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农村办(413100) 曹涤环
防治晚稻稻飞虱应合理用药
沅江市农村办(413100) 曹涤环
近年来,稻飞虱在晚稻生产上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一到国庆节前后,大量迁飞来的稻飞虱,在短时间里就会造成晚稻“穿顶”“倒秆”风险。因此晚稻稻飞虱的防治,特别是后期的用药防治,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晚稻对稻飞虱有一定的耐害能力,田间少量发生时,稻株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一般不需用药防治。但在大发生的年份,如果稻飞虱在晚稻生长前中期迁入量大,就必须及早用药控制,及时压低虫口基数。在晚稻生长前中期预防性用药,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蔸500头;到中后期,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蔸1000头;离收获期不远的晚稻,茎秆组织老化,耐害能力较强,防治指标可适当放宽。用药防治稻飞虱一般要求在若虫孵化高峰期用药,这时虫量比较集中,而且对农药敏感性强。
近年来防治效果好的对口农药陆续上市,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为2~4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25~30克,对水50公斤喷雾;2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20~25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每667平方米用量5克,对水45~50公斤喷雾,表现对稻飞虱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晚稻后期虫量急剧上升,防治时应加大水量。一般用手动喷雾器喷雾,每667平方米用水量要用足50~60公斤;用弥雾机每667平方米用水量应保证40公斤,这样可以将药液喷到稻株基部,提高防治效果。在防治时田间必须有水层3~5厘米,被药液击倒的稻飞虱会掉入田间淹死,有利于控制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