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成梅
棉花病虫草害全程防控技术
霍成梅
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防治害虫效果达到90%以上,防治苗病效果85%以上,防治黄萎病效果70%以上,防治烂铃病效果5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以上。
苗期病害、枯萎病、黄萎病、烂铃病、棉蓟马、棉蚜、盲蝽蟓、烟粉虱、棉铃虫、红蜘蛛、棉田杂草。
1、选用抗虫抗病品种。通过选用对枯萎病、黄萎病及棉铃虫抗性好的品种,基本可以控制枯萎病及二、三代棉铃虫,同时对黄萎病有一定控制作用。
2、药剂拌种。重点预防苗期病害(立枯病、红腐病、炭疽病、猝倒病)、黄萎病、蓟马、苗期蚜虫,采用咯菌腈+吡虫啉+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种子包衣。
用药量为:100千克种子分别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0-800克、70%吡虫啉拌种剂600克、1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粉10千克。
操作方法为:将药剂以水稀释,药液量为1-2升/100千克种子,然后将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
先用吡虫啉和咯菌腈拌种,晾干后再用枯草芽孢杆菌拌种。吡虫啉拌种可在播种前1-30天内进行,枯草芽孢杆菌拌种应在播种前当天进行。
操作方法为:将药剂以水稀释,药液量为1-2升/100千克种子,然后将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
3、封闭除草。播前或播后苗前,使用33%二甲戊乐灵乳油200毫升/亩,兑水30升/亩,喷施于地面。喷药时务必做到均匀一致,不重喷、不漏喷。
4、行间覆盖。于7月份第一个棉铃成铃之前,利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棉田行间裸露地面,阻止棉花烂铃病原菌由土壤向棉铃传播,防治棉花烂铃病,同时压制中后期出土的鲤肠等杂草。
5、查治害虫。现蕾期以后,根据田间害虫发生情况喷施杀虫剂,重点控制伏蚜、盲蝽蟓、三代棉铃虫、烟粉虱、红蜘蛛。不同作用方式药剂注意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多种害虫混发时,尽可能选择广谱性药剂,以减少农药用量。
盲蝽蟓:6月下旬,棉花现蕾期为盲蝽蟓向棉田迁移的高峰期,也是用药防治的关键期,6月中旬之前,在棉田插置黄色粘虫板4块,分别位于示范地四周距边缘4-5米棉田内,高出棉花20厘米。每日检查,当发现任何一个粘虫板上有两个以上盲蝽蟓成虫时,即进行喷药防治。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0毫升/亩,傍晚时施药最好。连续用药两次,间隔5-7天。
伏蚜:伏蚜危害可以导致棉花新叶卷曲,田间棉花卷叶株率达到10%时施药,可选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毫升+50%吡蚜酮可湿粉15克/亩进行喷雾,无论使用手动喷雾器,还是地面机械喷雾,每亩用水量都不少于30升,打匀打透,尽量使药液喷到叶片背面。
防治盲蝽蟓的措施,可同时起到防治伏蚜的作用。
三代棉铃虫:一般情况下,抗虫性好的棉花品种,第三代棉铃虫达不到防治指标,不用喷药防治。但如果棉花品种抗虫性较弱,或棉铃虫大发生的情况下,田间每百株棉铃虫低龄幼虫达20头时,可选5%甲维盐可溶粒剂10克/亩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亩的剂量喷药防治。
烟粉虱:烟粉虱在6月份即在棉田发生,但一般情况下,由于防治盲蝽蟓和伏蚜措施的兼治作用,8月份其种群数量才快速上升。当田间烟粉虱发生量达到上部叶片10头/叶时,可选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20毫升/亩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15毫升/亩喷雾防治。
红蜘蛛:红蜘蛛危害可导致棉花叶片出现红色斑点,棉株红斑率达15%时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15毫升/亩,施药时尽量使药液喷到叶片背面。
(作者单位:曲周县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