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龙口市实验小学 王萍 王永平
和谐高效语文课堂,助力培养核心素养
山东龙口市实验小学 王萍 王永平
课堂应该是寻求不同个性的交融、多元声音的交响,寻求“和而不同”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打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和谐、高效、有交流、有碰撞的课堂里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自然生成,在读写品悟中自然提升。
语文课堂 和谐 核心素养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从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谐历来是名家大儒追求的至高境界。高效,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它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素养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的,这些情境包括家庭、休闲、职场、教育与训练,以及社区和公共领域等。其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情境。作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教育使命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应该追求个性的交融、多元声音的交响。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努力打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有交流、有碰撞的课堂里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自然生成,在读写品悟中自然提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则会有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用民主激发兴趣。课堂上,教师要把微笑带进教室。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昵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探索未知的领域,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只有把民主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才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设计别具匠心的教学环节,用兴趣激发热情。一堂课如果能合理运用别开生面的导语、独具特色的教学环节、小组间的小型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教学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兴奋点始终处于一种有“热度”的状态,就能激发起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思考、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
第三,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用热情激发真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下“严师”的架子,少一些规矩,多一些“人情味”,要仔细聆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思考,与学生平等交流。只有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思维才能相互碰撞,情感才能相互回应,课堂才能闪烁出流动生成的变化美,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感,日久生情。
曾有人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启发学生思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参与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一是以问题为载体,引领主动思维。难度适中的问题,既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也是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奋点,教师要善于提炼、概括,设计问题。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可以抓住课题,提出问题:“将”“相”是什么意思?文中分别指谁?“和”意味着在这之前将相关系怎样?什么事使他们不“和”?又是如何“和”的?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品读,在学生把握故事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源是什么?今天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一环扣一环,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理解逐渐加深,认识越发深刻。语文课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淀,更是德育教育的阵地、情感教育的沃土。
二是以课文为主体,培养问题意识。一篇课文,其知识容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发掘。教师发掘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延伸问题的过程。如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可能提出以下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冒险取火?宙斯为什么要惩罚他?火神为什么敬佩他?然后引领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学生又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普罗米修斯是什么神?和他同时代的还有什么神?他们身上有哪些动人的故事等由课文延伸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趁机向学生推荐《希腊神话》一书,让学生通过阅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就具有了无限的延展性。有人说,最成功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然后带着许多问号走出去。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语文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学生可畅所欲言,平等对话;可别具匠心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他们的理解与感悟。如在阅读推荐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彼得潘》童话系列,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假如让你来设计你的梦幻岛,你希望那里有什么?给了学生自由交流的舞台,学生就会展现出令人惊讶的精彩:“有糖果屋,有巧克力做的房子……”“有茂密的森林,有可爱的小动物,没有辐射,没有污染,小动物会说话,是我们的好朋友”“那里没有大人的管束,孩子们生活很自由,可以滑着滑板车去上学”……也可能有争论:“那里有天使,也有魔鬼……”“不对,不能有魔鬼,既然我们自己设计的梦幻岛就不能把我们讨厌的东西带上去!”“为什么不能有魔鬼,魔鬼是本来就存在的,有天使的地方就有魔鬼,就像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影子一样,既然存在,梦幻岛就该有他”……激烈的讨论能带给同学们深刻的思考,课堂成了童话中的梦幻岛,童心飞扬,思维碰撞,时时闪现着创新的火花,处处洋溢着个性之美。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课文是学生人生路上的行动指南。它们给学生以引导和启迪,滋养着学生的人生之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品读课文的同时,要善于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如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深深地被伟大的父爱感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感受到的身边的爱是什么?”让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寻找爱的踪迹:爱是妈妈送来的一杯牛奶,爱是爸爸严格的要求,爱是老师在作业本上画的一张笑脸……“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你回报别人的爱是什么?”让学生不但学会感受爱,更要学会付出爱:爱是给妈妈捶背时的温柔,爱是认真书写的每一份作业,爱是送给朋友的安慰与鼓励……一堂课带给学生的收获应该是多方面的。语文课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书本,也要带领他们走进生活,拓宽他们对书本、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做人。
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取决于语文这门学科所特有的人文性。语文课堂不仅仅肩负着学习语言工具的重任,还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任。它可以构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拓宽师生潜能开发的空间,为课堂注入更多的能量和内涵。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心灵交汇、思维碰撞、个性张扬、生命成长。
[1]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2]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J].内蒙古教育:A,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