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内莞中心小学 周运晴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内莞中心小学 周运晴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小学科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谈论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方式意义在于,能够实际掌握小学数学的正确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升,能够展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本文就这一方向进行详细的探究。
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措施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较为成熟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能力,是能够代表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效果的存在,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较弱,即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独立解决能力不佳会直接导致数学知识的吸收出现问题,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无法进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思考能力发展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由此可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势在必行。
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弱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操作原则就是循序渐进,不能够一蹴而就,不然容易产生反效果。第一步操作就是规范化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解答步骤,要求学生首先将题目的条件进行整理、列举,再将自己的计算逐步依次写下,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依靠草稿纸进行更为细致的运算,这一操作的规范化,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题目含义,理清自我的思路,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以及解决问题的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增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也更为感兴趣,思考也更为投入,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实际的促进作用,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该环境中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该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多方式解答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或者提出其他的问题进行思考,锻炼以及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为例进行分析,给出题目:4、9、12、81、22、2、48、30、18、12,其中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学生采取的解题思路以及步骤为逐一将以上几个数字分别除以4和6,看结果是否为整数,这样规范化的操作以及思考能够保证不会出现结果的漏算以及错算,能够保证解题的质量。初期的规范化解决格局的形成,能够避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或者出现思维紊乱的情况,是提升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也是初始步骤。
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第二步就是联想化,具体操作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提及相似的题型或者题目,让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归纳的思维,在学生熟悉这一解答形式之后,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能够自我联想,搜寻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题型题目等,这样能够实现在解决数学题目过程中进行联想或题目替换,替换为自身更为熟练或者更为喜欢的形式,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对于问题的完整理解、深度剖析及核心掌握,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为例进行分析,给出题目:用一根长20.48米的绳子,无浪费地围成一个圆,求这个圆的半径及这个圆的面积。教师提问学生在看到这一问题的同时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逐步提出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进而得出2πr=20.48,教师再提出问题:这一式子能够联想到什么?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发现这个式子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一致,进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能够将之视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这样能够实现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的解题模式不受限制,学生的想法也会逐渐丰富,这与数学解题过程中所需要的思维以及能力相一致。
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的最后一步操作就是个性化培养,具体操作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薄弱的方向以及数学知识掌握不足的方面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能力优势、学生的兴趣方向来制定一对一的解题模式,包括解题的内容、解题的要求、解题的数量等都有相应的差异,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稳定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稳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相应提升,学生存在的薄弱之处也得到相应改进,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综合能力实质性的提升。在该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帮助,实现互补共进,这样能够保证大家共同进步,防止学生对于自身擅长、掌握较好的知识出现遗忘、生疏的情况。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够实际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数学学习的质量化以及数学学习的稳定化,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跃化、智力提升化。
[1]王天寅.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6(9):115.
[2]蒋明玉.培养小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2012(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