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2017-02-25 20:13:00彭相本
教师博览 2017年3期
关键词:知识点理论小学生

彭相本

(吉安县官田乡中心小学,江西吉安 343100)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彭相本

(吉安县官田乡中心小学,江西吉安 343100)

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学习方法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今后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之中。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锻炼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素质。

小学数学;影响;学习特点;教学过程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学习方法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今后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之中。小学数学学习概念的界定范围比学生学习的概念小,小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为教授小学生数字的规律、空间的关系等数学基本知识点。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兼具小学学习和数学学习两方面的特性,同时又有自身的特别之处。小学数学学习包含了小学学习的几种基本特点,同时又有着数学学习的抽象性。

1.小学数学的内容既抽象又有着鲜明的具象性

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对数学这一学科进行探讨,能够发现小学数学的内容既抽象又有着鲜明的具象性。究其原因,数学这一科目逻辑性强,内容复杂,这些超过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很难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为了协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课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用具体的例子或者课文进行讲解,方便学生理解。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数学学习时间不长,数学素养不高,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即便有些小学生有幼儿数学的基础,因为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能记住的知识也只是强硬接受的。并且在幼儿数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小学数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对小学数学学习没有过多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学思想,数学老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展开。老师应该把抽象的数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数学的教学方法和英语、语文等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数学的教学方法的重点是从侧面出发,讲授数学理论。而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进行具象化的处理,比如自然科学能够找到生活中的动植物进行讲解等。但是小学数学因为理论的抽象,只能用模拟出来的例子进行讲解。因此,小学数学这一科目既抽象又具体,数学这个科目本身想要进行这样的融合是很困难的,只有在理论相对简单的初中、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才能够达成抽象和具体的融合。

2.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

从小学生自身的特征出发对数学学习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因为小学生处于一个发育的阶段,认知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程,它是有规律和逐渐改变的。有规律地进行学习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体系,才能使小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只有有规律地进行学习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数的混合运算是建立在整数运算的基础之上的,小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综合运算法则之后,才能进行代算以及方程的学习,以上的知识点都是层层递进的。因此,小学数学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是能够连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学网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顺序非常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小学数学学习应该从简单的部分入手,在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之后,进行高层次理论的学习。所以,小学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教授小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小学数学学习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1.数学课本内容具象化

数学课本的内容是在长期的累积和多次的实际应用之后留下来的基本理论。当前的课本内容经过了编辑的处理,方便小学生阅读和理解。可是因为数学理论本身就比较抽象,许多理论依旧难以掌握,这妨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可能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小学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想法,革新自己的传统教学方法,把上课的重点放在理论的应用方面,保证小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1]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数学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在课程的设计中增添丰富有趣的内容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课本《平行和旋转》,有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制作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两个图片,一个是缆车顺着索道移动,另一个是小孩子手拿风车奔跑。老师对学生提问:“猜一猜,哪一种是平移现象?哪一种是旋转现象呢?”学生就会一边考虑这个问题一边看视频,这样学生能够了解到“平移”和“旋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接着教师抓住机会,在课堂氛围已经被调动起来的情况下,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结合自己的生活,找出生活中和视频中类似的现象。[2]

教师紧紧把握住数学学科的特点,用逻辑性的思维限制教学内容的具象化,防止因为直观过度,教学内容缺乏理论科学性。教师还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理论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数学理论知识本质化

小学教师应该在进行数学理论教授的同时,引导学生透过理论看本质,了解其中的规律。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差,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把复杂的数学理论简化,让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方便学生运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大幅地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不易理解或者固定词汇较多的数学理论和复杂难懂的数学概念,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理论看本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3]

有一名教师在进行《认识图形》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举办了“摸一摸”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触摸教室里所有的物体(粉笔、桌子、椅子、格尺、窗户、黑板擦、书包、铅笔)。在学生说出不同物体的形状之后,教师提问:“大家觉得各种形状有何特点?”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指引每组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和图形相关的讨论,并分析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特点,然后对这些图形的特点进行总结。在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特点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又开展了“画一画”活动,以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图形的绘制,这对于以后的立体图形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作用。[4]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理解能力,改变传统的“积木教学法”,倡导学生把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在理论的应用过程中学习理论,抓取数学学习中的关键点,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理解数学抽象理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3.有条理地进行数学学习

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学科,没有厚实的数学素养和丰富的数学经验,对数学内容感到不熟悉,而且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教学方式,把复杂难懂的数学内容进行简化,让小学生透过数学现象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数学知识点本身具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但是课堂时间往往不够进行附加数学内容的讲解,很难有条理地讲授数学知识点,因为数学知识点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小学生经常会忘记很久以前讲授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保证自己的课程安排是一个有条理的整合体系,一环扣一环,在对旧知识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境界。[5]另外,教师还应该向课本的出版方提出意见,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协助课本进行改革。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并且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和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1]王小勇.谈谈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感知[J].成功(教育),2013,(09).

[2]李金飞.小学数学学习提纲的设计要突出“四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2,(07).

[3]朱文雅.让小学数学学习置身于活动中——教学《可能性》有感[J].科技资讯,2012,(15).

[4]潘晓燕.新课改下如何预设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提高学习效率[J].文理导航,2014,(10).

[5]许莉,张玲云.关于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责任编辑 王 慧

彭相本(1965—),男,江西吉安人,吉安县官田乡中心小学,小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知识点理论小学生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