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研究
刘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传播及相关教育部门的忽视,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比重微乎其微,很多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应通过多种途径,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继承、发展、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不仅包含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和常识的主观认知,还包含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运用能力,以及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理念的影响[1]。
(一)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当前,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学校,青少年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被过度形式化和弱化;家庭中,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很多家庭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毫不重视,反而会起阻碍作用;社会上,激烈的竞争让很多人一再降低做人的底线,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不屑一顾。有相当多的青少年不愿诵读古典文学作品,因为感觉非常艰涩难懂,对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毫无兴趣,却热衷于西方“洋节”。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不仅不被重视,许多青少年反而觉得早已过时,在当代不适用。
(二)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没有时间学习传统文化。学校的课程安排都是围绕科学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从踏入小学的那一刻起到高中毕业,大半时间都是在上课、写作业、考试中度过,稍微有一些空闲也被家长安排的各种补习班占满,他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没有时间发掘自己的爱好,没有时间专门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觉得学习内容枯燥无味。现实中使用的语言均为白话文,简单通俗易懂,而传统文化典籍多为文言文,晦涩艰深,很不容易让人接受。第三,传统文化无用论。中国一贯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家长的态度使青少年认为传统文化无用,读书只是为了升学,与考试无关的知识学了等于做无用功。
(一)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全球化伴随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加,国外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衣着饮食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潜移默化地影响、渗透。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关键期,好奇心旺盛,喜爱接触新事物,因此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化和弱化,导致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匮乏,传统观念淡薄,再加上外来文化在网络媒体等各方面的渗透,一些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没兴趣,却对外来文化产生认同和好感,从而产生对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虚无主义心理。具体表现为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喜欢喝可乐,喜欢看韩剧、美剧、日剧,对国产剧嗤之以鼻。从饮食、电影到书籍、电子产品,外来文化几乎渗透到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大大刺激了青少年对于外来文化的消费欲望。意志力不坚定的青少年,逐渐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凡是外国的都是好的,中国的都是差的,反映到生活中就是盲目购买进口产品,鄙视国产商品。长此以往,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对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也会带来极大的阻力。
(二)影视文化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良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增添了很多的活力,尤其是影视作品越来越繁荣。但是,由于其发展过快,很多方面的管理并不完善,容易滋生一些不良的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有害无益。影视文化对道德认知、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都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2]。
近几年,娱乐圈产出的明星越来越多,影视作品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很多影视作品中常常有暴力、凶杀、赌博等不良的文化现象,对于观赏的年龄限制不严格,很容易被青少年钻了空子。而青少年的心智发展还不健全,心理也不够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文化的毒害,他们尚未定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受到消极影响,甚至有人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网络的广泛传播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运用最广泛、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网络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很难想象生活中没有网络。但网络发展的速度过快,虚拟环境的管理难度很大,存在很多漏洞。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文化也是鱼龙混杂,对于没有足够鉴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在上网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
网络给青少年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容易。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骗色、骗钱,传播非法言论。同时,“网恋”“黄网”相互交织成一股网上色情浪潮,深深地冲击着青少年的感官,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危害[3]。
在全球化和网络盛行的今天,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当前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校方面
第一, 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的水平越高教学质量就越高,反之,教师的水平较低则教学质量必然也不会高。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因此,欲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师要引导青少年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习民族文化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既学习西方的文化,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分析他们的不同及优缺点,这样在教育学生时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让学生信服。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勇于创新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引路人。
第二,加强学科渗透,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学科之间也不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加强学科融合,彻底改变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断裂的状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专业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专业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青少年不仅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人。
第三,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知识,改变传统教育方法。目前,我国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主要是语文课,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古诗词和文言短文,在整个教材中仅占25%。2014年教育部宣布,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于2015年9月开始使用的新版语文教材,国学内容将增加10%,占全书的35%。而小学语文中原来只有古诗词,在新教材中也将增加文言文部分,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古文,以利于青少年继承传统文化。
教材是固定的,教学方法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先朗读后背诵再默写,很多同学虽倒背如流但却不知其意。同样是传统文化的传授,同样还是文言文,但在于丹、易中天、康震的口中,却成了一个个活生生动人的故事,在他们通俗易懂的描绘中,很容易就让人接受知识,这对我们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4]。
(二)社会方面
第一,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基本规则是优胜劣汰,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读书已经成为人们争名逐利的跳板,大部分青少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一个好学校,最终目的是大学毕业后找一个好工作。因此,当代教育也更注重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养,传统文化的教育被严重忽略。显然,这种做法是极其片面的。我国现在的教育,从语、数、英,到数、理、化,再到弹钢琴、奏古筝,都是技能教育,很少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怎样为人处世。而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刚好弥补了当代教育人文德育方面的不足。一个人只有先学会怎样做人,再具备其他的技术能力,才可能有所成就;反之,即使拥有无与伦比的精湛技术,但个人品质恶劣,谁又愿与他共事呢?
第二,优化网络和媒体建设,推进传统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目前,青少年最喜爱的传播途径是网络与媒体,可以通过这些媒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多开设一些像《百家讲坛》《中华好诗词》这样的电视节目,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针对青少年爱玩游戏,也可以设计一些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游戏,让青少年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加脑力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另外,青少年普遍喜欢追星,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宣扬传统文化,利用明星效应,提倡和鼓励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将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与节日系列活动相结合。由于经济、政治、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成年人忙于工作疏于过节,孩子们没有过节意识,只认为节日就等于放假。我国古代人十分重视节日,重要节日大街上都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比如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因此,注重传统节日传统风俗的保留,不仅为了保留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能增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于实践中感受文化气氛,学习文化知识,把节日意识和传统观念融入骨髓[5]。
(三)家庭方面
第一,父母的观念转换。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家庭教育依然退缩不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大的影响。很多父母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成才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要求孩子只管学习考试,不管其他,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才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6]。所以,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引导孩子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言传身教,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对于影视和网络,家长要严格把关。青少年热爱上网,喜爱新的沟通方式,家长要对青少年正确引导。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益智类电视节目,比如说像《百家讲坛》《中华好诗词》这样的节目,让青少年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6]。针对青少年爱玩游戏的特点,家长也可以设计一些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游戏,比如成语接龙、古诗接力赛,或者从网上查找一些古代的常识做成题目和孩子对答等,让青少年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轻松自然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1] 黄高峰.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青年探索,2009(3):78-82.
[2] 刘静茹,黄木.浅析影视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负效应[J].中外企业家,2012(14):173.
[3] 吴林龙,艾思明.试析青少年德育路径的探索与开拓[J]. 教育文化,2010(6):233-234.
[4] 沈晴.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 教育探索,2008(2):25-26.
[5] 欧阳登科.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相溶的路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5(8):81-83.
[6] 秦永芳.试论在青少年德育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学术论坛,2007(8):150-153.
(责任编辑:王菊芹)
Way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LIU Yang
(School of Marxism,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11, China)
Due to the spread of foreign culture and the neglect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low proportion in youth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Young people know little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is case, in order to inherit, develop and promote Chines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of teenager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n analyze and give some advis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eenagers;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way
2016-06-29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法创新研究”(YK2015-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洋(1989—),女,河南郑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410
A
1008—4444(2017)01—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