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莉+唐浩暅+张蓓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 年6月行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77例,均给予合理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预后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77例胸腰椎结核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可促进术后恢复,有效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胸腰椎结核;护理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77例,年龄19~76岁,其中,男41例,女36例,平均年龄39.8岁,胸椎结核33例,腰椎结核41例,腰椎并骶尾段结核3例,给予患者2~4w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术前给予麻醉,术中给予自体肋骨或髂骨行植骨。
2 临床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干预 该类患者病程长,症状较重,体质虚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抗结核药物化疗疗程长,用药过程中易出现毒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限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心理负担重,担心手术愈后。针对心理状况,采取如下护理措施:评估患者心理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安全性,就其关心的手术问题充分交流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将手术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减轻他们的心理恐惧、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手术治疗信心。家属作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术前对患者家属进行胸腰椎结核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健康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2.1.2饮食干预 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长期患病机体消耗增加,易导致低蛋白血症,且手术创伤会增加患者机体消耗。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充足的营养可以促进结核及手术切口愈合,建议患者营养饮食,以确保术后良好恢复。
2.1.3体位干预 胸椎结核导致严重的椎体破坏,如死骨及坏死组织坠入椎管,压迫脊神经,如不手术,会产生高位截瘫可能;局部骨质的破坏使椎体稳定性变差,要求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卧床休息期间,应指导患者每2h翻身1次,翻身时务必保持脊柱在同一直线。
2.1.4药物支持 正规抗痨治疗是手术治疗的一个至关重要条件。短程化疗是迅速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治愈患者的首要措施[1]。术前抗痨药治疗至少2 w,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缓解并促红细胞沉降率下降后进行手术;用药时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预防不良反應。
2.1.5常规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术前1 w嘱患者锻炼床上使用大小便器;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彻底备皮,尽量避免术区皮肤划破;术前晚遵医嘱给予清洁灌肠,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认真记录出入量;由于胸腰椎结核患者病程长,机体消耗大,伴随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创面大、出血量多,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的可能性大,故术后24 h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2]。
2.2.2脊髓神经功能观察 因手术引起脊柱不稳,手术牵拉可造成脊髓神经损伤,造成血肿压迫或水肿反应导致双下肢功能障碍。术后72 h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神经损伤相关临床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2.2.3引流管护理 为防止术后积血、血肿形成,术中常置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要注意引流管的妥善固定,避免其受压、打折、扭曲及拖出,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注意应防止管道脱出;监测管道密封性,注意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并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的有效性;引流量是术后出血量的直接反应,同时也为术后拔除引流管提供依据,应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引流管周围皮肤也需加强护理,发现红肿、皮肤破损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并处理。
2.2.4体位护理 为防止因颅内压降低引起头痛,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须去枕平卧6 h。全麻未清醒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术后采取翻身时,协助患者身体保持水平位,不得扭曲。避免患侧卧位,可短时间采取健侧卧位(≦20min)以使引流管仍置于较低位,而且由于健侧卧位时间仅为20 min,不会影响胸腔积血和积液引流[3]。
2.2.5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第2 d指导患者直腿抬高训练及膝、髋关节、足背伸曲活动锻炼,预防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指导相应胸腰背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带支具的患者下床活动前,指导其先坐位30min,在有陪人随同下确认无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后行走,锻炼应循序渐进,活动强度次数及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原则。
2.2.6并发症预防 ①预防压疮:教育患者认识压疮发病机制,认识防压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营养饮食,改善营养状况;定时协助翻身;检查患者骨骼隆突处及受压部位;力量适中按摩受压处;受压局部垫气圈、海绵垫等。对大小便失禁患者要注意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污染衣物。对使用矫形器的患者,应加松软的衬垫并依据患者的反应,随时调节器械松紧。②预防术后感染:术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尽早合理安排功能锻炼;进行康复训练时,要保护好手术切口,避免人为原因造成污染,并定期换药;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以免切口渗液或裂开而发生感染。留置导尿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日会阴护理1~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达到冲洗尿道预防泌尿系感染。③预防坠积性肺炎:因术后疼痛患者惧怕咳嗽及平卧咳嗽无力,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有效咳嗽排痰;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协助翻身拍背。
2.3观察 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患者开展随访复查9~15个月,重点观察患者的恢复、植骨愈合及并发症情况。
3 结果
77例患者中,7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恢复,2例患者由于抗结核治疗间断引发原发病灶复发,4例患者出院后失联,66例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59例患者脊髓神经压迫症状得到缓解。手术后未见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固定松动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目前,胸腰椎结核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患者机体免疫力由于疾病的长期消耗会下降,结核导致严重的椎体破坏时,椎管内死骨及坏死组织的坠入及脊神受到压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病灶清除及植骨内固定术的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症状、增加椎体稳定性及保护神经。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确保手术实施效果[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对77例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取得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适时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
[2]仲颖,田亚君,赵艳.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J].新疆中医药,2014,32(1):41-42.
[3]刘旭丽,王冠敏.胸腰椎结核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7, 21(增刊1):184.
[4]郝灵芝,马杰,邵艳,等.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307-309.编辑/安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