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杆菌活菌制剂预防ICU老年女性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

2017-02-27 13:05桂绍珍
医学信息 2016年31期

摘要:目的 探究乳酸杆菌活菌制剂预防ICU(重症监护室)老年女性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50例来我院治疗的ICU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25例。给予乙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关键护理,在乙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关键护理基础上给予甲组患者使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置入阴道深入局部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阴道分泌物pH值。结果 甲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乙组,P<0.05。结论 该治疗方法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阴道正常微生态环境,提高局部抵抗细菌能力,减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乳酸杆菌活菌制剂;ICU老年女性;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管是重症监护室(ICU)的常用基本操作,但同时因导尿管引起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也是医院常见感染,其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降低生活质量[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与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短、口径大小及导尿管护理等因素有关[2]。乳酸杆菌活菌剂属于微生态调节剂,能够有效回复阴道微生态平衡。本研究旨在探究乳酸杆菌活菌制剂预防ICU老年女性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ICU老年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5例。甲组年龄在63~79岁,平均年龄为(67.4±2.6)岁。体重在45~68 kg,平均体重为(51.7±1.4)kg。疾病类型:8例泌尿系肿瘤,6例泌尿系结石,7例泌尿系畸形,4例泌尿系损伤;乙组年龄在65~81岁,平均年龄为(67.1±2.8)岁。体重在44~69 kg,平均体重为(51.9±1.5)kg。疾病类型:7例泌尿系肿瘤,7例泌尿系结石,6例泌尿系畸形,5例泌尿系损伤。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在重症监护室中接受留置导尿;②年龄>60岁;③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不低于1 w;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进入重症监护室前已出现尿路感染或留置导尿管前中段尿培养阳性患者;②既往妇科手术患者;③合并严重糖尿病、细菌耐药患者;④乳酸杆菌禁忌症患者;⑤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给予甲组患者使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置入阴道深入局部干预,每晚清洁外阴后,将乳酸杆菌活菌胶囊置入阴道深处,1次/d,1粒/次,连续治疗10 d。乙组患者不使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

1.3.2護理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关键护理,主要包括:①加强护理人员自身清洁、消毒意识,掌握正确留置导管操作的同时确保引流系统完全密闭,使用抗反流尿袋,避免尿液反流。加强科室护理人员对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了解,对主要细菌感染群进行细致讲解,强调日常采集尿液标本的无菌操作意识;②根据患者病情使用间断冲洗措施,膀胱手术患者术后可根据其自身情况给予持续生理盐水冲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若阻塞较为严重需进行多次反复冲洗时,则直接更换导尿管;③使用稀碘伏消毒尿道口周围区域及导尿管表面,2次/d。若导尿管脱出或发现导尿装置密闭性或无菌性被破坏,需立即更换装置,并保持导尿管、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面,避免尿液反流[3];④尽量减少导尿管使用时间,每天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若无继续留置指征则需尽早拔除导尿管,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去除导尿管后密切关注患者排尿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尿不湿、保鲜袋等,并增加会阴清洗、消毒次数;⑤发现疑似尿路感染患者,需立即提取样本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根据检测结果遵循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阴道分泌物pH(氢离子浓度指数)值。

1.5判断标准 早晨夹闭导尿管6 h或以上,从导尿管处接尿,取清洁中段尿液送至检测中心进行细菌检测,并进行阴道分泌物的PH值测定,详细记录所得数据。细菌数不低于105 CFU/mL则为尿路感染。阴道分泌物pH值为4.5则表示正常。

1.6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 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 ±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甲组患者出现1例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乙组患者出现8例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2%。甲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χ2=4.88,P=0.027)。

2.2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比较 甲组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为(4.71±0.19),乙组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为(5.52±0.63)。甲组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明显优于乙组(t=4.488,P=0.011)。

3 讨论

因为老年女性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ICU患者大多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管时间密切相关,留置时间越长,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越高;医源性感染是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进行医疗操作时需加强、规范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长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会明显提高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加强医务人员教育,规范置管后操作流程,尽量避免置管等是降低ICU老年女性留置导尿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的重要途径。阴道微生态系统中乳酸杆菌能有效维持阴道内正常微生态平衡,当阴道内乳杆菌减少时,导致念珠菌等致病菌过度生长,引发感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可以调节阴道菌群,维护微生态平衡,减少感染的发 生[4]。

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说明,给予ICU老年女性留置导尿患者使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置入阴道深入局部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阴道正常微生态环境,提高局部抵抗细菌能力,减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帆,夏欢欢,桂绍珍,等.乳酸杆菌活菌预防ICU老年女性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40-41.

[2]叶美香.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2,03(01):174-174.

[3]邓云霞,林亚媛,徐正梅.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作用[J].江苏医药,2012,38(09):1113-1114.

[4]周华芬.神经外科ICU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86-87.

编辑/罗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