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辉,王新庄(.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新乡 453003;.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 45000)
不同处理方法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李金辉1,王新庄2
(1.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新乡 453003;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 450002)
为了建立针对秦川牛这一地方品种稳定、高效的同期发情程序,选取秦川牛母牛20头,用4种同期发情方案对秦川牛进行108头次处理:方案Ⅰ(CIDR撤栓后直接观察发情)、方案Ⅱ(CIDR撤栓后肌注PG)、方案Ⅲ(1次PG处理)和方案Ⅳ(2次PG处理);应用“2次PG法”在夏秋季(5—10月)和冬春季(11—翌年4月)共处理秦川牛供体84头次。结果表明:秦川牛4种方案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60.0%、75.0%、53.3%和79.3%,总同期发情率77.8%,其中方案Ⅳ的同期发情率(79.3%)显著高于方案Ⅲ(53.3%)(P<0.05),其余各方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夏秋季和冬春季的同期发情率(82.5%、75.0%)差异不显著(P>0.05)。
秦川牛;同期发情;孕激素阴道栓;氯前列烯醇;季节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优良黄牛品种,原产于陕西关中平原,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经过世代选育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其优点是耐粗饲、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繁殖力高,是发展肉牛产业,培育肉牛新品种的主导品种。但是随着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秦川牛的数量持续减少,品种衰退严重,许多宝贵基因丢失。因此,对其实施品种保护势在必行。
目前秦川牛保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秦川牛的胚胎基因库。建立胚胎基因库的关键技术是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胚胎冷冻保存。该技术在奶牛、肉牛上应用和推广较早,效果也较稳定。但在地方黄牛品种上研究较少,有关秦川牛同期发情的相关文献资料尚未查到。因此,本研究以秦川牛作为同期发情研究对象,目的是建立针对秦川牛这一地方品种有效、稳定的技术程序,解决建立秦川牛胚胎基因库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同时也为其他地方黄牛品种提供参考。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秦川母牛20头,20月龄,购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秦川牛场,健康,性周期正常,无生殖道疾病且全部未经产。试验期间,所有参试牛均舍饲,以青粗饲料配合精饲料饲喂,膘情中等。
1.1.2 试剂和药品 氯前列烯醇(PG,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每支含量0.2mg,批号:030919;孕激素阴道栓(CIDR,新西兰产)。
1.2 方法
1.2.1 孕激素阴道栓撤栓后直接观察发情(方案Ⅰ) 在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放孕激素阴道栓,记为第0天,第12天早上撤栓,观察发情,准确记录发情时间。72 h内发情的为有效发情,统计发情率。
1.2.2 孕激素阴道栓撤栓后肌注PG(方案Ⅱ) 在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放孕激素阴道栓,记为第0天,第12天早上撤栓,撤栓的同时每头牛肌注PG 0.4mg,之后观察发情,准确记录发情时间并统计发情率。
1.2.3 一次PG处理(方案Ⅲ) 在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每头牛肌注PG 0.4mg,之后观察发情,准确记录发情时间并统计发情率。
1.2.4 二次PG处理(方案Ⅳ) 在发情周期任意一天每头牛肌注PG 0.4mg,记为第0天,不观察发情,第11天每头牛再肌注PG 0.4mg,之后观察发情,准确记录发情时间并统计发情率。
1.3 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所有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以平均值表示,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1 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方案Ⅳ的同期发情率最高,为79.3%;方案Ⅲ的同期发情率最低,为53.3%。其中方案Ⅳ显著高于方案Ⅲ(P<0.05),其余各方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1 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2.2 季节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共用“2次PG法”处理秦川牛供体84头次,其中冬春季(11—翌年4月)44头次,夏秋季(5—10月)40头次,且夏秋季的同期发情率(82.5%)高于冬春季(75.0%),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季节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3.1 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秦川牛供体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孕酮阴道栓(CIDR)在体内持续分泌孕酮,相当于一个人造黄体,抑制了卵泡的生长。当同时撤栓后,卵泡的抑制因素被解除,为卵泡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起点,从而达到同期发情的目的。但是,有些个体在撤栓的同时,黄体还未退化,这样在撤栓后黄体继续分泌孕酮,达不到发情同期化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撤栓后每个个体再肌注PG,由于PG有溶解黄体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期发情的效果。据赵永聚等[1]在山羊上做的同期发情试验结果显示,用CIDR法处理,撤栓后直接观察发情,同期发情率37.5%,而CIDR结合PG,可获得理想的同期发情率。本试验的结果也支持这种观点。撤栓后直接观察发情,发情率60.0%,撤栓后再肌注PG,同期发情率75%,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但也有研究者单独使用CIDR法也获得了较高的同期发情率。郭志勤等[2]用CIDR法处理荷斯坦牛,撤栓后同期率达95%以上。杨炜峰[3]用CIDR法处理荷斯坦牛72头次,同期率93.1%。氯前列烯醇(PG)具有溶解黄体的作用,但它只对母牛发情周期5~18 d的黄体(功能性黄体)有溶解作用,而对发情周期5 d以前的新生黄体无溶解作用。因此,用PG处理1次后,总有少数母牛无反应,对于这些母牛均需做第2次处理。为了使一群母牛有最大程度的发情率,第1次PG处理后表现发情的母牛不予配种,经过11d后,再用PG对全群母牛进行第2次处理,这时,第1次处理后无反应的和有反应的均处于发情周期的第5~18天。因此,“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1次PG法”。何光中等[4]以关岭黄牛为研究对象,1次PG处理同期发情率60.0%,2次PG处理同期发情率81.0%,明显高于1次PG处理。赵维等[5]用PG诱导红安格斯肉牛的同期发情试验中,1次PG处理同期发情率75.0%,2次PG处理的同期发情率84.6%,后者效果优于前者,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2次PG处理的同期发情率(79.3%)显著高于1次PG处理(53.3%)(P<0.05)。
3.2 季节因素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野生牛在发情上大多表现有季节性,一般在夏季发情较为集中。原因可能是和夏季相对较长的光照和充足的营养有关。但家牛品种由于大多是舍饲,冬季也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有关季节因素对牛同期发情效果影响的文献尚未查到。本试验结果显示,用2次PG法对秦川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夏秋季(5—10月)的同期发情率(82.5%)高于冬春季(11—翌年4月)(75.0%),但差异不显著(P>0.05)。
本研究认为:用“CIDR+PG法”和“2次PG法”处理秦川牛,都可获得较高的同期发情率(75.0%、79.3%);季节因素对秦川牛的同期发情效果无显著影响,夏秋季(5—10月)同期发情率(82.5%)高于冬春季(11—翌年4月)(75.0%),但差异不显著(P>0.05)。
[1]赵永聚.不同阴道栓处理山羊同期发情效果的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02(6):4-7.
[2]郭志勤.利用CIDR处理供体牛的超数排卵效果[J].草食家畜, 2001(增刊):105-106.
[3]杨炜峰.牛、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与应用[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4]何光中.提高饲养水平对黄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研究[J].贵州畜牧兽医,2002(6):1-3.
[5]赵维.氯前列烯醇诱导红安格斯肉牛同期发情效果实验[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5(3):31-32.
S823.3
A
2095-3887(2017)01-0064-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1.021
2016-10-23
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0421002100)
李金辉(1981-),男,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哺乳动物胚胎工程。
王新庄(1963-),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哺乳动物胚胎工程和发育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