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雅琴:做茶要少些套路

2017-02-24 08:50李婉玲
茶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茶友茶客龙井茶

文/李婉玲

缪雅琴:做茶要少些套路

文/李婉玲

茶贡于宫中。

我想买点龙井茶回去,与文友们共品这份茶趣。于是与大嫂讨价还价。物以稀为贵,最终以800元一斤成交。

酽酽之茶真是神奇之物,初饮略带几分苦涩,细品甘美滋润心田,人生旅途也是如此。不尽如人意十有八九,但苦尽甘来,生命才会展现出绚丽多彩。试想世间如果没有层峦叠嶂的山峰,没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岂不显得平淡乏味?一个人失去生活目标,徜徉于林荫大道,虽觉得轻松自在,但终将一事无成。若费尽千辛万苦,攀上峭壁高峰,遥望无限风光,不是更有情趣,更显人生价值吗?

茶,清香娴雅,陶冶性情,明净心志,让人乐以忘忧。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让龙井茶表现出独特的、持久的生命力,也让文人雅士偏爱它。□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千百年茶文化的积淀。我这茶者,尤爱龙井,读过些许关于龙井茶的故事。相传北宋元丰二年,一法号为“辩才” 的高僧,退居狮峰,开山种茶。辩才“识风水”, 种出的茶色香味特佳,遂以“龙井” 冠名,这就是龙井茶的源头和由来。由于辩才声名高远,又种得茶中极品,引得杭州知府苏东坡等名士前往与之品茗、论诗、挥毫,留下“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千古佳句。今存摹刻的“老龙井” 就是苏东坡的手迹,从此名士品茗便以雅仪传世。那位“风流皇帝”乾隆也多次来龙井“附庸风雅”, 还题碑作诗盛赞龙井茶“一家风味”; 还在狮峰山十八棵茶树上亲自采下些嫩茶叶夹在书里带回朝中,给皇后观赏。后来,书中的嫩芽被夹扁,形如雀舌,乾隆见了龙心大悦,下旨江浙总督每年按雀舌样制作龙井

1月10号,杭州的天气越发有了冬意,逐渐寒冷起来。在接受下午采访前,家住龙井村的缪雅琴赶早去了趟临安乡下,挑选了些土家鲜肉,她准备亲自包些粽子,寄给全国各地的一些朋友。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龙井村“媳妇”缪雅琴因茶与全国各地乃至韩国、美国、日本等地的茶人们结下了深厚的茶情。

“我们家茶芽冒出来,最先知道的未必是我,一些过来喝茶、踏青的茶友看到了,会在微信圈里通知我,然后我才开始召集工人做好采茶准备。如果冬天茶叶受了冻害,有些朋友比我还关心。他们热切地叮嘱我,今年的茶叶价格不能降,并主动提出加价。”不仅如此,缪雅琴还会时常莫名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特产、小礼物。有台州的茶友,特意让员工开车数个小时送来了几箱当季的橘子。缪雅琴坦言,“自己生活在惊喜当中”,被朋友们关爱着。

龙井村媳妇的茶生活

1983年,桃李年华的缪雅琴嫁到了龙井村,那时的龙井村远没有现在的繁华,电线杆乱插着,而且搭建了很多简易棚屋,居民生活还比较艰苦。最开始缪雅琴在村里做出纳,春茶季,便跟着大队部去杭州附近地区收购鲜茶,有时就在附近的茶农家吃顿饭,聊会天,一来二去,和茶农的关系熟络了,对茶叶的品质、加工都有了一定了解。

1987年的6月30日,这是在将近40年后,依然印刻在缪雅琴脑海中的一天,缪雅琴从村里的工作岗位走了出来,开始成为一名“野导游”。

因为一年收入有限,又担心家里的茶叶卖不出去,缪雅琴去西湖边“拉客”,带游客去周边观光,胆大的她还把一些外地游客请到家里看茶、喝茶。缪雅琴做的第一笔大单,卖了11斤茶,挣了将近两个月的工资。这第一笔生意的成交,让她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做野导游,卖茶,成为她那几年时间里最主要的工作。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她还特意去查阅书籍,讲好龙井茶故事,比如“龙井以山围龙,四面环山是为龙井村”,“把门敞开,请客品茶,是为问茶。”让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她还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导每位来买茶的茶友分辨龙井茶的等级优劣。时间久了,缪雅琴建立起了稳定的茶客群体,1994年时,她已经不需要出去“抛头露面”拉客卖茶,她在家坐等茶客上门,也不再为茶叶销量担忧了。

免费好饭好茶好酒仅为朋友开放

龙井村358号,加鹏茶馆所在地,缪雅琴的家,斜对面就是著名的十里琅珰入口处,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盛开的腊梅映衬下,显得格外清丽。

近些年,随着龙井村的声誉渐隆,西湖申遗成功,龙井村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龙井村里的农家乐悄然兴起。尽管这样的生意好赚钱,但是缪雅琴,把家打造成了茶楼的形式,但并不做成农家乐。朋友来了,悉心准备一桌饭菜,叙叙茶情,聊聊家常,生活惬意而满足。

“有钱不赚”有人说她傻,但正是这样的形式,也保持了一份清净,把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茶友。

从茶里学做人

坦诚相待这个词,大概是缪雅琴开始做茶后,最大的体悟。江浙人精打细算,又懂经商。以前茶友订茶,缪雅琴担心茶人到时候不买账,空口无凭,而且之前也遇到了不少茶客爽约的情况,缪雅琴又将茶卖给了其他茶客。结果朋友来要茶,却拿不出茶叶,只得去上其他茶农亲友家买茶。好在茶友也没有太多抱怨,并且又将来年的茶款提前预支了。这种坦诚之心,也让她开始领悟。在此后的道路里,但凡茶人提出要买茶,缪雅琴总是记在心里,早早给客人预留下来,且从不催促茶客拿茶。哪怕有茶客爽约,她也一以贯之。

因此,茶生意越做越红火。在龙井村卖茶的家庭不少,但是生意却有好有坏。天下第一茶村里,也有些茶农卖不出茶叶。在缪雅琴看来,做生意也得讲究门道,做生意的门道和做人的门道是相通的。比如喝茶人有自己独特的品味,茶友们爱喝什么茶她便提供什么茶,不因茶客买茶多少和价格高低而区别对待。每年她还主动找茶人们反馈信息,“茶做的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我要知道自己的缺点,才能进步。”

她还认为卖茶得多点真诚,少点套路。“有些人卖茶很贵,其实茶友们时常私下斗茶,品质怎么样,价格如何?口碑相传,这都会影响到你今后的朋友关系。”缪雅琴说。三十多年来,她家的茶叶价格一直很稳定,绝不乱涨价,卖高价。对她而言,如今,维系茶友关系,比挣钱更重要。也因此,她拥有了一批十多年甚至三十年的稳定茶友群。

“有位老同志一直认定我家的茶,退休以后也不变初衷,还带自己的女儿,介绍我认识,叮嘱儿女以后要买茶就来我这,那时候并不知道其实他已经病危了。第二年开春后,他孩子过来买茶,我才知道他已经走了。就这份情让人特别感动。”

缪雅琴在自家茶园里

从“粗”到“雅”的渐变

茶圈不大,茶活动又比较多,其实要遇上些专家、名人、大师不算难事,因此沾亲带故的,与大咖有联系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荣誉挂在嘴巴,或者立个相框悬挂家中,标榜自己的身份和际遇。

尽管习近平主席来过家里,马伊琍等名人到过她家,西湖申遗一些专家,曾经对她赞不绝口,但在缪雅琴家中你很难看到那些特殊的荣誉勋章。一眼望去,“加鹏茶馆”似乎就只是再寻常不过的茶农家庭,可在内心里,缪雅琴知道,“茶让自己成为了一名独立女性”。

因茶,缪雅琴开启了人生的一段旅程。生意越做越红火,找她买茶的人越来越多,在空闲时间她又学习茶艺、插花、品酒、带带外孙女,知天命的年纪生活格外丰富而充实,这或许便是真正的清福。□

猜你喜欢
茶友茶客龙井茶
老茶客
上海:与一席茶悦然相对
杭州龙井茶园
小茶客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 茶,原来可以这么玩
天下茶友 茶圈中的社交网络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公众微信
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
千岛玉叶龙井茶的生产实践与品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