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力达·买买提+喀哈尔·阿合尼牙孜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8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依据,均进行凝血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查,研究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FBG,D-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组患者D-D二聚体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OPD患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均会出现高凝状态,要密切监测D-D及FBG水平,可以更好的了解病情,给予对症的治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人数众多,死亡率高,居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社会经济负担重。近年研究发现,COPD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及微血栓的形成,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预后。本研究收集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凝血功能及与PaO2和PaCO2的相关性,旨在探讨凝血功能变化在COPD诊治中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5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8例,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其中男40例,女48例,年龄42~92岁,平均(77.81±9.76)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1~93岁,平均(77.84±9.77)岁。排除标准:测试前2 w内服用过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合并肝肾疾病、血液疾病、脾脏疾病、恶性肿瘤等可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于清晨抽取静脉血及动脉血,测定凝血功能(PT、APTT、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气分析。PT、APTT、TT、FBG检测仪器为日本Sysmex CA-500和Sysmex相关试剂;D-二聚体检测试剂购自关国罗氏公司;动脉血气分析测定采用关国雅培i-STAT血液分析仪。检验操作完全按照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FBG,D-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组患者D-D二聚体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0.615,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0.517,P<0.01),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0.283,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1)。
3 讨论
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也称血栓前状态,易并发肺微小动脉血栓。反复感染、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使肺血管内皮细胞损坏,激活、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启动凝血、止血、抗凝血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导致持续肺动脉微小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引起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使死亡率明显升高[2]。
凝血四项是反映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FBG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缓解期及健康体检者,而PT、APTT、TT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FBG是凝血系统的重要蛋白质,主要由肝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分泌的,是急性期蛋白之一[3],半衰期约4~5 d,是气道炎症的系统性炎性标记物之一。目前认为,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血栓形成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
本研究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缓解期及健康体检者,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之一。D-D在体内半衰期>3 h,主要经肾脏排泄。D-D升高可能机制是:①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感染,直接或间接经多种炎症介质的作用导致血管内皮、肺泡上皮细胞受损,纤溶酶生成增加;②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使肝肾功能减弱,从而对血浆凝血因子的清除减少;③长期慢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使体内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或活化,而抗凝蛋白含量降低或结构异常[5];④COPD患者经较长时间凝血激活,造成凝血因子慢性消耗和纤维蛋白溶解亢进。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D水平明显高,显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易形成血栓。
综上所述,AECOPD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监测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有助于判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早发现血栓前状态,适时地采取有效地抗凝措施,减少肺部微小血栓的形成,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发展,改善疾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吴京凤,杨媛华,庞宝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浆血小板因子4及β凝血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8):1378-1382.
[2]牛艳霞,程青虹,王雯,等.雾化吸入肝素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4,(4):314-317.
[3]黃国平,郑哲.无创通气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3):2051-2052.
[4]金丛,黄相增.凝血纤溶指标及动脉血气在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2):276-279.
[5]朱卫华,李松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凝血功能变化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7):669-670.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