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书 孙双
李树病虫害的发生现状与防治方法
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书 孙双
李树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果树,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害虫的侵害,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为明确李树病虫害的防治对象,本文总结了李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并介绍了李树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李树;病虫害;发生现状;防治方法
李树是蔷薇科李亚科李属植物,是我国广泛分布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病虫害发生频繁,给果农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李子的产量与质量,必须不断提高种植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为此,本文作者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对南充市李子树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为李树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南充地区,李树病害主要包括李红点病、李细菌性穿孔病、李流胶病、李袋果病。
1.1.1 李红点病
由疔座菌属的病菌引起。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橙红色近圆形病斑,秋末,病叶卷曲,变为红黑色。严重时叶片上密布病斑,叶色变黄,常造成早期落叶。果实上的病斑为红褐色近圆形,微隆起,易脱落。南充地区此病在7月中旬达到高峰,低温多雨年份或枝叶过密的李园发病较重。
1.1.2 李细菌性穿孔病
由黄单胞杆菌引起,主要发生在叶片和果实。染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干枯,形成边缘不整齐的穿孔。病果表面产生褐色小圆斑,呈暗紫色,分泌出黄白色黏物。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次年春季在病部溢出菌脓,经风雨和昆虫传播,一般于5月开始发病,夏季为发病盛期。
1.1.3 李流胶病
由茶蔗子葡萄座腔菌引起。主要危害1~2年生枝条,枝干受冻、损伤和真菌危害均可造成流胶。病部流出的黄色柔软透明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呈胶冻状,干燥后变为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害,致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多发于4~10月。
1.1.4 李袋果病
由李囊果病菌子囊菌引起。主要危害果实,病果浅黄至红色,表面平滑,失水皱缩后变为暗褐色,无核,仅能见到未发育好的雏形核,冬季留于树枝或脱落,4~5月为发病盛期。
南充地区,主要发生的是李小食心虫、蚜虫和红蜘蛛。
1.2.1 李小食心虫
李小食心虫是鳞翅目卷蛾科小食心虫属的一种昆虫。寄主有李、杏、樱桃等多种植物,以李受害最重[1]。主要危害果实,被害率高达80%~90%。蛀果前,其常在果面上吐丝结网,栖于网下开始啃食果皮蛀入果内,早期入果孔为黑色,数日后即有虫粪排出。被害果不能继续发育,渐渐变成紫红色而脱落。
1.2.2 蚜虫
危害李树的蚜虫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桃蚜、桃粉蚜、李短尾蚜[2]。主要危害李树新梢叶片。叶片被害时呈卷曲状,新梢则失去功能,大大削弱树势。一年多代,以卵在果树的芽腋、裂缝、小枝杈等处越冬。
1.2.3 红蜘蛛
危害李树的主要是山碴红蜘蛛[3]。主要危害李树叶片和嫩芽。以成虫、幼虫吸食叶片及初萌发芽的汁液,叶片严重受害后,全叶变为焦黄而脱落,芽严重受害后,不能继续萌发,发病严重时常使全树叶片枯黄泛白。
对于李树病虫害的防治不能仅以杀害有害生物为目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物种的缺失必然导致另一物种衰退,一种有害生物的100%防治必然会导致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恶性循环[4]。
2.1.1 合理修剪,清除菌源和虫源
每年的11~12月要彻底剪除李树的病虫枝、过密枝和交叉枝等,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然后再使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全面喷雾,有效减少虫源。
2.1.2 加强李园管理
强化李园灌溉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花期前后,积极进行灌溉处理,合理施用化肥并适时进行翻土处理,提升果树的抗病能力。
2.2.1 树干涂白
在休眠期对树干、大叉枝进行涂白,可防冻、防日灼和杀虫。
2.2.2 挂诱虫板
部分害虫对黄色有一定的趋性,可以在黄色诱虫板上涂粘黏剂用以诱虫。3~5月,悬挂寒色诱杀板,通常每亩需悬挂25cm×40cm有色粘虫板20~30片,使用2~5次。
2.3.1 合理选择农药
选择对环境污染小、安全、高效、易分解的无公害农药,合理搭配、交替使用,延缓使用寿命,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速度。
2.3.2 选择最佳施药时期
根据李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最佳喷药时期。在落叶后至萌芽前,有大量残留的病菌及虫卵,此时树体全面喷洒一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控制病菌的传播和害虫种群的增长速度。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已有研究表明植物释放的挥发性化学物质会影响植食性害虫的寄主定向行为,这为植食性害虫提供了新的防治策略。在生产中加强李树栽培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达到防治李树病虫害,丰产增收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逐步推广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附带化学农药防治技术,以达到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类无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残留量、生产绿色有机李子的目的。
[1]周元福,夏莉,陈阳琴.李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农技服务,2016(07):62.
[2]孙兰英.李树蚜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 2004(03):12.
[3]孙伟.李树红蜘蛛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8(11):33.
[4]于永浩,欧海英.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06):65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