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飞
(常州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 213000)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学校篮球俱乐部的实践
何 飞
(常州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 213000)
运动教育模式具有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教学比赛、庆祝活动等特征。在初中篮球俱乐部活动中引入运动教育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与要求,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团队协作意识、与人沟通能力和责任心。教师要在运动教育模式下遵循篮球俱乐部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篮球俱乐部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篮球俱乐部活动质量。
运动教育模式;学校体育;篮球俱乐部活动
所谓运动教育模式,是美国著名体育教育家达里尔·西登托普创立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社会适应性、情意和终身体育观。西登托普将运动教育模式的特征归纳为七个方面:运动季、团队小组合作、教学竞赛、角色扮演与责任承担、比赛、成绩记录、庆祝活动。将运动教育模式运用于初中篮球俱乐部活动实践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契合度,值得高度关注。
现在的初中生对篮球感兴趣的并不太多,因为如今的娱乐休闲方式多元化,学生的兴趣爱好呈现个性化,爱好篮球的只局限于部分群体。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引入篮球俱乐部体制,就能较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因为俱乐部要参加年级或学校联赛,学生都有争胜心和团体荣誉感,学习篮球便有了动力源泉。在俱乐部机制下,教师不需要刻意发动,学生参与篮球学习的热情都会特别高。
体育教师需要成为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推手,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引入俱乐部机制,就是一种教学创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运动教育模式中的运动季、团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与责任承担、比赛、成绩记录、庆祝活动等,与篮球俱乐部活动高度吻合。
各年级和班级都建立篮球俱乐部,学校定期开展篮球联赛,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篮球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被篮球联赛所吸引,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篮球运动之中,从而促进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引入运动季教学理念,即将篮球教学分为季前、季中、季后等几个阶段。在季前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篮球常识和基本技术、角色分配、规则等内容;季中阶段,则主要传授篮球技战术、合作等技能;季后阶段,主要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比赛,开展教学评价和庆祝活动等。
运动教育模式是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将这个体系运用于篮球俱乐部管理时,需要教师首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规划。为提升篮球俱乐部管理水平,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渗透运动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如团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与承担责任等内容,特别是合作学习,与新课改倡导的课堂内合作学习是一致的。学生还可以在俱乐部机制下,在比赛中掌握篮球技战术,同时培养终身运动的理念。俱乐部篮球竞赛有自身特点,教师要向学生普及篮球竞赛规则,提升学校和班级篮球俱乐部运作水平。
运动教育模式启动后,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是学生最欢迎的篮球训练和活动形式。在游戏和比赛中,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掌握篮球运动规则和技巧。教师在设计篮球游戏时,可以针对某一个训练重点如运球、投篮展开,比如设计运球跑游戏,还可以加入竞赛形式,比如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规定运球距离,看看哪个小组用时最少,失误最少。这种游戏和比赛的形式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的参与热情高,活动效果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培养,而且其中包含了角色扮演与责任承担的元素,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学校开展篮球俱乐部联赛,教师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强化篮球训练,规范学生的基本篮球技术动作,讲解篮球竞赛技战术;其次是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和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篮球竞赛技能;再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在选择正式比赛成员时,要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使俱乐部充满战斗力。篮球俱乐部联赛周期长,过程管理非常繁杂,教师在参与其中具体事务时,要注意观察细微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将一些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确保篮球俱乐部联赛正常运行,为学校篮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大多根据学生达标情况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太过片面和单一,也不够科学。因为每一个学生运动基础不同,这样的评价显然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引入篮球俱乐部制后,教学评价也需要改进和调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细化评价标准,如:能够积极参与俱乐部活动,包括各种比赛的,都应该给予好的评价;为本班级篮球俱乐部比赛提供服务,积极参与篮球训练活动的,也应该给予好的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篮球知识竞答等,评价学生对篮球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多种评价形式的有机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动力。
运动教育模式中的最终比赛、成绩记录分享,与教学评价相似。在对学生评价时,教师还可借鉴篮球联赛技术统计制度,对学生展开量化评价。对班级篮球俱乐部评价时,可以结合联赛成绩和技术统计,对俱乐部管理进行评估,对俱乐部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这样可以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对每一个篮球俱乐部进行科学的评价。俱乐部自身也要建立记录小组,对俱乐部成员展开量化管理,主要记录每个成员参与比赛场次、训练情况、违纪情况等,然后根据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出具体的奖惩。为提升学校篮球联赛的影响力,教师还可发动学生进行信息共享,将联赛精彩瞬间呈现在网络上,让更多人关注学校的篮球俱乐部联赛。
篮球俱乐部管理涉及诸多内容,教学评价只是其中一项,对于其他方面,教师也要认真贯彻执行。如篮球联赛宣传工作,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每一次比赛进行个性化的宣传,如设计宣传标语、到校广播站投稿等,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之中,为联赛顺利进行提供支持。这也属于运动教育模式范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篮球俱乐部联赛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提升篮球运动品质,需要对篮球俱乐部机制实施必要的改进和调整,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篮球俱乐部之中,去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正规的篮球俱乐部里,不仅有运动员,还有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好角色分配和规划,让不同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为打造良好的篮球俱乐部创造条件。
运动教育模式中的“庆祝活动”,同样可以帮助打造学校篮球联赛品牌。庆祝活动包括诸多形式,如汇报比赛,邀请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现场观摩;俱乐部组织表演赛,正如NBA、CBA联赛每年都要举办的全明星比赛,学校也可以借鉴其操作形式,并设置投篮比赛、传球表演、运球竞赛等内容;还可以设置篮球运动周,利用多种庆祝活动推广篮球运动,展示篮球运动的魅力。这样可以让更多学生关注篮球运动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获得篮球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提升篮球俱乐部影响力,还可以引入“请进来,走出去”的训练模式。具体而言,就是邀请其他学校篮球队来比赛或表演,为学生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而如果邀请专业篮球队来表演,更可以引发“明星效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篮球兴趣。“走出去”,就是到其他学校参加交流比赛,或者是开展表演赛,以及带有公益性质的比赛,这对提升学生篮球水平都有积极作用。篮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只要设计合理,其效果会超过预期。
初中体育篮球俱乐部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有运动教育模式意识,为学生创设适合的篮球运动环境,对俱乐部运作给出必要的指导,优化篮球俱乐部竞赛制度,升级篮球俱乐部评价体系。
[1]刘子青.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单智毅.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体育篮球选项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05).
[3]孙胜,李瑞杰.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6,(07).
何 飞(1980—),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体育教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