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使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 教育 意义
一、全方位构建现代语文教育的意义和具体内容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新编教材纷纷出台后,过去那种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特点了。为此,我们迫切地需要全方位地构建语文教育。
语文学习的多层面,为我们实施语文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为语文教育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价值追求及其整合提供了多维坐标。相应的,语文教育也应在多层面上展开。
(一)语文教育的广度
语文教育应有它的广度——课内课外结合,学科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传统有益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技术手段结合,切实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二)语文教育的长度
语文教育应有它的长度——融入学生学前和课外学习经验、人生体验,关注生命成长、情感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关注未来发展的潜质与方向,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和人生成长打好基础,确立坐标,蓄足后劲。
(三)语文教育的深度
语文教育更应有它的深度
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注重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过程中的人性养成,注重智力、能力、情感培养过程中的人格提升。语文教育应努力寻求这三个方面的功能互补,协同共效。
二、怎样全方位地构建现代语文教育
从“能力核心、发展主线、人格目标”三个层面来构建语文教育,亦可简称为“三维语文教育”。三个维度的语文教育及其整合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还很多,这里仅“举隅”阐述几个策略性的问题。
(一)三个维度的语文教育要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语文课程资源特点,相继实施,重点加强
语文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元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有的热衷于语文课程中的诗情哲趣,有的热衷于语文课程中的生活蕴涵;有的喜欢在优美的语言中沉浸遐思,有的喜欢在绝妙的文思中琢磨玩味……最好的语文教育就是适合并引导学生发展的语文教育。为什么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堂“上”过了,学生就觉得无趣了,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并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千差万别、姹紫嫣红的兴趣与需要。在教授语文课程时,“应视其课文特点有所偏重,重点突破。如果课文美在于形式,教学重点放在形式上有何不可?如果课文内涵在于思想,那就上成人生体验、人生教育课又有何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也就是说,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成为演练言语表达技能的阶梯和凭借,悉察语言表达技巧也可成为‘参悟意蕴的‘法门”。
(二)开发与利用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革命
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来说,学校教育对个人影响的权威性、深刻性有所减弱,语文教育尤为明显。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课外乃至校外有其丰富多彩而便捷的学习资源,这对现代语文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提供了绝好的契机。若能适应社会发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语文教育更能焕发勃勃生机,展现出广阔无垠的学习时空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现代社会的语文教育,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知识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课堂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现代语文教育必须“汹涌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學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发挥学校语文教育统领、主导功能
各种途径的语文教育立体交叉,建立起家校合作、社校合作以及以学校为中心的“家、校、社”合作教育“互联网”,不是学校教育功能的退隐,而是学校教育功能的完善与提升,它通过学校、教师的引导,实现语文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系统优化,实现学生素质多维、整体、综合的发展。尽管课外校外也能发挥语文教育之功,但绝不可与学校语文教育等量齐观,或相互代替;在这个语文教育的“互联网”中,学校教育和管理起着主导、疏导作用。不能把学校特别是语文课程所担负的语文教育重任推责于人,学校语文教育理应担起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主导作用、奠基作用、枢纽作用、整合作用。这不是给语文教育外加的重任,而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大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教育包括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方位构建现代语文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真领会语文教育的内涵,才能充分发扬语文教育的光辉魅力。
(作者简介:赵淑玲,女,辽宁省北票市下府经济开发区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