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欢
(新安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河南 新安 471800)
如何提高饲料利用率
王欢欢
(新安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河南 新安 471800)
有许多饲料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因其含有某些化学物质,直接阻碍动物对其营养的消化、吸收,甚至导致畜禽患病。这样的饲料虽然富含营养但畜禽不能充分利用其营养,结果其饲料利用率就很低。为了提高其饲料利用率,可以通过科学处理,提高饲料品质。如生豆类及其副产品中,含抗胰蛋白酶和血凝因素,能抑制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并能导致畜禽患肠道疾病,直接降低或抑制畜禽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如将生豆通过加工熟制,豆类有害物可消除,饲料利用率即得以改善。再如高粱为北方畜禽的主要饲粮之一,但因其含有单宁酸,消化吸收率低;菠菜富含铁质和其他维生素,但其含有大量草酸,也可阻碍其他营养物质被机体吸收;羽毛粉是饲料之中含蛋白质很高的动物性饲料,但其适口性和消化率差。血粉富含蛋白质,但畜禽食后难以消化。由此看来,衡量一种饲料的品质,一是视其所含畜禽所需要的营养水平,二是看其被畜禽食入后的消化、吸收和转化率,也就是说饲料利用率高低。对于富含营养,但又含有害因子的饲料,应通过科学处理,消除毒物,提高饲料品质,以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2.1 消除有害因子
用加热熟制方法可消除生豆类中的抗胰蛋白酶、血凝素、棉籽饼中的棉酚毒素、生鱼、螺中的硫胺酶等,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2.2 提高消化率
植物秸秆、藤类通过铡短可便于家畜咀嚼及消化,原粒粮食、青干饲料通过粉碎可提高消化率。青饲料通过青贮、碱化、氨化、糖化等科学处理后,具有软、甜、香、酸、熟等优点,畜禽喜食,消化率提高,有利于饲料利用率的提高。
2.3 增加饲料营养成分
如大麦、小麦等谷物本来含维生素极少,但其发芽后的大麦芽和小麦芽则富含A族、B族维生素等。利用菌类分解粗饲料中的木质纤维素形成菌体蛋白,可大大提高粗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改善饲料的营养品质,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要讲究科学方法,否则饲料中的有害因子被消除了,但其他营养物却被大量破坏,这样,会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不利于饲料利用率的提高。如在粉碎、熟制过程中,首先受破坏的是维生素,其次是蛋白质,为了减少二者受损,应掌握适宜的温度和加工时间。在采集和加工青绿饲料时,要掌握青饲料在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营养含量,取其营养含量最佳阶段,收集加工。如:紫穗槐叶在5月刈割,只含粗蛋白6.63%,而在8月中旬采集,就含粗蛋白22.04%;苜蓿一年可多次采集,但其粗蛋白含量以孕蕾期为最高。青绿饲料加工应风干不宜在强阳光下暴晒,以最大限度保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实践证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维生素受破坏最严重,另外,酸败、生虫、鼠咬、潮湿霉变都会降低饲料的品质,甚至引起畜禽患病、中毒。因此,饲料应在短期内用完。贮藏期间要妥善包装,置于空气流通、干燥、低温、避光,无鼠的室内。需要贮藏时间较长的饲料应添加防腐剂。
首先畜禽不要长期饲喂单一饲料,否则,生产性能会受到抑制。饲料利用率水平低,甚至患营养缺乏病。其次,喂配合饲料也要注意营养平衡。如饲料中缺乏碳水化合物,可导致畜禽低血糖症,影响正常的生长代谢,严重缺乏时体内蛋白质和脂肪代偿性消耗太多,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更严重时,因体脂肪消耗过多会发生酮病。但是如果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供给过多,多余的碳水化合物以脂肪形式贮存在机体有关部分,这样,过多的脂肪可使畜禽肉品质下降、产蛋率下降。再如某些维生素缺乏,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但供给过多也会患病。VA过多可引起动物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眼肿大,口腔和眼发炎,骨骼强度下降,生产性能降低。VD过量可引起钙化,导致肾小管损伤及功能丧失,鸡可引起痛风病。
因此,要获得最佳饲料利用率,应根据畜禽的品种、年龄、生产性能,生理状态,外界环境等因素,合理平衡地供给全价饲料。
水是动物体内营养输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发挥的必需物质。畜禽缺水,可影响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甚至引起患病;严重缺水可引起死亡。如鸡24h不给饮水,产蛋量将下降30%,而且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畜禽冬天饮冷水,也会造成身体热能消耗,直接影响饲料利用率。因此,要提高饲料利用率,必须充分供足清洁卫生的饮水。并根据外界温度,夏供凉水,冬饮温水,以取得最佳饲料利用率。
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良种畜禽的饲料利用率要高于一般品种;杂交品种畜禽的饲料利用率要高于一般地方土种。如罗斯褐鸡,年产蛋280枚左右,蛋料比为1∶2.4,而土种鸡年产蛋仅在100~135枚左右,蛋料比为1∶4.5,因此,饲养良种畜禽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重要一环。
科学饲养畜禽,既要使畜禽多生产优质产品,又要尽量降低饲料成本的投入,以获得最佳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的方法较多,如科学利用本地优质饲料资源,代替商品饲料;如将当地产的贝壳粉代替骨粉;蚕蛹代替进口鱼粉等,自己加工和配制全价饲料代替商品饲料,这样从各个环节节约饲料开支,以达到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饲喂一般要求定量定时,这样可确保机体消化机能正常运转,有利于提高机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畜禽饲养方式应采取圈饲、笼饲等封闭式饲养,这样可减少畜禽疾病发生,同时可减少体内营养的无效消耗,有利于畜禽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采用科学饲喂方式,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如采用直线催肥饲喂法,提高商品猪的生产率,缩短饲养期,提高料肉比;对青年蛋鸡采用限制饲喂,对换羽期蛋鸡采取强制换羽等方法,有利于饲料利用率的提高。
把握畜禽最佳饲养期。各种畜禽在生长发育的生产过程中,都有一个相对增长速度和生产性能发挥最高阶段。在饲养上把握住这一最佳时期,就能够以最少的饲料消耗获得较多产品,提高饲料利用率。如蛋鸡第1年产蛋量最高,以后逐年以20%~30%的速度有规律地下降。因此要养当年鸡,少养第2年鸡,不养第3年鸡。商品猪生长速度最快、肉品品质最佳时期是在体质量达80~90kg阶段,这时出栏饲料利用率最高,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
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转化,只有在畜禽健康状态下才能进行。畜禽在患病或体内外有寄生虫时,机体对饲料的营养将无法吸收,即使吸收,转化率也低,直接影响饲料利用率。因此,必须做好畜禽的免疫、驱虫,及时治疗疾病,确保畜禽在整个饲养期有最佳的健康水平,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管理工作,诸如圈舍建设,环境卫生,舍内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饲养密度,食槽及饮水器的装置,各种应激因素的预防,兽医卫生制度等,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如在气温18~23℃,湿度60%~70%环境中的生产性能发挥最佳。气温每上升1℃,采食量就减少1.5%,蛋重量减少0.5g。畜禽如经常受到噪音干扰、惊吓,将导致畜禽消化机能紊乱,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率降低,饲料的转化率也相应降低,这样会直接降低饲料利用率。
S816
B
1004-5090(2017)05-0031-02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