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与大学环境育人略论

2017-02-23 08:33何琳宁波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何琳+宁波

摘    要: 从文化角度切入,以上海海洋大学沪城环路校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校园文化景观作深入系统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提出五点建议,即注重建筑风貌,增强地域联系;增强文化底蕴,重视内涵建设;发挥标识导向,提高感染力;秉持动态发展理念,适时更新和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校园人文景观    环境育人    景观设计    文博育人

大学校园既是保障大学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又是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场所。优美适宜的大学校园环境,沉淀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承载着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对大学师生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自觉应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博育人理念来塑造和推广校园文化景观,对于建设先进、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对于弘扬大学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发现,目前关于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高校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文献比较丰富,但高校校园文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的专项研究却不多,而基于文博育人理念对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塑造和推广进行较全面系统研究的成果则更少。

基于如此背景,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切入,以上海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海大”)沪城环路校区(新校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校园文化景观作深入系统研究,通过研读大量相关理论成果,梳理实地调研资料,总结当前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闪光点和不足,试图多角度地对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塑造和推广进行分析。

1.校园文化景观与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景观是一种存在于校园空间中,以校园空间为依托,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时间为线索,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同时体现一个学校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观念及价值取向,具有某种规范力量及潜在教育功能,能使学生领会它所提供的信息的景观形态[3]。校园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最大不同就是与生俱来的教育性,它所产生的最具价值层面的意义就在于能满足空间环境的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衍生出文化素质教育价值。

对于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古人早有研究:《荀子·劝学》中“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唐代杜甫《佳人》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这些经典语录充分说明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更是如此。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旦就曾说道:“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4]建筑优美的校园环境,静谧和谐的艺术氛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春风化雨的熏陶和感染,养成高尚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

2.上海海洋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案例

上海海洋大学创办于1912年。学校曾数易其名,几易校址。2008年,学校主体搬迁至新建成的沪城环路校区。“简致和美,清雅俊逸”的校园风格,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等文化设施,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浓郁的新古典历史主义的“江南书院”韵味。其后,学校逐步设计增加了一些校园人物塑像和特色小品,配备宣传橱窗,在教学楼、公共实验楼、学院楼等建设“文化走廊”,校园人文气息日益浓郁。2012年百年校庆前夕,学校为深化内涵建设,将700米长的朝海路设计、建造成校史文化长廊,把校史馆的历史变迁叙事放到室外,使校园本身成为“文博育人”的一部分。校园静谧舒适的优美环境、错落和谐的空间布局、设计优美的灰调建筑、寓意深刻的雕塑小品、内涵丰富的学校标志,都反映了積极向上的审美意向和价值,体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2.1校园建筑风貌。

上海海洋大学沪城环路校区位于南汇新城东海之滨、滴水湖畔,远离城市喧嚣,河道纵横、芦苇丛生,一片闲情野趣,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步入海大校园,能够真正体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人意境,非常利于莘莘学子学习成长。

海大新校区汲取古今中外知名高校校园建设中的经验得失,传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继承,是一座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新校区从历史与文化的双重角度出发,将书院文化、庭院空间、山水园林、自然生态等建筑艺术元素融入新古典历史主义风格的总体设计蓝图,古朴大气,充满学术气息。首先,建筑群以古代书院黑白灰色系为基调,延承江南园林曲径通幽的设计风格,融合西方大学建筑艺术元素,沉稳厚重而不失典雅壮丽,既纪念学校建校之初曾借求志书院办学的历史,又增强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内涵,总体印象“简致和美,清雅俊逸”。其次,采用经典建筑的比例和尺度,继承以往上海海洋大学校园建筑“大屋顶”等历史符号,并截取某一时代有明显特征性和夸张表现力的元素,把特征符号加以强化,与现代新工艺、新材料相结合,在现代工业基础上表现出传统人工美的独特魅力。再者,吸收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建筑艺术经验,将建筑、道路、桥梁、植被、水系等有机交织,通过一条环路“元鼎路”串联,同时以15米宽的主轴大道(朝海路)贯穿学院区和教学区,整个校园“浑然一体、错落有致,造型丰富、耐人寻味,交通便利、环境宜人”[5]。

2.2配套文化设施。

2.2.1专业文化建筑

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等具有独特的教育、启迪及审美功能,是精神文化的传播基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建设好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等专业文化建筑,为大学厚重的学术氛围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利于服务高校教育教学、培养各类人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增强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关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建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等文化建筑均集中在图文信息中心,地理位置处于校园中心,南边与苏友楼、公共实验楼一水之隔,北边毗连学院区,东边紧靠教学区,西边挨着美丽的明湖,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图文信息中心高12层,为校内也是南汇新城最高建筑,呈八边柱形,沿袭江南书院式的建筑风格,内敛而不失大方,典雅而不失清秀,处处透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若是晴天,站在12楼观景平台望去,东海大桥一目了然,中国航海博物馆俨然触手可及,图文信息中心已然成为海大校园甚至上海临港最美的地标。

2.2.2特色文化建筑

2.2.2.1校训墙

校训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大学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育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海洋大学校训“勤朴忠实”于1914年9月1日确立,其缘起为首任校长张镠该年年初对学生宣布希望五事:勤勉,造成诚朴之校风,戒浮嚣,勿空谈国事,当自食其力。2004年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学校对校训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勤奋敬业、质朴大方、爱国荣校、求真务实。2014年,在校训提出100周年之际,学校特地举办“挖掘百年校训档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

海大新校区主门入口处即建造有“勤朴忠实”校训照壁,旨在凸显大学精神,明确办学目标,规约师生行为,指导大学发展,体现大学传统,塑造大学形象。正是这四个庄严质朴的大字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激励着一代代师生上下求索、艰苦奋斗,涌现出众多建设海洋强国的栋梁之材。

2.2.2.2历史文化长廊

历史文化长廊是校史馆的拓展和延伸,是校史变迁展示的外化,它以完全开放的展览方式将悠久历史文化自然贴切地表现出来。开阔明朗的露天展区既改善一般展馆面积小,容量少的弊端;又美化校园环境,增加其文化内涵。如今,已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为传播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发挥着默默叙述者的角色。

上海海洋大学700米长的朝海路历史文化长廊郁郁葱葱、优美典雅,走进其中如同走进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一路概览上海海洋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黑色玄武石上的“海大赋”犹如序篇,将海大历史以文言赋体的方式作了简略描述;其后通过复原校门和雕塑展示“七道门”,默默讲述着学校历经5次搬迁11次更名的坎坷历程,带领大家重温海大历史;中间穿插着的雕塑又巧妙地将学校水产(雕塑《元鼎骨》、《志行八方》等)、食品(雕塑《美味》)和海洋(雕塑《渔歌》、《绞纲机》、《六分仪》等)三大主干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有纪念主题的《饮水思源》、《走向世界》,又有把握现在的《风华正茂》,亦有展望未来的《创新石》等;还有很多传承涵养、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催人奋进的《孔子像》、《岫玉》、《雏鸟振翅》、《读书郎》等。

这条历史文化长廊的很多设计灵感,来自学校数万卷的档案资源,例如《饮水思源》、《元鼎骨》、《渔歌》等,都是深入研究校史档案,从档案中汲取精华,再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制作而成。既满足校园景观视觉美的直观感受,又体现学校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自2014年起,学校每年均举办“百年潮·海大梦——上海海洋大学品读海大园”活动,旨在加强新生对于母校历史的认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临朝海路历史文化长廊,领略海大百年史霜,先贤们科学钻研的精神和拳拳爱校之心,总能让每一位新生都更坚定自己对上海海洋大学的选择。

2.2.3人文小品

校园人文小品已逐渐成为学生精神文化的载体。好的人文小品能够浓郁文化环境,能够以人为本,润物无声,构建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提升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

海大校园里能见到多个人物塑像,主要分布在学院区域,诸如水产与生命学院正门口的塑像《朱元鼎》,海洋科學学院正门口的雕像《侯朝海》,食品学院门口的铜像《骆肇荛》等。这些生动具体的身边楷模,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发愤图强,努力成为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全面发展、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母校争光。教学楼周围设置有多个现代抽象派雕塑,譬如《竞》、《翔》等,既点缀教学环境,更能以抽象的构造启迪智慧,发人深省。

2.2.4特定符号标识

符号标识不仅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细节要素,还是校园文化要素体现的特点之一。这个符号标识并不局限于某些图形,而是可以广泛地认定为是象征校园的任何事物,如某个品种的树木、某种建筑材料、某种颜色和某种平面构成等[6]。海大校园内特定符号标识也不少。例如所有窨井盖都标有“上海海洋大学”字样;所有垃圾箱都标有蓝色号牌,而蓝色正是上海海洋大学的默认主题色。适逢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学校设计评选出“海精灵”作为学校世博志愿者标识,此后“海精灵”作为校园志愿者标识活跃于各种校园公益活动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桃园、梨园、橘园、渔政林等特色植物景观更是别具风味,成为校园特色鲜明的地标。镜湖更是闻名遐迩,素有“最美校园水系”之称,面积约6万平方米,湖中栽植了荷花、再力花、荇菜、刺苦草等20多种水生植物,湖面上还建造了九曲千回的木栈桥。漫步湖边能深切体会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恬淡。

3.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建议

校园景观是师生每天耳濡目染的物质文化形态,其建设要满足广大师生生活和审美需要,要考虑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启迪和行为导引作用,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内涵,让师生员工在校园中感到和谐温馨,同时又受到鞭策和鼓舞,精神饱满、斗志昂扬[7]。

上海海洋大学新校区建设并不久,由于缺少岁月检阅,其建筑或许还无法称为永恒的建筑,但至少它为全校师生展现出其悠久的历史底蕴、隽永的文化内涵,恬静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广大师生和领导、来宾的认可。当然,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上海海洋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实例和当前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存在的通病,笔者认为高校文化景观建设有几点值得重视。

3.1注重建筑风貌,增强地域联系。

建筑风貌是校园文化特色最为重要的载体,应当从建筑风格、材料、色彩等细节着手,切实发挥建筑风貌引导策略,加强对校园的识别感,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同时,区域的天然联系、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利益需求,促使学校与社会区域的结合,不仅增加了区域教育活动,更强化了城市区域的文化氛围。典型建筑或场所联系着城市的魂,浓缩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风情和民俗特色,它们是这个城市的象征和骄傲,是维系当地人历史祖辈的记忆纽带[8]。校园景观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应增强城市魅力,争取成为地域甚至所在城市的一个风景点,成为宁静宜人的学习与休憩的园地。

3.2浓厚文化底蕴,重视内涵建设。

文化性是校园精神的实质,是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所在,没有文化性,学校的建筑和环境将显得苍白无力。特别是对于新校区,其校园文化尚未正式形成,新建的物质环境应当作为校园文化的催化剂,为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提供有利的空间环境[9]。而当前校园整体规划中,由于时间紧迫、资金不足等原因,对某些校园景观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强调不够,盲目停留在美化校园的浅层次上,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绿化、建筑和房屋更新,校园特色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脉、校友名人等文化信息没有得到传承,或者有些淡化[10]。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特色景观及文化小品等设计应当充分挖掘档案资源,从办学主体、办学思想、管理方式、所处地域历史、学校的歷史文化背景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务必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将校园特色文化、历史文脉、校友名人等文化信息在校园文化景观中得到传承和加强,切实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3.3发挥标识导向,提高感染力。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特定符号标志的宣传力度和使用不够,符号标识未成为校园独有的文化特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当选取合适的文化符号标识。针对一种或几种符号标识进行系统的规划指引,让独特的文化符号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师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并加强符号标识在师生及校外人员心中的认同度。例如,北京大学的湖光塔影,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武汉大学的樱花零落,中山大学的树影成林,厦门大学的滨海风光[11],让每一所大学校园都有其独有的文化特色。

3.4秉持动态发展理念,适时更新。

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不断地更新、发展、流传,使得文化景观也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校园文化景观的建造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过程,需要依据学校文化建设在不同时期的内涵进行适时更新。加强校园建筑设计和校园空间结构的灵活发展,校园整体环境的有机生长,强调校园景观整体文化循序发展和新旧建筑群体空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动态的设计发展理念,将校园的建设看成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3.5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生态性的设计原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考虑场地的特有的自然环境以外,更应该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的有机结合,营造多层次、多空间的校园生态环境空间,学习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优秀建造经验,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展现,减少人工化的处理,注重开放性环境营造[8],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做好提升校园文化景观水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马晨曦.浅议和谐大学校园中的隐性文化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5):136-138.

[2]李香云.弘扬北林大学精神,构建先进校园文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s2):154-156.

[3]康敏.重庆市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马锦义,薛亮,王雅云.浅析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与环境育人[J].中国农业教育,2010(2):35-37

[5]潘迎捷.继承与创新——上海海洋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郭子成,甄玮.校园规划视角下的文脉传承规划策略——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园规划为例[J].规划师论坛,2014:20-24.

[7]杨能山.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J].当代教育论坛,2008(4):110-113.

[8]刘建现.基于文脉思想的美国高校校园景观文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12.

[9]刘志强.自然、人文与开放的融合——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新校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18(1):61-65.

[10]王虎森.浅析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1]陈帅.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A1-0201-00-6002:2016年度全国高校博物馆研究课题“塑造与推广校园文化研究——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设计与建设”。

通讯作者:宁    波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梁燕莺景观设计作品选登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初探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