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梅
(伊春市木材营销管理中心 黑龙江伊春)
浅谈林业工程中营林造林工作
孙冬梅
(伊春市木材营销管理中心 黑龙江伊春)
现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同时营林工作也迎来了新挑战,林业工程中,如何提高营林造林质量,已经备受重视,为了提高国家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进行几方面策略阐释,希望能够提高营林意识,也为相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高尽有效助力。
营林造林;质量;意义;措施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全国都在营林造林,并增长了森林资源的成长趋势。随着营林造林工作的不断开展,绿化面积工作也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式下,不仅减少了森林资源,还缓解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
基于地形地貌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整体的生态自主调节能力较差,土壤的沙漠化也相对较为严重,各地水土流失的现象也在频频发生着。营林造林不仅仅有利于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水土的流失,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预防土壤沙漠化。森林对地下水的存储、净化空气、水源的净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抵御风沙和干旱的侵害,所以,营林造林工程对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林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林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它被广泛的应用于造纸、化工、家具制造等相关行业,与此同时,树木的根茎、叶子、花朵和果皮等也可以成为医药、食品行业必需的重要原材料。一部分地区还在大力的发展林业观光旅游路线、特色经济林及珍稀花卉等林业项目,通过开展这些项目,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周围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吸收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
营林造林工程还可以促进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废气污染,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和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气,有利于制造新鲜的空气,减低噪音污染,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想要保障营林造林的质量,最关键的一点是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使得营林造林的工作更加合理,科学。在专业的工作团队的带领下,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营林造林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可以采用新型生物技术,遗传特性等等,从而提高树木的生存率。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组织管理模式,在明确的技术标准之上,进行组织管理工作。最后,加大营林造林的检验检查力度,部门之间共同合作,从而确保检查工作顺利的完成。
①优化林业产区的结构。为了促进营林造林健康发展,要了解市场的需求,从而及时的对营林造林结构进行优化,在加强原料林的建设的同时,还要将林木栽植和深度加工进行结合。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林业法确立的同时,还要具有相关的保护措施,通过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制约,增强处罚的力度。同时,对林地的使用和林地的总量进行合理制约,并利用有关的法律对开发过度,随意用地的行为进行限制。其次,加强对一些企业对木材的使用的监管力度,严谨禁止过度开发,乱砍乱伐的现象出现。③建立完善监管管理体制,主要面向加工林木的企业。在进行对森林资源的检测工作之上,通过当前的管理检测体制在实现检测行为的同时,还能做到合理利用评价体系。④增强对生态的补偿程度,为了实现对林业的保护,需要加大林业资源税收,还要增加一项环境税,从而尽量减少个人,单位以及企业对生态的破坏。除此之外,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用多种方式来保护林业,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完成,同时还能够引起社会的大力关注。
建立完善监测管理机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对森林资源的检测,限制相关林业生产者的开发力度。在实现对森林资源检测的基础之上,调整当前的管理检测体制,建立起全面的监测管理体制,还要建立能够与之配合的评价体系。除此之外,增强对生态的补偿程度。在当前这个阶段,将林业作为切入点,加大各项税收的调整力度,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原来的税收制度之上设立新的税收种类。政府加强对林业的投入,个人和相关企业进行辅助,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林业的保护,限制对资源的开发,积极探索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生态补偿的良好模式,从而引发全社会普遍性的对环境保护的观念。
针对当前我国营林造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一定要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确保新型技术的引用以及各项技术的实施到位,同时还要优化林区的生态结构,扭转部分地区单一生态结构的现状,保障林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林区自身的防病虫害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确保林区的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在有效的监督之下确保林区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提高营林造林的工作质量。
[1]王庆岩.浅析林业工程中营林造林工作的意义[J].种子科技,2017,35(01):24+26.
[2]雷震.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举措分析[J].绿色科技,2017(11):163~164.
[3]王 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07):85.
F326.2
A
1005-7897(2017)20-0129-02
2017-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