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调查研究
——以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2017-02-26 03:05:57史建平刘明芳赵平尧韩宇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卓越校企问卷

史建平,刘明芳,赵平尧,韩宇

(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也迅速扩张,经过多年发展,工程教育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学校培养出的工程师很少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和企业的承认[1]。为了实现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标,各地方应用型高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创建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利益共同体、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长期发展,又不失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2]。

本课题研究对象A学院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2011年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遴选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便利条件,与多家合作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从开始的6家发展到目前的50多家,企业类型从供电企业到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型等多种类型的企业。本文结合A学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以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开展研究。

2 研究意义

“卓越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企业阶段的学习与以往学生到企业实习不同,在企业的学习是联合培养而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实习,其实质是以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培养工程师[4]。本文希望通过对A学院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探索企业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评估及问责的新机制,从而提高企业实践的教学效果。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地方应用型高校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教育研究[5]。

3 研究方法

本文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随机选取3家合作企业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合作企业实践环境的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查问卷以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班的学生、学校指导教师、企业领导及企业指导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实证依据。结合调查问卷表的统计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对参与企业实践教学的相关人员(企业领导、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及相关专家)进行深度访谈调查,主要从企业参与、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及实践评估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访谈,发现并找出其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对策,探索具体改进措施。最后联系合作企业实施研究方案,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调整。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完善企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使企业实践更具有实效和可操作性,最终找到更加合理可行的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解决方案。

本次调查问卷为了统计方便,针对企业工作人员、学校指导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学生设计了问卷表格,问卷内容涉及企业合作与实践环境、指导教师及组织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评估及能力提高和毕业就业等4个方面共10道问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问卷以“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为主题,由问卷指导语和问卷内容及问卷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组成。设计调查表问卷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结构表

调查问卷样本的选择:本次问卷以随机挑选的参与“卓越计划”的3家合作企业的企业领导、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及安排在这3家企业中实践的3组各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0份(企业人员21份,学生30份,学校指导教师9份),最后问卷共收回57份(企业人员19份,学生29份,学校指导教师9份),回收率95%,剔除回答不完全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1份(企业人员17份,学生26份,学校指导教师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5%。

4 现状调查

本问卷主要对A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学校、企业、学生多视角了解校企合作的实施情况,研究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办法。

4.1 企业合作及实践环境情况

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是不是深入,企业对学生的安排和指导是不是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进行实施,企业是不是欢迎学生进行企业实践?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访谈发现,仅有1/3左右的企业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企业领导表示:欢迎学生来实践,实践内容是根据校企联合培养计划进行的,非常贴近专业工程实际。学校指导教师则多表示:实践方式安排和课程要求紧密相关,实践效果很好。调研和问卷的反馈分析是一致的,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对校企合作实践学生的态度

在回答“您认为企业实践环境适合学生企业实践课程的要求吗?”问题的时候,发现有的企业实践环境相对较差,实践内容和课程要求有明显的差别,企业领导表示:企业安排实践教学比较困难,学生来实践对企业压力很大。相应的企业指导教师表示: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调研和问卷的反馈分析也是基本一致的,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实践环境与企业实践课程的匹配情况

4.2 指导教师及组织管理情况

A学院以合作企业为依托,以“卓越计划”实施为宗旨,实行企业校代表制度。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均与“卓越计划”合作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每位教师都至少联系1家合作企业,作为学生下企业的校内指导教师参与到企业教学中。A学院重视工程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从企业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先聘任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优选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授课[6]。

在回答“您认为企业指导教师在校企合作实践课程的教学表现”问题的时候,多数学生表示: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实践认真专业。通过问卷分析发现,认为指导教师认真负责的,基本都是在实践环境比较好的企业实践的学生回答的,调研访谈和问卷的反馈分析也是基本一致的,如图3所示。

图3 企业指导教师在 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中的教学表现

企业实践课程的组织管理主要涉及实践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多个方面。企业实践由于实践环境的制约,组织形式上往往采用分散式实习方式,让学生分配到不同企业中进行实习。调研考察发现,在实践环境相对较差的企业实践,学生在回答“您认为学院的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组织管理明确吗?”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企业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比较乱,感觉学不到东西。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回答“不明确”的基本都是在实践环境相对较差的企业的相关人员,如图4所示。

图4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 组织管理情况

4.3 实践教学内容和评估情况

企业实践课程的效果评估,虽然已经制定了评估办法,但在实际执行中发现企业指导教师评价过程随意,有部分企业指导教师甚至让学生自己打分,失去了评价的严肃性。学校应该和实践企业进行沟通,提出措施并整改提高。问卷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校企合作实践课程的教学评估情况

在A学院企业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调研中,发现课程设置与实践衔接不够紧密,造成了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课程的操作性不强。课程虽然换了名称,但课程设计的知识体系较为陈旧,缺乏动态调整机制,课程内容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涉及实践操作的知识也只是泛泛而谈,课程设置缺乏操作性和创新性。在回答“您认为学校校企合作实践课程内容开设合理吗?”问题的时候,发现在实践环境相对较差的企业实践教学情况很不乐观。调研考察也发现这样的企业基本是脱离课程要求而让学生顶岗实习,企业领导说:“我们企业就是制造企业,学生实践只能顶岗工作。”学生说:“我们来企业实践就是上班,和实践课程的内容没有关系,不喜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基本就是走个形式。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校企合作实践课程的内容开设情况

4.4 能力提高及毕业就业情况

通过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效果是不是有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是不是得到拓展,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要点是不是得到巩固,教学效率是不是有明显提高?问卷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实习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5 校企合作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A学院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研究发现,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上看,安排在实践环境好的企业的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要点得到巩固,教学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从学习内容上看,所学知识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通过企业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实际的工程经验,弥补了毕业生缺少实际经验的缺陷。

但在实际执行企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而具有和课程紧密相关的实践环境的企业少,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导致企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差异很大,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有很大不同。研究发现,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执行校企合作培养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实践课程内容与企业实践环境一致性较差;二是企业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管理比较混乱;三是企业实践教学的评估随意性较大。

建议实行人才分类培养,即学生自主选择导师、自主选择实习岗位类型,在企业学习阶段,在保证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选择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企业和相应岗位完成企业阶段的学习。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应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的优秀工程师[7]。校企合作不是企业环境去适应学校的实践课程,企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制定,应由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程实际[8]。建议学校根据企业情况灵活调整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评估实践效果,不断调整优化实践教学方案,使得学生的企业实践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评估最重要的应该是对企业实践教学的评估,而现阶段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企业实践教学评估缺乏量化指标,没有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实践结束要求学生上交一份企业实践报告和企业指导教师出具的实践工作鉴定。建议学校指导教师应多下企业进行检查督促,严格考评指标,完善实践教学的量化评估指标,考核方式应该具有连续性,考核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学评估中心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校的指导教师以及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给出综合评估,对企业的参与热情、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及对课程的喜欢程度、企业的实践环境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度等方面做出评价。建立合适的问责机制,不能放任自流,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1]马燕.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2]卢丽.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研究:以地方应用型高校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3]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4]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5]孙君辉.高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探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6]侯永峰,武美萍,宫文飞,等.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6,22.

[7]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5-18.

[8]陈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卓越校企问卷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
问卷网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卓越之梦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28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