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小荧星艺术幼儿园 伍婷君
个案研究:一个有自闭症倾向儿童的社交训练
江苏省无锡小荧星艺术幼儿园 伍婷君
自闭症亦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随着家长维权意识和对孩子受教育权利的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幼儿进入到普通幼儿园中。但是,自闭症幼儿能否适应在普通幼儿园中生活?在普通班级集体中他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否得到改善?针对以上问题我对我们班级的自闭症儿童源源进行了系列的观察。
源源(化名),男,4岁,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发现其行为有自闭症的倾向,后到专业医院确诊为轻度自闭症。父母为普通公司职员,与祖辈共同生活。源源是独子,根据母亲介绍他从小语言发展就比较滞后,对于陌生的环境比较敏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玩。
第一阶段:
时间:2015年9月
行为描述:
场景一:早晨入园,源源妈带着源源走进了教室,老师面带笑容得对他说:“源源,早上好。”源源立马把头扭向妈妈,眼睛朝着地板看。
场景二:源源在旁边玩给小熊存零钱的游戏,洁洁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源源扔下手中的玩具,一边嘴里喊着“啊”一边跑开了。
分析与措施: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有着质的缺陷。无论是场景一还是场景二,我们都能看出源源对于陌生的环境和人有着比较排斥的心理,不喜欢目光的接触,对于别人的社交行为表现淡漠,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独自在玩“小熊存零钱”这种机械性动作重复的游戏,不参与集体活动。针对这种情况,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㈠熟悉环境,建立信任的师生关系。
源源适应能力较差,那就更需要我们带他熟悉班级还有同伴,平时多与他聊天、游戏,让他对幼儿园的环境产生安全感。
㈡家园合作,强化专业性的干预。
针对源源这种特殊的孩子,幼儿园也只是起到集体环境熏陶的作用,所以我们会建议家长在课余带孩子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学习,让他得到专业性的康复训练。
第二阶段:
时间:2016年3月
行为描述:
场景一:早晨入园,源源妈跟着源源走进教室,老师一边拉着源源的手一边笑着对他说:“源源,早上好!”源源低着头快速地说:“老师早上好!”源源妈说:“打招呼眼睛要看着老师。”一边说一边把源源的头抬起来,源源的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老师,说了一声早上好。
场景二: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源源跑到珲珲的身边把头凑到他的面前盯着珲珲看,珲珲扭过头把源源往旁边推;源源又跑到萱萱旁边盯着她看,萱萱脸上露出不高兴的表情,推开源源继续听故事。
分析与措施:
从以上源源的行为中可以明显看出老师采取的措施还是有了一定的成效。从场景一中源源走在妈妈前面,说明经过一个学期源源已经比较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能够在妈妈的陪伴下主动走进教室。对于老师和他打招呼,他也能做出相应的反应,说明他已经能够产生一些社会性的互动。在场景二中我们发现源源在这个阶段特别喜欢盯着某些与他有过接触的同伴看,这不难看出源源有了想要与他们进行交往的愿望,但由于他的语言发展比较滞后,所以他用盯着别人看代替了语言交往,希望能够引起同伴的注意,虽然同伴对于这种打扰别人听故事的行为非常排斥,但是源源乐此不疲,说明读懂别人的面部表情对于源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㈠创造交往机会,激发社交愿望。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带领源源去小吃店吃饭,或者去娃娃家做客,让他与同伴产生社会性的交往,体验社会交往带来的快乐。
㈡加强专业干预,学习社交技能。
上个学期源源开始去专业机构进行相关训练,效果明显,我们建议家长针对他现在情况要求专业老师教授他一些社会交往的技能。
第三阶段:
时间:2016年9月
行为描述:
场景一:早晨入园,源源在妈妈的陪伴下走进教室,老师满脸笑容得对源源打招呼,源源的眼睛左看看右看看,妈妈提醒他:“打招呼眼睛要看着老师哦。”听了以后源源的眼睛慢慢看向老师,对老师说:“早上好!”
场景二:休息时间,源源把椅子搬到澄澄旁边,澄澄把书放在他们中间,源源看了一会儿,突然从位子上跳了起来,接着又坐下去,重复几遍这两个动作后离开了。
场景三:准备放学了,小朋友都排好队下楼,老师牵着源源走在最后一个,源源突然一边挣开老师的手一边用手指着前面喊道:“澄澄,等等我!澄澄,等等我!”
分析与措施:
经过一整个学年专业机构以及幼儿园的学习,源源的社会性有了逐步递增的发展。单从晨间入园打招呼的情况来说,从小班的不愿意说,到中班能够在成人的提醒下看着对方眼睛说,这种进步是非常可喜的。
最近我们发现源源有了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如会把椅子搬到自己亲近的同伴身边,爱把手放在自己亲近的同伴脸上,种种迹象都表明他想要和同伴进行社会交往。从场景二中可以看出,这段时间源源交到了一个好朋友澄澄,他能够主动地坐在澄澄身边与她看书,说明源源非常希望与好朋友进行社会性的互动;在场景三中对澄澄说:“等等我”,能够看出源源对澄澄产生了依赖,他们建立了一种同伴的关系。但在场景二中还能看出,虽然源源与他人有了社会性的互动交往,但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㈠在班级开展“帮帮团”活动。
我们发现,相比较老师,源源更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随着他与同伴关系的改善,他的一些症状能够得到暂时性的自愈,所以我们将尝试请他的好朋友澄澄和源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源源在同伴的帮助下进一步发展社会能力。
㈡在家中制定“串串门”计划。
我们要求家长有计划地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的聚会,去他的好朋友家中做客,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群体生活经验。
通过这一年多的追踪观察,我们发现源源在班级中的适应度、社交等都有一定的改变,为了进一步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到正常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
㈠牢抓一日生活交往机会。
由于幼儿园每天入园和离园时人流相对比较密集,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有利于营造自闭症儿童与正常人进行交往互动的氛围。因为之前“打招呼”环节有了一定的进展,所以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这一契机,继续鼓励孩子主动和老师、同伴打招呼、问好。若孩子没办法主动回应,可以通过多次模仿来不断地强化。
㈡开展班级“帮帮团”活动。
研究表明同伴的支持策略对于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方面效果显著。教师在班中选出1~2位善于与人交往的小朋友,在自愿的前提下陪伴源源一起玩耍。
通过一年多的观察,我们发现在教师的支持、同伴的影响下源源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在理解自闭症儿童学习方式和特点的情况下,尊重他的个体差异,让他在原有的水平上迸发出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