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色彩保护控制研究
——以西安古城区为例

2017-02-25 14:42徐红蕾胡涛
花卉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新城古城

徐红蕾 胡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色彩保护控制研究
——以西安古城区为例

徐红蕾 胡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这座城市数千年的文化演变,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理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新城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现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西安古城区为例,通过对西安古城景观色彩的研究,推出古城景观色彩与新城发展的色彩控制协调策略,为今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寻求更有效的景观色彩控制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风貌;景观色彩

1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及现存问题

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不断提高以及城市人口的扩张,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城市中随处可见拔地而起的高楼,大量新建筑及街道取代了传统城市的色彩文明,城市逐渐出现雷同化趋势,“老城丢特色,新城缺特色”[1]的现状使人们开始提出城市色彩规划以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诉求。对于经历了数千年历史文化洗礼的古城来说,时代的快速发展无疑是侵蚀历史文化名城的首要敌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问题将刻不容缓,只有在城市化进程中留住古城的历史文化以及保持与新城和谐相处的关系,城市发展才能达到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目标。

1.2 城市景观色彩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影响

世间万物皆有色彩,色彩是表达空间思想的直接载体,色彩能运用自身特有的直观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及思想。对于拥有千年文化的历史名城来说,色彩不仅是美化城市的手段,更是城市精神文化的表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就是要留住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历史文化性以及城市的传统色彩,因此了解古城历史文化以及传统建筑色彩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我们需要根据历史色彩数据与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地控制古城景观色彩,才能更直观更准确地表达历史名城文化。

1.3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存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个古城妨碍新城发展、新城破坏古城风貌的矛盾。表达城市精神的古城传统色彩更是受到了新型材料以及城市沙漠化色彩效应的威胁,要想留住古都传统风貌我们不单单是从它的规划格局、建筑等方面入手,我们更应该将历史古城色彩控制问题列在重要的位置,但我国颁布的《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中几乎看不见有关城市色彩规划控制的详情。由此可见,关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方面的问题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文化遗址保护意识仍需加强,不能盲目利用遗址获得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人们对于文化遗址保护的意识与观念;法律法规实际操作性仍需提高;行政管理体系缺乏协调;公众参与制度缺失;历史名城保护条例相对概括,缺少各个专业领域的细节与深化等。

2 历史文化名城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古城区为例

2.1 西安城市发展规模及古城区概况

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作为世界四大古城之一,它是第一批被我国列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以及工业基地。目前西安市区域内总人口规模为1070.78万人,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90km2以内[2],近几年经济总量也在持续上涨。作为西安市中心的古城区更是经济文化双重发展的核心区域,此区域以明代古建筑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大街作为城市文化商业主轴,区内拥有大量古建筑及历史文化遗址,其与城墙结合起来组成古城风貌。

2.2 西安城市发展历史演变及色彩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汉、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在先秦时期出现的“五色观”为建筑色彩的选用也提供了依据,其最早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道:“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3]周崇尚赤,而秦始皇崇尚“五德终始”之说认为五行相克,因此秦崇尚黑。汉之后的朝代也继续延续着五色观。在西安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大多来自唐代与明清时期,唐代建筑色彩以“灰瓦白墙赤柱”为特色,而明清时期建筑色彩与唐代不同的是建筑主体为青灰色砖墙结构为主。

2.3 西安城市自然环境色彩分析

西安市位处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平原中央,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海拔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西安市年降雨量561mm,降雨量多在7~10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以上。其年平均气温为13.0~13.4℃,年日照时数1983~2267h[4],近些年总云量和低云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云量主要集中在夏季,春秋冬季云量相对较少,同时冬季易受雾霾天气等空气污染的影响大气能见度也随之下降。由于环境色彩在云少日光强的情况下会降低色彩彩度,在日光温和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会提升色彩彩度,因此西安城市环境色因考虑选用中低彩度色彩为主色,以相对较高的彩度色彩用于点缀环境色彩。

2.4 西安关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相关法律法规

近些年由于西安的迅速发展,政府对于西安历史文化遗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视,相继推出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以及《西安宣言》等。其中《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着重提出对西安古城区城墙周边范围建设规定,其中明确指出“严格控制古城墙内、外侧的建筑高度和风格”[5]的要求,而对于古城区内色彩控制只是简单的提及色彩搭配要协调,对于城墙内过渡区域建筑采用青灰色屋顶。

2.5 西安城市色彩现状及现存问题

西安城市建筑色彩基调以土黄、灰色和赭石为主,与其三色产生强烈对比的高彩度色彩应重新整改避免使用,虽然西安市已经确定了建筑主色调,但对于色彩的明度与彩度值的划定还较为模糊,同时对于历史保护区与发展建设区相邻建筑的色彩搭配方法仍还欠缺,而城市内的其他空间要素也应对其色彩制定相应的搭配与控制之法。

3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色彩设计策略

3.1 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色彩更新策略

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色彩设计需经历调研、分析、归纳、总结、实践与监管这六个关键点。实地勘察调研是进行景观色彩设计的开始,前期色彩分析需进行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色彩分析和人文历史色彩分析,其中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湿度、日照、云量、降水量等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建筑材料,人文历史色彩分析主要以当地历史文化以及民众对于城市色彩的感知为主,同时根据调研情况与色彩分析情况整理相关色彩数据,量化形式下的色彩数据为之后的色彩设计方案提供可用性参考。景观色彩更新方案需以建筑色彩为主,城市景观小品色彩公共设施色彩、植被色彩以及其他流动色彩等为辅,全面的制定规划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色彩搭配方案,为之后的方案实施提供便利,实施完成后上报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检查与验收。

3.2 西安古城与新城发展的色彩控制协调性策略

西安古城色彩与新城色彩如何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需以西安三大色调为主线按片区进行色彩控制。从古城到新城总共分为三大片区,以历史遗址保护区为核心,其范围为古城墙以内,该区域大多遗址为唐、明清时期建筑,建筑结构以砖木结构为主,整体色彩呈中明度低彩度暖灰色系,局部木结构梁柱拥有少量中高纯度点缀色,通过采用修复与统计的方法保留并提取该区域遗址建筑色彩及其用色比例,将中短调定为该区主色调,以中明度灰色、土黄色系为主色,运用中纯度赭石进行色彩串联,少量运用高纯度群青与翠绿作为突出历史古城风貌的点缀色,古城墙内靠近遗址的建筑应以遗址原始色彩搭配方法为主,其他建筑可在保留主色调的基础上对辅色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该片区内的其他景观设施色彩应与建筑色彩搭配相匹配,形成视觉统一感。第二大片区是将古城到新城之间的区域视为保护过渡区,此区域是古城与新城之间连接的桥梁,靠近古城的建筑色彩应以暖色调为主,色相应采用中性色灰色系与土黄色系,其明度值处于4~7,随之递增加入偏冷色调的辅助色,逐渐形成由暖至冷的转变,由古城至新城的转变。第三大片区是将高新区等新开发区域视为新建城区域,新建城区域大多为办公、商业、住宅高层建筑,其所采用的材料新兴多样,大多为单面反光玻璃、混凝土等材质,不当的材料选用易造成色彩污染,因此新建城区域建筑不应盲目采用新型材料,需根据城市属性、发展模式以及古城色彩主流进行合理的搭配,新城整体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色相可采用蓝灰色系,明度值相比前两大片区稍有提高,建筑及外环境可运用土黄色系及赭石点缀贯穿整个新建城区,做到在不阻碍新城发展的同时制定具有古城特色的新城色彩。虽然对三大片区进行了整体色彩调控,但还应西安是一个拥有众多历史遗迹的城市,如果在第二、三片区出现历史遗址,可依据从古城到新城三大片区的色彩控制方法对该遗址进行小范围色彩控制,以达到既不破坏遗址色彩风貌,又不破坏片区色彩整体性的目的。

4 小结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人类历史传承的延续,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色彩的控制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风貌的关键之处,为了达到延续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目的,我们仍需不断了解城市发展中古城与新城之间的矛盾,经过多学科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对色彩进行多层次研究,以严谨的态度制定详细的色彩控制实施办法,为城市色彩建设以及历史名城保护增添一把新的利剑。

[1]扈万泰.城市设计运行机制(2002年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7.

[2]和红星.西安於我·一个规划师眼中的西安城市变迁(规划历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9.

[3]余雯蔚,周武衷.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艺术百家,2007(5).

[4]王世尧.西安地区近10000年以来气候变化特征.申请长安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8.

[5]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常委会.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2,7.

TU984.11+4

A

1005-7897(2017)20-0106-02

2017-10-1

本论文为陕西省城乡建设计划项目“陕西城乡建设色彩规划与绿色节能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5-RZ39。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新城古城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珠江新城夜璀璨
良渚古城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