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新林 吴 俊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提升阅读思维品质
◎ 范新林 吴 俊
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以下简称“附小”)创建于1916年,是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基于“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附小”坚持走“轻负高质”的特色办学之路,迄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不断赋予“轻负高质”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2011年西山漾校区创立之际,学校思考在秉承集团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基础上,如何寻求突显校区办学特色的新载体、新途径,“阅读”成为首选。因为西山漾校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浓郁的书香文化,从而影响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近些年来,在学校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书韵西山,雅溢校园”的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打造系列阅读景观,设有悦读广场、校史书院、诗文天地儿童书城、文学长廊、转角书屋、班级阅读文化墙等,到处弥漫书香。
(一)倡导理念:打造校园“十景”
初入校园,悦读广场引入眼帘。晨曦中微风拂面;夕阳下桂花飘香。孩子们在树下捧书阅读,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校史馆又称校史书院,见证“附小”百年沧桑,传承“附小”百年文脉,是值得“附小人”细心品读的书卷;童话小苑汇聚中外57部童话作品简介,课间孩子们徜徉在童话世界里,感受童话的神奇与美好;诗文天地位于两幢教学楼之间,9篇经典诗文有劝学的,有修身的,也有充满本土气息的,让孩子们接受古典文化的滋养与熏陶;每个楼道的转角处,依据年级特点,创建多个特色小书屋,转角遇见书,在书香中流连。另外,教学楼过道打造成“文学长廊”,由语文教研组分期推出优秀作品,旨在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儿童书城以“遇见你,遇见书香”为主题布置,实现自由读、教师导读、电子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成为学生阅读的游乐场。
(二)丰富内涵:布置班级文化墙
在校园环境布置上,突出“书香”味道。在教室长廊、楼梯口、草坪标牌上,名言佳句随处可见。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会说话的“班级文化墙”。围绕阅读文化,每月更换主题。同时,每个教室都开辟“读书园地”和“图书角”。可以说,“附小”的每个地方、每面墙壁、每处角落都在说话。
阅读景观的打造促使校园成为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阅读的场所,书香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也浸润着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就是在这样氛围中耳濡目染,爱上书,爱上阅读。
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合理规划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陪伴成长才是阅读活动的关键。常态阅读与特色阅读相结合,是学校采用的理想方式。
(一)常态阅读
常态阅读尝试通过建立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空间,让学生阅读喜爱的书,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常态阅读倡导的是学生个性化阅读,旨在让学生轻松走进阅读,没有过高要求、过重压力,自己想看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读的内容、方式相对自主。
自由阅读。晨间和午间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学会静心读书,读转角书屋里的书,读自己的书,读相互借阅的书,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中午可以不进教室,专时专用,主要是为了养成静心阅读、专注阅读的好习惯。
推荐阅读。推荐阅读存在两条途径:一是利用语文课前演讲,让学生推荐好书,这一做法在“附小”已持续十几年,学生站在自己视角推荐的读物,他们就喜欢。每一次推荐都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而同学之间也会竞争性地展开阅读,从而大大激发阅读兴趣。另一条途径则是通过校园广播和电视台推荐美文。每周二中午教师通过电波推荐,每周四小主持人通过校园电视台推荐,由此全校学生在收听和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
主题导读。导读课的开设,就不仅仅是站在读什么书的角度,它是老师的引领,是读书方法的渗透,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快速得以提升。
课内渗透。“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阅读为点,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优秀课外读物,从而促进知识迁移,促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班级读书会。不同班级呈现出不同的阅读效果。读一本书的就是整本书交流会,读一组文章的就是组文阅读交流会,读一群书就是群书交流会;学生读书交流的范围也可分为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
亲子共读。读书的氛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课堂延伸到家庭,有低年级的亲子共读,有高年级的家长评读,让阅读时空得到拓展。
主题阅读。各班依据学校月主题开展专题阅读,阅读书籍由学校图书馆提供。月末将阅读成果展示在班级阅读文化墙。学生同读一类书,就会存在共同的话题,阅读间的交流就会大大增加。
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属于自己的“飘着书香的每一天”展板,是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阅读常态化成果的呈现。
(二)特色阅读
特色阅读以一年一度的读书节集中呈现。若想让阅读成为习惯,就要让学生释放在阅读中获得的快乐,表达在阅读中获得的成长。
阅读成果:多样形式来展示。读书节是一个集中性的读书盛典,历时一个月,而且要求班班参与、人人参加,是学生充分表达阅读成果的节日。读书节活动内容必须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体朗读比赛、书签制作、诗词擂台赛、阅读知识竞赛、课本剧、童话剧表演等,而且每年的主题和形式都要创新,比如2013年“图书超市”、2014年“读书相亲会”、2015年“阅读嘉年华”等。
亲子共读:读书喜悦来分享。学校大力倡导亲子共读活动。利用家长会、家访、家校通、校报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如共读时间、共读方法、评价手段等读书方法指导,同时读书节还邀请家长参加,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为孩子购买课外书,和孩子到图书馆、图书室、新华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争创书香家庭。
除读书节活动外,文学社团活动、校园网等都是展示学生特色阅读成果的平台。
要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触及心灵,评价是关键,阅读更需相对完善的评价机制,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力。因此,学校在改革和创新阅读评价机制上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阅读过程重体验:纸质评价手册的使用
阅读要注重过程,但过程性评价,若只是以学生是否参与为标准,却没有一定的指标和记录的痕迹,肯定是纸上谈兵。传统阅读评价通常是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检测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容易操作,具备一定的、短期的评价效果,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的常态化作用不大。于是,“附小”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评价。
专题性评价:读书节评价手册的使用。为读书节活动专题设计评价手册。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特点:一是全程参与:体现评价过程具体化。读书节若仅仅以比赛形式进行,让个别孩子受益,更多的孩子只是看热闹的旁观者,这不是我们想追求的。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体验过程,感受阅读的快乐,我们想通过评价手册来达成这一美好的愿望。“手册”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能力、活动成果的呈现,都体现在实施的每个环节。学生在活动之后记录下过程的点滴,留下反思与体会,以及老师、家长和伙伴的肯定与建议。二是全员关注: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翻开读书节手册之后会发现,我们的评价更注重全员的关注。教师、伙伴、家长和学生都是评价主体,着重对读书活动中学生个性化表现和体验进行评定、鉴赏,多元主体评价体现评价的全面性。三是全面激励:体现评价对象全面化。只要参与读书节活动,学生都能得到奖励。以 “悦读嘉年华”游园活动为例,全校学生参与,以游园竞赛方式在评价手册上盖章,记录各自成绩。再依照章数多少,换取相应的奖品。只要参与其中,获得一个章。部分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获得奖励机会,由此大大激励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
常规性评价:阅读达标手册的使用。以年级为单位,开发并推行日常使用的阅读达标手册。阅读评价手册体现如下方面的特点:一是定性:强化形成性评价。虽然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形成性评价是动态行为评价。课外阅读注重形成性评价,既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长期开展,也可以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二是定量:体现量化评价。阅读评价手册一学年一册,内容以相应年级必读书目为主,配以选读书目,所以在时间标准、阅读数量标准、读物标准等方面进行安排。三是发展:体现动态考查评价。在书目选择方面,一是为了凸显年级特色,二是进行较为系统、螺旋上升的编排;在互动评价方面,整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等有价值的手段,学生互评在形成性评价中得到充分发挥,家长评价有助于督促学生达到量化评价要求。除此之外,自我评价方面给予侧重。
可以说,阅读评价手册记录每个孩子一到六年级的阅读成长的足迹。
(二)阅读评价新视野:网络阅读平台的开发
当阅读遇上“互联网+”时代,“附小”又开始新的思索。纸质阅读评价虽然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体验(家长特别感兴趣,帮助他们解决了孩子读什么的苦恼),强调阅读主题多元化,但对学生的激励还是不够的,因为要动手动笔,对部分孩子来说兴趣会减弱,有成为额外负担的感觉。而现在的孩子对电脑和网络感兴趣。
借力平台:开拓视野新探索。面对这样的背景,可以说阅读评价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于是“网络阅读平台”应运而生,学校协同专家自行设计并开发全新网络阅读平台。平台分两个页面:一是学生页面,内容丰富,大部分书籍都是学校图书室的书目,既有好书推荐,又有阅读成果检测和交流,同时每位学生阅读量也能直观呈现,因而深受学生喜爱;二是教师页面,对班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成果都有明确的呈现。
优化途径:激发兴趣新实践。实践证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阅读网络平台的推出不仅大大提高学生主动阅读、有效阅读的积极性,更加拓展和优化学生阅读的途径,而且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探索学生阅读成果评价。
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人文底蕴是奠定文化基础的基本要素。阅读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开阔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性情,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附小”西山漾校园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通过以阅读为载体,打造阅读景观,优化阅读策略,创新阅读评价,从而让浓浓书香感染每一位师生,让“阅读”成为“悦读”,让阅读走进学生的生命里。
(作者:范新林,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副校长;吴俊,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24
C
1673-9949-(2017)06-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