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杜甫

2017-02-23 03:28王超
参花(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诗圣老杜壮志

王超

从中学时代,就爱上了诗词。虽然能够成诵的不多,却也有过几分善感的情怀。我乐意把这其中不尽的荣辱起落、浮华淡泊、忧乐悲喜、繁华落寞与我的学生们共享:我钦羡过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狂放醉态,感伤过李易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孤苦无依,参详过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禅意,惊醒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响,沉醉于韦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旖旎江南,向往过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苦寒塞外,也曾为张若虚“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所倾倒,在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凉酒歌中黯然……可是在这一长串分享的诗人当中,独独没有杜甫。

虽然中学教材里杜甫的诗歌比重非凡,我却独独不会讲他和他的诗。学生们也被他高高在上的“诗圣”光环恐吓得退避三舍,常常有孩子问我,老杜的诗,哪好?

我也一直在心里問自己同样的问题。

“诗圣”杜甫,他的诗作“沉郁顿挫”,太重,太苦,没有丝毫的浪漫飘逸,皆是忧国忧民的不尽愁思。面对他不能掌控的命运,他不像柳永的风流,沉溺市井浅唱低吟:也不如李白的潇洒,以狂欢、云游示决裂:更不会像阮籍那样烂醉如泥以期避祸,内心却狂放不羁。他的愁苦,郁积心头,无以排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就像同是言秋,刘禹锡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开阔心胸独树一帜,信手拈来排云而上的“晴空一鹤”,便调动起人们潜藏于内心的昂扬情绪。即是悲秋,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展现的是清爽素秋的淡然静雅;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则色彩浓郁,烟波潋滟:独独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最是沉郁寥落。尽管已隔千年,仍能倾耳听到秋叶簌簌下落、枯枝独立寒风的呻吟,仍能放眼遥望长江浩荡汹涌、不舍昼夜奔流而逝的脚步。所有流转的韶光、难酬的壮志,都在诗人的俯仰之间尽情地进射,哀恸神伤。他的诗多半不论有如何雄浑壮阔的开场,落笔总在黎民苍生的苦难之上,总是氤氲在国难的悲凉中难以抽离。他的诗作,就像一个古板、深刻又执著的好人,令人有点不轻松愉快。

“诗圣”杜甫,他的人生沉沦,缺少华彩和传奇。虽然有过快马轻裘、漫游天涯的浪漫开端,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壮志,有过和挚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浪漫相聚,有过落魄时期当衣换酒、共同高歌的短暂狂欢,但这些都不是他人生的主色调。他人生的多数时期,都处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亲历着大唐帝国的惨烈剧变,承受着命运的劫难与捉弄。他是才华横溢的,却被遮天蔽日的乌烟瘴气盖住了光芒,承受着“野无遗贤”的命运嘲弄:他是向往自由的,却迫于思想上的儒术传统和生计需要羁留长安十载:他曾因玄宗的赏识有过“待制集贤院”的声名大噪,却只得个永无下文的落寞收场;他有文人的铮铮傲骨,却迫于贫困和壮志投诗给各色权要期求援引:他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却在国家与人生的困境中穷愁潦倒,未及古稀便满头白发。我们能辨认出他在流亡人群里无助跋涉的身影,我们能听到他在被俘后羁押长安的泣血哀叹。我们为他穿越“西郊胡正繁”时的命悬一线而“至今犹破胆”,为他千难万险一片赤诚地投奔肃宗却终被厌弃的不公结局扼腕:我们对他一心为国为民,却寄希望于封建帝王的“愚忠”之举几近怜悯。可是这一切的复杂情绪,都在他老无所依、病体沉疴、落魄贫寒、伶仃孤苦时的感慨中升华为一种最崇高的景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年前读它品它,总觉得不真实,不相信“穷则独善其身”的儒生会有这样高尚的境界。可在多年后,教给学生那么多首老杜的诗作后,从“三吏”“三别”到《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春望》……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到“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面对这样一个伤心伤国人的血泪,蓦然回首,发觉了自己当年的短视与凉薄。

再一次面对学生的大胆质疑时,我这样告诉他们:

读老杜的诗,不能不知他的人。他的诗和他的人是合而为一的。你可以不喜欢杜甫的诗,但他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诗圣”,永远矗立在你的课本里,而且将来还会矗立在你的眼里、心里!也许,仙、隐、圣的区别就在于此,杜甫从未有过李白那样一朝从布衣位列卿相的幻想,从来都是脚踏实地地从点滴做起,只要给他一个报国的机会,他不会介意那是看守兵器、门禁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还是芝麻小官“左拾遗”。即便触目是统治阶级的腐朽污浊,他也不会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般决绝遁世,仗剑天涯:也不会像陶渊明般“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出尘离世,纵情山水。“仙”,飘逸俊秀,无迹可寻,惊鸿一现,任由世人无限地顶礼膜拜,却不再回首垂怜;“隐”,士中极品,“含贞素养,文以艺业”,“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难寻其迹,凡人只能在传说里构想他们的神采:“圣”却是真真实实的人,有着凡人的喜怒哀乐,和凡人一样承受着命运的苦难,面对悲苦众生,忘怀得失,在红尘中怀着一颗悲悯的心,普渡众生也救赎自己。虽常被凡人嘲笑为痴傻,却至死不悔践行着“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与追求。他不缺仙风,只是为了苍生,放弃了飞天漫漩他不少傲骨,只是他的脊梁,愿意为国为民而弯!每个时代,都有一个巨人,我相信“诗圣”老杜,就是那个帝国的巨人,是那个时代的脊梁!

话音落下,学生们久久地静默。我想,他们懂了。

猜你喜欢
诗圣老杜壮志
和李杜合影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coustic field under mechanical stirring∗
和李杜合影
破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为有牺牲多壮志——重读《革命烈士诗抄》
为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口占七绝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