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占东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灿烂文化的民族,文化的诞生既来源于传统文明,又扎根于肥沃的土地,如《诗经》中展现的就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硕鼠》是一首名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展现的就是劳动人民既爱惜劳动成果,又反对朝廷的剥削压榨,传唱至今。可见,真正的文化根植于劳动人民。白居易的作品《观刈麦》,也是诗人同情农民群众的艰难处境从而创作出来的。如今,对于农村文化的构建,也一定要扎根于农民生活,依托于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文明。
现代农村,需要的是环境的美化,更需要文化的丰富。现代农村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什么是农村文化构建的主体?答案一定是广大的农民。构建良好的农村文化,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不仅满足其自身娱乐的需求,而且要通过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获得、了解和掌握更多文化、科技信息的机会,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要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主动参与进来,增强文化活动的广度。农村文化是广大老百姓热爱生活、歌唱生活的具体表现,更是建设农村精神文明、讴歌正能量的平台和阵地。文化建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作用。通过文化建设,能够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和谐,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一、要培训优化,建立农村文化工作的队伍
加强培训,特别是在文化队伍、文艺团体等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出一批有涵养、有文化、有理想的文艺专职队伍。他们将在农村文化的提升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能为农村群文事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在各个村屯,都应配有一支热爱文艺且活跃的村文化队伍,要有一個独具特色的文艺团队,在培训之后,能够为群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文艺表演。效仿“吉林乡村电视台”深受广大农民热爱的一档“二人转”文艺节目的举行方式,在广大的农村也积极开展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通过积极举办这些文体活动,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既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又能凝聚文化骨干,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二、农村文化的构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道德素质
从现实中来看,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与之协调的精神文明发展还有待提高。广大农民受教育的人数和文化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文化的宣传普及,就可以使农民有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农民之间情感的交流、信息的沟通,减少矛盾、促进和谐,还可以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新农村建设要依靠广大农民来添砖加瓦。只有充分调动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让广农民真正提高文化生活的水平,从而生活得更加幸福,社会主义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稳定。
三、利用多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方面,加大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组织文艺演出、灯会、花会、猜灯谜、唱大戏、扭秧歌等文化活动,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使广大农民通过活动了解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乡间集市等各种机会,进行文艺汇演或者竞赛,形成农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树立良好的农村文化风尚,增进农民之间的交流。使村村有文艺,月月有活动。激励农民展示自我,赞美家园,勇于表现,乐于分享,从而借助文化的平台,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农村的这片土地,这处家园。
不能回避的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问题,如形式过于单调,内容陈旧,并且自发的农民活动在表演的内容、形式方面还急需指导,也呈现了自发活动的无序性等,而且可能受困于经费紧张等因素。因此,仅仅依靠“文艺下乡”和“自发组织”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节目。况且当前,农村年轻人都争着往城里跑,青年群体同中老年群体分层明显,参与农村节日文化活动积极性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当然,这也不能构成阻碍农村文化宣扬的借口。
因此,文化活动更要符合老中青层次的兴趣和需要。也应该充分挖掘农村现有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发掘农村“文化能人”,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创作出反映农村生活的文化作品,利用网络聚合农民团体开展农民社区共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发挥其内因的作用,让农村文化变成人人自觉的行动。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所以,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就是要充分利用其“内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