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驰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辽宁抚顺 113122)
植物配置在城市园艺设计中问题的思考
苑驰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辽宁抚顺 113122)
为规范园林设计,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科学的管理,要不断的提升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城市园艺设计的的质量,同时还能保证植物的成活率。由于我国的城市园艺设计起步比较晚,所以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详细的分析了植物配置在城市园艺设计中的问题及措施。
植物配置;城市园艺;设计
植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合理的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的关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很多国家都对自己国家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植物是搭载园林的重要一部分,植物的合理配置能提高园林的艺术感,也能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
城市园艺是城市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程。现代化的城市中汽车逐渐增多,导致城市的灰尘和城市的废气不断增加,这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所以要合理的进行植物配置,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净化城市的空气,有效的防范恶劣天气的影响。城市园艺中科学的配置植物可以为城市的居民营造出更舒适的生活环境,释放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另外,植物配置可以使城市变得更加美观,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管理者在进行规划时不能合理的配置植物资源,使得整个空间不能被有效的利用,其中的物种比较单一,园艺工程的整体显得比较单一,例如:管理者在规划草坪时,仅选择单一的品种,或者差异不大的品种,使得整个空间看起来比较单调。在地理位置上园林位于资源优势良好的地区,因此整个空间是一个立体的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只有设计出立体、多样的园林,才能更好的利用空间,从而展示园林的特色。
植物配置追求的并不是数量的增加,还要注重园艺的品质。园林面积的大小不能决定其对城市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植物配置的不合理,就无法将其特色准确的体现出来。有些城市的园林设计体现出过重的人工雕琢气息,从而忽略了植物的自然美,从而加大了城市园艺建设的建设成本。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合理的规划植物配置,保障园林的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护。
在实际的园林设计阶段,存在很多急功近利的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仅仅考虑的是城市的形象,而不重视园林对整个城市的作用,忽略了树木的成活率。盲目的进行树木栽植,使得植物的生长遭到了破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以此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园林施工的员工要具备全局意识。在进行项目的时候,要注意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管理,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的考虑,有目标的规划整个项目。
在设计的过程重要充分的考虑植物的生长特点与生长环境,要合理的发挥植物的优势,有效的利用空间。有些南方的植物不适合北方的城市,设计师在规划时就应考虑到这方面的内容,不能因为植物的漂亮,就随意的进行种植。例如:牡丹花比较适合温度较高、雨水多的南方城市,不能仅因为它长得漂亮,就把牡丹移植到北方,这样既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布局,又损害了植物的生长习性。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的考虑城市的整体空间,合理的利用本地的特色植物进行空间布局,例如:可以利用紫藤萝遮掩墙体和走廊,这样既能发挥植物自身的生长优势,又能达到绿化的效果。因此,在园林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园林的整体布局,细化到角角落落,合理有效的利用整个空间[2]。
城市的植物配置是为了改善成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城市的植物配置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要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形式上的园林工程。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施工前就要经过充分的调研、收集数据,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制定计划,保证植物配置能长期起到正确的作用。另外,受环境和地理的影响,植物的生长会变得不同,因此,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植物的种植必须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避免资源浪费。引进的资源要适合本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从而能有效的满足城市园林建设的需要。
很多植物的存活率都是比较高的,并不需要进行细致的照顾。当然在选择的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因此在选择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选择当地的树种,这样既能保证园林的质量,又能降低成本。另外,城市园林的建设要积极的借鉴、学习国外相关成功的经验,根据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相关标准,树立园林和城市协调发展的理念。以此制定一个科学系统的长期发展规划,将城市的发展与园林植物配置结合起来,建立系统的城市发展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质量。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多查阅植物资料,要合理的解决植物配置对园林设计的整体影响。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因此要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
[1]言瑶婷.植物配置在城市园艺设计中的问题浅析[J].现代园艺,2015(17):94~95.
[2]杜建中,孙亚群.植物配置在城市园艺设计中的问题[J].现代园艺,2015(12):149.
TU986
A
1005-7897(2017)22-0086-02
2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