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东
(身份证号:320321197607121453)
园林工程措施对园林植物景观效果的影响分析
张广东
(身份证号:320321197607121453)
园林绿化工程是当下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植物景观效果,前提条件就是要保证园林工程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也会针对园林工程措施对园林植物景观效果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以便为相关施工单位提供参考。
园林工程措施;园林植物景观效果;影响分析
园林景观效果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园林工程措施,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在实际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却对园林植物景观效果极为忽视,不仅采用了不完善的园林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而且相应的工程措施也是缺少合理性,进而使得最终的园林植物景观效果差强人意,因此,要想解决这种不良现象,就要对园林工程措施对园林植物景观效果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着重的分析。
在对现下园林工程植物进行造景设计时,经常存在乔、灌、草搭配不当的情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体现:①草坪面积过大,灌乔木比例偏少;②灌木与草坪比例偏大;③上等乔木种植过多等,这些造景问题不仅影响了园林植物景观效果,使其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对于整体园林工程的运行发展也是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在园林绿地中,有些原始地形地貌并不符合园林植物造景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深切或填高,但是在深切过程中,由于栽植土多数都是未经熟化的深层土,所以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而且还会影响到植物的栽植效果。另外,填高地段的土质,大多会采用建筑垃圾、炉渣等不宜栽植的废弃土、深层土,再加上在栽植过程中,没有进行客土回填,所以一旦园林植物种植在这类土壤中,则其成活率势必会大大降低,进而所形成的最终植物景观效果也是不如人意。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生长条件,才能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如光照条件。但是由于园林工程在配置绿化植物时,未考虑植物的光照习性,所以经常导致绿化植物所受的光照不足,进而使其失去原有的观赏价值,整体景观效果也大大下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也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逐渐向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高层次化发展方向过渡,相对,这就给园林绿化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必须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指导,将人工植物群落作为园林造景主体,进而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使其形成一个具有环保性、经济性、观赏性极强的园林绿化系统。而在这一过程中,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尤为重要,相关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园林设计图纸要求来规划和布局乔、灌、草的种植比例,使其与基准范围相吻合,这样才能最大化突显树木、花草的四季特色,使整个园林植物景观效果真正达到色彩鲜明、和谐统一。
(1)园林施工人员要全面掌握设计师意图,选择质量优等的绿化植物,以便可以有效保证苗木栽植质量,实现理想的植物景观效果。
(2)在种植苗木过程中,要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要求,规范进行植物放样施工,进以在保障植物间距和栽种位置准确的基础上,使整体植物景观效果都能达到最高标准。
(3)要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优化和改良,以便使其能够满足园林植物生长需求,提高植物成活率和观赏价值,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要对植物栽植现场放人土壤情况进行全面考查,若是状况不好,则要通过客土回填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②进行客土回填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土壤和植物的要求及运输条件等因素来进行,以便可以最大化保证植物的成活几率和生长质量。
一般情况下,城市绿地中草坪和灌木带的土壤经常会受到人为淋水冲刷或人力践踏,所以该导致这些区域的土壤板结和肥力作用大大降低。因此,要想获得最终的园林植物景观效果,首要任务就是要对这种不良土壤进行增肥和改良。可在春季初期,将腐熟的有机肥和腐殖质土进行混合搅拌,并均匀的撒在城市绿地草坪和灌木带中。对于人为践踏严重的土壤,则要采用补植措施和松土措施,并在这些工序完毕后撒上适宜植物生长的有机复合肥。
随着城市园林工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绿化中,孤植木或树丛冠幅都会不断加大,这就会导致其对应下方的灌木或草坪失去光照条件,进而出现各种生长不良情况。因此,必须定期对这类灌木或草坪地带进行翻新和硬化,并将所种植的乔灌木草植物改换成耐荫植物或阴性植物,这样就可大大提升其整体造景质量,使其景观效果收获较大的社会利益和观赏价值。
在现代园林绿地建设中,存在很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园林绿地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工作相脱节以及缺乏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所致,因此,要想改善这种不良现象,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就要增强相关单位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视度,构建专业施工队伍和施工政策,并将其彻底落实到绿化环节中,这样才能营造出高质量、高效益、高功能的园林植物景观效果。
[1]赵一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D].中国城市,2016,12:34~35.
[2]王保忠,王彩霞.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展望[J].湖南林业科技,2017,04:30~31.
TU985
A
1005-7897(2017)22-0065-02
20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