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

2017-02-26 03:35:07苏佳薇
教师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笔者语文孩子

苏佳薇

(余江县第一小学,江西鹰潭 335200)

小学语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

苏佳薇

(余江县第一小学,江西鹰潭 3352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学的第一要务。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在“玩”中学习,实现“寓教于乐”;采用鼓励法增强兴趣,从创设情境中激发兴趣,从创新教学中培养兴趣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方法探究

赫尔巴赫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在语文学习上,赫尔巴赫的“自我活动”与新课程标准的“自主学习”是一致的。赫尔巴赫的这句名言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启迪——注重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同时赫尔巴赫还强调“兴趣是多方面的,因此,需求是多方面的活动”,从而成为我们教学的座右铭。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学生兴趣的源泉,注重多方面、多层次的兴趣激发和培养,设计多渠道、不同的活动方式,“开采”和“挖掘”学生的兴趣之源,点燃学生们的兴趣之火,构建趣味盎然、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

一、在“玩”中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和合作,倡导构建平等对话课堂。师生之间要以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为基础,开展平等的对话、讨论。在教学中,应在“玩”中将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在“玩”中融入游戏,将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玩游戏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

1.巧用游戏促使“玩中学”

汉字的书写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瓶颈”,根据这一实际,笔者在一次课间和孩子们玩耍时,开展一个“智力”游戏——写字比赛。提出“玩”的规则、游戏的规程:在沙地上画好田字格,口头说某个生字,以“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先写,笔顺不得有误,最先完成者获胜。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都想和老师一决高下。几轮比拼后,胜负难定,放学的时候,还有几个女生约好明天还要和老师、同学再一战到底。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得到了快乐,还增添了对生字学习的兴趣。

2.巧用chant为课堂增趣加味

英语教学中,chant是常用的“寓教于乐”的方法。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chant也可以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通过押韵、和谐的韵律、简短的儿歌、童谣的诵读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益,活跃课堂氛围。

如,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拼音教学又是难点,复韵母、三连拼、整体认读、四声等的学习,孩子们都会感到有难度,就以ü省去两点来说,孩子们总是记不住,而简单的chant可以事半功倍。如,“j q xy真有趣,从不和ü在一起,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 y就摘帽”或者“小ü弟弟最懂礼,见到哥哥j q x y,脱下帽子行个礼”类似的儿歌等,不仅活跃课堂、降低知识的难度,同时也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

3.巧用表演,促使孩子们动起来

小学生喜欢表演和模仿,利用这个特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巧妙安排和开展表演活动,可以促使孩子们动起来,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交际能力。

如,学习汉语拼音时,对于a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扮演“白衣天使”,一个扮演牙痛、肚子痛的病人,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模仿和创新,让“白衣天使”为“病人”查找病因、寻病问医。“白衣天使”的微笑服务,让病人发出a(啊)时的认真态度,病人的密切配合、“故意做作”,使课堂上笑声一片,这样的活动比一味地讲解效果好百倍。

二、多鼓励可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激励性评价”,倡导少批评、多鼓励。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让你的学生想学语文,学好语文,首先学生得喜欢你这个语文老师。如果学生一见你就讨厌,心里有抵触情绪,他不会喜欢上语文的学习,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一位家长曾和笔者交流,说她的女儿很喜欢笔者的语文课,同时,也说出她女儿的缺点——不喜欢朗读。此后,笔者特别关注这个孩子对朗读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并不是不爱朗读,而是不敢开口。为了帮她建立朗读自信,笔者会特意指定她读,即便她有时读得并不太好,笔者也会“违心”地表扬她,给她信心。然后笔者进行范读,让她模仿着读,就这样,她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她的妈妈告诉笔者,以前在家这位学生都只是默读,现在会大声地朗读,并邀请家长当她的听众。当孩子有了兴趣,愿意主动学习时,我们应该不断地给予鼓励、给予支持性的建议,才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更优秀。

三、创设情境能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教育教学的领域,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但有些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习惯于一本书、一支粉笔的简单教学。教师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习惯,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成为知识与学生兴趣的桥梁,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成为情境教学的枢纽。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就借助网络资源,制作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视频,每一幅图片下面根据教材内容配上文字,图文并茂的情景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欲望,为阅读教学埋下伏笔。如,学习第一段时,呈现给学生几幅海面、海底的不同图片,通过图片的欣赏,学生将西沙群岛海水的“五光十色”、海底的“高低不同”尽收眼底,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再如,对于描写海底世界动物的一段学习,教师先呈现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虾等的图片,让学生先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些海底、水中的动物。如“珊瑚像绽开的花朵”“珊瑚像分枝的鹿角”“海参懒洋洋地蠕动”……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力、想象力、语言发展力都得到提高。同时,这些情境的提供,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激发到学生想用文章验证自己猜测准确度的欲望,为阅读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四、创新可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教材的“金科玉律”,习惯于大纲、教参的标准答案,习惯于“灌输——接受”的简单教学。显然,这样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如,笔者曾经对《秋天的图画》进行公开教学。《秋天的图画》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讲解到第二自然段时,笔者请学生们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颜色,带着自己的情感读一读有关句子,再仿写这些句子。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能踊跃发言。

笔者在引导学生想象“秋天的图画”时,呈现给学生枝头挂满梨儿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想象出“梨树挂满金黄的灯笼”;呈现苹果树上结满大苹果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说出“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再提出问题“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让学生想一想,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读了课文,你想对秋天说些什么?

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进行了拓展,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兴趣,可以提升学习欲望。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和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实践和展现,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真正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学生才会积极主动,乐在其中,彰显个性,全面提高。

[1]郭太书.试论小学语文低段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

[2]聂贞胜.激发朗读兴趣,培养说话能力[J].课外语文(下),2015,(01).

[3]赵华山.小学语文,重在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05).

责任编辑 敖小英

苏佳薇(1990—),女,江西余江人,鹰潭市第一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笔者语文孩子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