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利 管文鹏 郭建伟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桃山林场 河北承德 068462)
引言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研究
赵万利 管文鹏 郭建伟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桃山林场 河北承德 06846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林业不断发展,林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突出。但由于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林业管理中必须要注重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导致大批量的树木死亡,这无论是对生态环境还是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加强营林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与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等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引言
在林业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势必会面临诸多有害生物,所以为了全方面避免有害生物在林业建设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要加强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对有害生物进行积极探究,明确防护方法,通过强化营林生产管理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保障林木能够健康生长。据有关调查显示,由林业有害生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几十亿以上,同时也会早成林产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难点作为出发点,进而探究了如何加强营林生产管理质量。
想要全面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保障森林生态,我们必须要强化林业经营管理工作。从营林生产管理现状分析,虽然我国林业面积不断增加,但林业的脆弱性也越来越突出。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的防治难度,甚至在个别地区出现了有害生物泛滥现象。通过相关调查表明,在我国各个地区、各个年度中,针对有害生物防治所投入的资金量越来越多,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并且也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由于人工造林与自然森林有着很大区别,相比树木有害病虫更能够适应多元化的环境。病虫爆发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人工很难消除潜在的病虫威胁,这也是有害生物防治困难的重要因素。再者,由于人工管理设备、制度还不够健全,没有实现新型的营林技术。并且如今林业面积非常大,仅凭借预报系统无法对林区进行全面监控。当然,在林区设置预报与检测是必然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质量。但是由于大部分林区没有具备全套监控设施,预报流程也较为落后。再者,由于营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标底,缺乏病虫防控经验等,这都是阻碍营林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能够强化有害生物防治力度,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让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病虫防治讯息。并且,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对病虫害防治进行宣传,让有关人员了解新出台的规定与制度。在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宣传中,需要秉承“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理念,明确林业区域经营者与管理着的责任,从而依法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改善森林生态。此外,各级领导必须要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的监管工作,采用合法的方法开展防治工作,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生孩,保障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的前提开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这样才能够满足营林生产管理要求。
主管林业相关部门必须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到主要的工作议程当中,这样才能够保障营林生产管理的规范性。由于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要求林业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关领导必须要提高监管意识与虫害防范意识,根据以往的防范经验明确的森林重点防范工作,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工作人员身上。不同工作部门需要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营林生产管理意识以及病虫害的防范意识,为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人才的支持。
对于有害生物防范工作来说,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确保能够及时去除有害生物,并且要避免对森林植物造成伤害。为了能够应对不断扩大的林区,我们可以加强“3S”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就是将所有有害生物出现的区域,将有害生物相关数据和图像展现出来,并通过科学方法对其进行监测防治,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降低有害生物对森林的破坏力度。与此同时,针对有害生物还可以采用“三诱”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灯光、颜色、有害生物发出的化学物质,从而对有害生物进行定位、猎杀。在整个过程不会采用生物化学药剂,这样能够降低与森林的破坏力度,并且能够保障有害生物防治质量,达到消灭病虫的目标。此外,生物防治也是有害病虫防范的重要措施,可以在林间投入一定量的益虫、益鸟,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生物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有害生物防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加强有害生物防治质量和营林生产管理水平,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本文重点探究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难点,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加强有害生物防治质量,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健康发展。
[1]裴政学,裴隆日,洪正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其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分析[J].甘肃林业,2014,01:38~39.
[2]杨帆.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261.
F326.2
A
1005-7897(2017)22-0192-01
20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