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黟县过年感受别致的徽州年味

2017-02-25 02:37盛祥贵
美食 2017年1期
关键词:黟县豆腐

盛祥贵

在黟县过年感受别致的徽州年味

盛祥贵

鸡年春节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年味儿也越来越浓,由花生、麦芽糖、芝麻等制作成的糕点,用红纸包裹,在黟县的老宅深巷抑或是现代的客厅中,这些美食会被放在“锡格子”里,非常诱人。尽管近年来,看“春晚”、电话、短信、微信、网上拜年等替代了传统的拜年方式,但在“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的古黟乡村的百姓过年还皆乐于承袭古制,依旧将鲜活纯真的年俗文化保存于万户千村中。

打食桃是黟县一带地区打制一种叫作“食桃”的米馃类食品的民间习俗与制作技艺,历史久远,传承至今,已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黟县打食桃”的传统技艺,包括“碾制米粉”、“揉制粉团”、“入模打制”、“上笼蒸熟”、“点红晾干”五道工序。左邻右舍间往往相约同一天、相聚同一处来制作,她们先用开水将混合好的米粉反复揉、和成粉团,又将粉团按扁压入食桃模中,再用手掌轻轻按压、抹平之后,就可手握食桃模的手柄,将之翻转在案板上猛敲,使成型的食桃脱模,把“食桃”放入蒸笼蒸熟之后,将食桃连同蒸布一块倒入竹匾之中点红、晾干。

“打食桃”的现场十分喜庆,但见那食桃模敲响木案板的回声嗡嗡脆响、此起彼伏,布满食桃半成品的竹匾满满当当,蒸笼四周不断喷射出的洋溢着食桃奇香的蒸汽氤氤氲氲……好一派和谐睦邻、红红火火的劳作场景。

食桃的外形有“麒麟送子”、“老寿星”、“元宝”等形状。清明节时,用圆形模打印小饼,叫“挂钱饼”。立夏节,用嫩艾叶拌米磨粉做裸,叫 “立夏糅”,意为孩子们吃了“不缺夏”。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通常在这天,黟县居民会全家团聚,吃饭前,先设案接祖,祭祖而后祭神,拜灶司菩萨,俗传是日灶神要上天奏本(奏报本户一年来的善恶德行),灶前要扫的干干净净,灶台上清清爽爽,要洗涤春节期间要用的器皿,出嫁的女子必须回到婆家,不好在娘家留宿。

“立春”日为新春节,俗称“新春大似年”。这天,每户人家会用碗盛上一棵青菜,置于厅上,焚香烧纸,迎春接福,有的用红纸写一“春”字,“立春”时分在迎春的鞭炮声中贴在大门上,以示“春到福临”。

春节期间的乡土风味菜:有“素鸡”、“素鱼”、“素肉圆”、“千层饼”、“麻盐轳”、“椒盐兰花豆”、“炸焖”或“煎”、“炒”、“拌”、“蒸”,制法讲究。

火腿即是染色千张叠压而成,再切成片,有瘦有肥又有皮,层次分明,既具形象,质地又避油腻,味极鲜美,加香菇、木耳烧焖,色、香、味俱全;千层饼香松酥脆,香脆可口,调料有香椿嫩芽、葱、姜、蒜、面粉,以油挤酥,揉合成饼,入锅油烙,层层叠酥;“烂”腌齑煮豆腐,也是黟人所喜食的乡土菜。

腊八豆腐,先把豆腐做成圆形,上部中间凹进一宕,放适量食盐,经在太阳下晒,盐份逐渐渗入,豆腐日渐变黄变硬,切成薄片食用,鲜美爽口,黟人常以腊八豆腐远寄旅外亲人,以示不忘乡情。

酱油豆腐干,以渔亭镇酱坊的为上品,尤以虾仁豆于为特色;卤鳜鱼经过烹调鲜美可口,县人多喜好,视为上品;石鸭(棘胸蛙),生长栖息荫凉深山沟,喜蹲伏溪水边石上,形似癞蛤蟆,肉极细嫩,红烧、清炖,鲜美可口,堪称山珍。此外,还有臭豆腐(霉豆腐)、烂菜匙(脆菜杆)、干盐笋、煮豆、萝卜丁、腌辣椒、辣椒酱、豆腐乳(以宏潭乡的为上品)、干笋、干蕨菜等,都是人们喜好的乡土风味小菜。

最有特色是黟人的待客之道:亲友来访,进门,主人先煮三个清水蛋或糖水荷包蛋待客,俗称吃“子鳖”。中餐四个碗(菜)或六个碗(菜)招待吃饭。婚嫁喜宴,早餐四样糕点、茶叶蛋等,俗称吃“锡格子茶”,然后吃面条或粉丝。酒席一般四大盘、四小盘、四炒碟、四热吃(两甜两咸)、四碗、一暖锅(汤)。席分“燕窝席”、“鱼翅席”、“海参席”、“鸡鱼席”等,鸡、鱼、猪肉、肉圆为主菜,席面有八盘、十盘,十二盘、十六盘甚至二十盘不等。

黟县地方老人冬季取暖的“火篮”确实是妙不可言,黟县“火篮”由火篮外筐、火篮胆、火篮盖与火筷等四部分组成,外筐是以精细的山竹青篾、采用传统徽州竹编技艺编制而成的,外观酷似一只带柄的圆形风筝,它的作用是用以盛放火篮胆,可松动炭灰、拨动火炭以保持火篮的温度。据民俗专家们考证,如此“火篮”尤物,偌大中国只有古徽州地区才有。黟县西北山区的农户用木制火桶,有的人家置火箱,一家人可围坐取暖,燃料均以木炭为主,黟地以米食为主,面食为辅,城镇人家早餐多食粥,或剩饭煮稀的“饭茶”。乡村人家因需出工劳动,早餐则多吃干饭和稀饭加煎饼之类,中餐时间仓促,饮食随便,或吃前一天的剩饭,或做粿(粑),煮面条、打 “螺丝头”(面粉疙瘩)等面食当餐,俗称“吃点心”,山区人在山上劳动带玉米粉做的粿为中饭,晚餐为主餐,一天劳动结束,休息时间充裕,可以美美地吃一顿热饭菜。

除夕日,俗称三十夜,一大早,家家户户要接灶神回家过年,在厅堂悬挂祖宗容像或孝思图, 大门贴春联,傍晚时,祭拜列祖列宗,是晚要“发灯”。晚餐特别丰盛,全家团聚吃年酒,鱼不能吃,留待大年初一聚餐,以取“年年有余”的吉利。夜晚,孩子点着西瓜灯笼向长辈 “辞岁”,长辈们都要用红纸包钱给孩子们,俗称 “压岁钱”。除夕夜通常要 “坐年排”(通宵不睡觉,坐到天亮)。

大年初一,零时过后,由男子开门鸣爆焚香,敬拜四方神明,叫作“出行”。这天,家家贴喜联门神,人人穿戴一新。早起,先烧香焚纸敬拜祖宗容像,后吃“锡格子茶”,喝糖水,有的还吃赤豆煮红枣和米糅(圆形),寓意全家团圆。男子再到祠堂里祭拜祖先,然后众人站成一圈作揖、跪拜,族长致祝辞,拜毕领“族丁饼”。黟县盆地的古黄村一带,年前娶的新娘子,初一早晨由“好命老孺”带领,给街坊邻居拜年。

洪星乡奕村的李氏家族的新娘早晨要上祖坟祭拜。宏村的新娘子头一件事就是去张王庙,祭拜 “张王老爷”。新年初一,不扫地,表示财不外出,要从外面挑回一担水,表示祥瑞入门(黟县方言的水、瑞同音),用过的水不能倒掉,因水是财,不用剪刀,只能用针线,寓意许成不许破(败)。

初一,一般都在自己家中度过,或邻居间串门“拜年”,小孩们穿上新衣随兴嬉闹,点放鞭炮。晚上,在堂前发灯,有“祖宗灯”、“堂前灯”、“天地灯”等等,房里、灶下、猪栏、鸡窝,甚至水缸、鱼池等处都点灯,谓之“发灯”(黟县话灯、丁同音,取添丁之意)。从初二开始,亲戚朋友互相拜年,外出遇到行人,抱拳微笑,互道“恭喜”,当然春节期间的婚嫁喜事也是操办频繁,给节日更添了喜庆热闹。

元宵节的夜晚要玩灯、舞龙、滚狮,还有花船、抬阁,雉山、南屏等村还有凤舞表演,这天晚上“送祖宗”,在祖宗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拜毕,便将祖宗容像和孝思图一齐取下,卷收容匣后再“吃元宵”。

白墙黑瓦的古民居、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曲折幽深的街巷,繁华喧闹而又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黟县,徽州年味是这样的传统,真实,原味,纯真。

猜你喜欢
黟县豆腐
学做豆腐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功能更新及活化利用
二十五,打豆腐
“腊八豆腐”香飘黟县
浅谈黟县蚕桑产业再发展
豆腐睡莲
家常豆腐
黟县大棚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论黟县古村落民居艺术与古民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