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口腔炎处理有门道
口腔炎多发于婴幼儿,是口角炎、舌炎、齿龈炎及口腔黏膜发炎的总称。虽然口腔炎不算大问题,但它能导致口腔疼痛、食欲不振,必须在治疗和护理上多加注意,才能尽快痊愈。
⒈卡他性口腔炎:症状最轻的一种,多见于婴幼儿,口腔黏膜(包括舌、颊、牙床、腭及唇部)充血红肿,吃东西时有疼痛感,食欲差,大便时有干燥。
⒉疱疹性口腔炎:主要由病毒引起,为单纯的疱疹感染,多见于5岁以下的孩子,常发生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急,体温可迅速上升至40℃左右,孩子烦燥不安,因疼痛而哭闹拒食,随后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在唇、颊、舌等处出现针头大小的透明水疱,散在或密集成簇,水疱可于数小时后溃破形成溃疡,并相互融合成边缘不规则的较大片溃疡面,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
⒊急性溃疡性口腔炎,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孩子,以婴幼儿发病较多、较重。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不洁、黏膜干燥等均可导致细菌增生繁殖。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唾液增多。牙龈、舌、颊、唇内侧及上腭等处出现大小不等、散在的溃疡,有时亦可连成大片。溃疡周边较规则,有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覆盖创面。
⒈重视口腔卫生。
让孩子少量多次喝水,以保持口腔黏膜的湿润和口腔的清洁。吃饭前,家长和孩子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以免将受伤的病菌带入孩子的口腔。吃饭后,可让孩子用温开水或漱口液漱口。
⒉注意餐具消毒。
要注意水杯、碗碟、勺子等餐具的清洁消毒,一般清洗后煮沸消毒30分钟即可。
⒊保持营养和水分的供给。
患口腔炎时,孩子的饮食宜松软清淡,特别要多吃水果。食物的温度不能太高,以免加重疼痛。严重者可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减少咀嚼,同时避免刺激性强(如偏酸、偏辣)的食物。因疼痛剧烈而不能进食者,可去医院适当补液,以保证基本的营养和水分。
⒋清洗口腔。
如果孩子可以配合,可用1%过氧化氢(双氧水)直接含漱,或用消毒棉签蘸浸后清洗口腔,使口腔内的分泌物或腐败组织随清洗时的泡沫流出口外,同时对厌氧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一般来说,每日清洗3~5次,最佳时间是饭后1~2小时进行,以免引起恶心呕吐。清洗后,用凉白开漱口。
⒈按时用药。
卡他性口腔炎和溃疡性口腔炎,可在口腔黏膜局部涂药,每日2~3次。涂药前先用纱布或棉球放在颊黏膜的腮腺出口处,以阻断唾液,然后用干棉球将病变部黏膜表面擦拭干净,再予涂药。涂药后最好闭口10分钟,然后取出纱布或棉球,以免孩子吞入。切忌立即饮水、进食或漱口。如果溃疡特别严重,可遵医嘱口服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或肌注青霉素(必须做皮试)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因白色念珠菌易在酸性环境中繁殖,所以不宜使用硼酸溶液清洗口腔,而应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同时遵医嘱口服制菌霉素。
⒉激光治疗。
口腔炎较重、一般药物治疗好转不明显者,可去医院口腔科进行激光治疗,效果较好又无痛苦,易被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