胆管阻塞等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 其中顺产19例,剖宫产11 例; 类型:阻塞型黄疸10例,溶血型黄疸12例,感染型黄疸8例; 出生体质量2.66~4.17 kg, 平均(3.14±0.31) kg; 年龄3~39 d, 平均年龄(18.3±11.2) d。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 其中顺产20例,剖宫产10例; 类型:阻塞型黄疸9例,溶血型黄疸11例,感染型黄疸9例,其他类型1例; 出生体质量2.34~4.53 kg, 平均(3.61±0.28) kg; 年龄3~41 d, 平均年龄(17.9±12.0) d。2组研究对象的胆红素水平、年龄、体质量、性别等基础资料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告知患儿家属此研究的性质以及收益和存在的风险,所有入选患者均由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疗法。首先,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如营养支持、保暖、水电解质平衡等。先进行间歇式蓝光光疗,使用蓝光双面光疗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XHZ-92), 波长为425~475 nm, 灯管长20~25 cm, 灯管距床面40 cm。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每次照射时间为5~6 h, 间歇时间为4~7 h。操作过程中对患儿的眼睛、会阴以及肛门采取保护措施。同时口服茵栀黄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30028), 连续口服3 d, 每次1/4 袋, 3次/d。治疗过程中时刻观察患儿是否有不良反应。
1.2.2 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疗法。常规治疗及蓝光照射方法同对照组。由于蓝光照射可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先进行蓝光光疗再进行白蛋白葡萄糖溶液的静脉滴注治疗。白蛋白1.0 g/kg(患儿体质量)用15~20 mL 10% 葡萄糖溶液稀释,静脉滴注1次/d, 治疗3 d。滴注时要时刻观察患儿是否有不良反应。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 ① 治愈:治疗后巩膜和皮肤、黏膜黄染消失,胆红素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且无复发情况; ② 显效:治疗后全身黄染产生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需继续治疗; ③ 无效:治疗后全身黄染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血中胆红素水平未发生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 d后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及其他相关血清指标如总胆汁酸(TB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碱性磷酸酶(AKP)、游离脂肪酸(FFA)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水平。观察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儿皮疹、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3例,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 对照组分别为15例、8例、7例,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 2组患儿血清 TBIL和I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 d后, 2组血清 TBIL和IBIL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 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μmol/L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治疗前后其他血清学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TBA、HS-CRP、AKP、FFA、γ-GT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关指标均显著下降 (P<0.05), 但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其他血清各项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2例发热和1例腹泻,对照组出现1例皮疹、1例发热和1例腹泻,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停止用药,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阶段红细胞数目多且寿命短,生成过多胆红素,而新生儿排泄能力不强,肝脏中的代谢酶不成熟,肝细胞摄取和结合间接胆红素能力低下导致排出缓慢,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浓度高而产生黄疸[7]。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无需干预,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来避免发展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一旦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达到干预标准,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采取必要治疗措施[8]。
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很多,蓝光光照疗法是简单且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蓝光照射使脂溶性Z型胆红素(IXaZ)水平降低,然而IXaE 的稳定性较差,易再次转变为Z型[9]。白蛋白能与IXaE结合,防止其转化成IXaZ,与蓝光照射产生协同作用[10]。白蛋白作为一种胆红素载体,可与体内未结合胆红素联结,形成亲水性的结合胆红素,通过胆汁尿液排出体外[11]。本研究将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疗法与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但前者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患儿在治疗后的T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 TBIL和IBIL 情况明显优于采取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的对照组 (P<0.05), 证明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的疗法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对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更显著的影响。
新生儿黄疸患儿除了血中胆红素升高,血清HS-CRP、TBA、AKP、γ-GT和FFA 水平也会增高,上述指标在新生儿黄疸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治疗前后对这些指标进行观察,可以作为疗效好坏的辅助评判标准。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2组患儿的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比联合茵栀黄治疗能使上述血清指标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5), 从而进一步证明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疗效更好,有显著优势。
[1] 吴利英. 穴位按摩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2): 185-186.
[2] 莫春燕.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的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18): 98-100.
[3] 刘备, 马国.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6): 1515-1519.
[4] 胡晓秋, 陈晓映, 金玉微, 等. 自然光疗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 2014, 13(12): 1126-1128.
[5] 叶兆琴, 石光莲. 综合护理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8): 170-172.
[6]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25-430.
[7] 陈昌辉, 吴青, 李茂军. 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14): 1132-1136.
[8] 樊爱民.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J]. 贵州医药, 2016, 40(5): 503-505.
[9] 郝贵芳. 不同蓝光照射方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5, 29(18): 2262-2263.
[10] 陈文超, 柳国胜. 单纯光疗或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效果分析[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 31(5): 943-946.
[11] 黄敏. 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J]. 海南医学院报, 2013, 19(3): 374-376.
Clinical effect of blue light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lbumin 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LI Weiwei, LAI Yan, FENG Shengfang, LI Ya, HE Shanhui
(DepartmentofPediatrics,People′sHospitalofPixianCounty,Pixian,Sichuan611730)
Objective To discuss clinical effect of blue light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lbumin in treating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with neonatal jaundice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lue light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lbumi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lue light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orally administration of Yinzhihuang granule. The change of serum TBIL, IBIL, TBA, γ-GT, HS-CRP, AKP and FF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3 day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3 days of treatment, the serum level of TBIL, IBIL, TBA, HS-CRP, AKP, FFA, γ-G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of related indicators abov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Blue light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lbumin in treating neonatal jaundice has evident effect.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albumin; blue light irradiation; neonatal jaundice
2016-11-07
何善辉, E-mail: sdetui32@sina.com
R 722.17
A
1672-2353(2017)01-094-03
10.7619/jcmp.2017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