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理念下的景观设计方法探析★

2017-02-23 10:51王玉霞
山西建筑 2017年1期
关键词:节约型浪费景观设计

高 黎 王玉霞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园林·绿化·

节约理念下的景观设计方法探析★

高 黎 王玉霞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针对“浪费型”景观的表现及对策,论述了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案例,从节地、节水、节材、节能等方面,阐述了节约型景观设计方法,有利于实现我国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理念,景观设计,循环经济,环保

从《京都议定》到《巴黎协议》签订之后,国际对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等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和具体措施。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节能减排”压力也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同时,在快速城市化发展中,我国园林建设行业出现“浪费”现象,给生态和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融入节约理念的景观设计势在必行。节约型园林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浪费和投入,对周边环境最低干扰的建设理念”[1]。

1 节约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景观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也出现“浪费”“奢侈”之风,景观设计成为华而不实的“装饰”手段。浪费型表现出水源浪费、地域特色缺失、后期养护费用昂贵等问题。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高能耗的夜景效果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景观灯大于95%的光线散射到环境被浪费,有效照射路面的小于5%[2]。2)水资源浪费严重,后期养护费用高昂。尤其在北方缺水城市,水景的水资源与水质养护都是一项巨大的消耗。3)材料利用不当,浪费现象严重,如硬质面积过大影响地面雨水下渗、大树移栽成本昂贵、名贵石材利用过度等。

面对我国景观设计行业不正之风,我国政府对园林未来发展高度重视。在十六届二中全会建设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出现了“节约型园林”的号召。建设部于2007年8月发布《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将节约理念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节约型园林绿化成为未来发展方向[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能源和环保问题的相应政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资源和环保被提升到基本国策中。开展节约型园林建设,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也符合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2 节约型景观设计案例解读

2.1 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2.1.1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市的北部,原来是一家钢铁厂,面积约230 hm2。1989年,政府开办国际竞赛将这里改为公园,最终由彼得·拉茨设计事务所获胜,该方案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在于最少的设计和最大的保留了场地历史文脉,并赋予场地新的文化特色。本案被称为“21世纪模式公园”,对工业地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

2.1.2 节约型设计手法分析

1)循环经济原则的设计。本案突出特点是对基地最少的干预,保留其历史特征。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增加,整体以循环利用模式为主。利用原有的机器和构筑物作为后期景观设计的载体,将景观设计与场地融合。场地中的每一个器械都发挥了功能,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唤起对场地历史的认知。如场地的沉淀池、堆放煤炭的料仓、炼钢炉、鼓风机等元素(见图1,图2),将沉淀池改造为雨水净化池,将料仓改为园艺花卉展示区,对墙面进行处理,为儿童设计攀岩活动空间。项目充分展现了节约型景观减量、再利用、循环利用的设计原则。

2)对被污染土壤进行生态恢复。公园在长期的生态恢复过程中,允许在人少区域保留轻微污染物,将其进行自然降解。对土壤需要改良和降解的过程中,优先利用生物法;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深埋、密封,并且为其设计一套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污染扩散。

2.2 秦皇岛汤河景观设计

2.2.1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汤河东岸(见图3)。项目段长约1 km,设计总面积约20万m2[5]。公园中最具艺术价值和功能价值的构筑物“红飘带”,是用收集来的玻璃钢铸的(见图4)。“红飘带”在2007年被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称为“艺术与自然融合的杰作”,2008在《Traveller》杂志中入选“新七大世界建筑奇迹”。本案改造前垃圾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2.2.2 节约型设计手法分析

本案是典型的城市滨河景观改造项目,场地规划为“一条红飘带、五个景观节点、一个解说系统”的布局。本案体现了节约型景观设计中最少的设计、最少的人工干预、最大的生态效益原则,通过河道改造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功能性场所。

1)最少干预。项目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场地特征,要求不砍一棵树,保留河道自然形态,避免河道硬化。设计遵循乡土植物优先的原则,结合场地现有植物增加水生和湿生植物,丰富场地乡土植物种类,营造繁茂的生机,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项目融入了与洪水为友的理念,红飘带建在河道历史上的最高洪水位线上,公园允许被淹没,应对洪水的处理方式,打破了传统水利工程的做法。

2)材料循环利用。注重场所特征,保留和利用场地旧建筑和构筑物,专类植物园区的茶室和接待中心利用料厂建筑改造而来[5]。场地内的灌溉渠、丁坝等改造为种植台[6]。这种利用场地特征,就地取材的设计手法符合节约型景观设计要求。

2.3 上海世博公园

2.3.1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黄浦江东边与浦明路之间,与卢浦大桥北望,项目总面积为14 hm2(见图5)。场地原为工业用地,存在很大的污染问题。本案在2010年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最高荣誉奖,展示了低成本维护和高效益的景观设计模式,合理的设计将后期养护费用降到最低,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7]。

2.3.2 节约型设计手法分析

1)恢复场地内污染的土壤。对场地内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恢复设计,清理垃圾,对表层土壤进行杂物清理。重金属油污严重的土壤采取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结合,如利用植物的吸附性降解土壤中的油污,稳定重金属游离物,防止迁移引起污染扩散。为了使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利用生态手法进行土壤改良,如利用植物的残枝叶、沉积的淤泥等天然土壤方法。

2)充分利用生态湿地发挥最大效益。利用原有生态湿地重新构建一个净水系统,净化黄浦江水质,展示良好的循环效果。湿地净化系统成功展示了节约型景观最少的投入、最少的后期维护和最大的生态效益,大大节省了水质净化的投入成本,体现了高效益的运营与低投入的维护设计。

3)材料成本控制。保留并利用场地内工业遗迹,展现场地基本特征,原有工业厂房、码头等与景观结合,既保留场地特征又避免了大拆大建带来的成本投入和材料浪费。“空中花园”展示了工业文明景观的形象,最大化保留场所精神。场地设计中通过内河人工湿地的挖方平衡土方,满足后期设计土方需求。

4)雨水下渗处理。本案位于黄浦江边,对雨水的处理采取就地下渗和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等措施,涵养水源,同时对雨水的净化可利用植物或土壤,对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就地降解、沉淀、净化,保证流入河流的水质。场地内对雨水下渗主要体现在透水铺装、绿地植被及降低地形缓坡等方面的设计,有利于雨水就地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5)乡土植物造景法。项目以本地乡土植物种植为主,选择适应性强、抗性高、生态安全性高的乡土植物,利于减少前期投入和后期养护成本。如滨江声荻景观带种植的芦荻、茅草,这些植物是上海常见的乡土植物,生长良好且能营造滨江生态特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型综合搭配,如水葱、芡实、鸢尾、水生美人蕉、旱伞草、慈姑等,利用植物吸附和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梯地禾田区既是农耕文明展现又是乡土植物展示,具有回归农业文明和科普教育展示的作用。

3 节约型景观设计方法总结

节约型景观的设计途径可以从节地、节水、节材、节能等方面实施,将最少的消耗、最少的干预与最大的效益贯穿于整个设计,达到节约型景观最佳的效益。

3.1 节地设计

节地设计体现在土壤保护和尊重场地现状。土壤保护是对有限土地资源的节约,通过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或提升土壤肥力,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对于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景观设计师哈格利用活性酶和有机物对土壤中石油进行分解,利用植物的残枝叶、淤泥等提高土壤分解速度。

尊重场地现状,因地制宜的设计,根据场地特征造景,避免挖湖堆山、填湖造景的设计方法。节约型景观设计以土方就近平衡减少浪费为原则,挖方量和回填土保持平衡[8]。注重从场地特征出发,采取土方就近平衡不仅减少外来运土成本,还可以减少挖方工程中的投入成本。

3.2 节水设计

节水设计对水源收集、利用及再利用的综合设计模式,如雨水资源收集,植物节水,中水回用,节水灌溉等途径。雨水在整个水资源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雨水源头收集,在建筑、绿地、道路的边缘建立雨水收集设施,有利于消减洪峰径流,优化水循环系统。在水循环途径中亦可以利用非常规水,表现为一水多用。中水经过处理回用,有效避免了更多水资源浪费和淡水消耗。中水是一种居民生活中产生的优质杂排水,杂排水及生活污水经去污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用于市政、环境等需求的非饮用水[9]。对中水经过去污处理后用于景观灌溉,既增加植物养分又能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对于水体的综合利用表现在:源头→中间环节→末端循环等环节的利用。源头控制有屋顶绿化、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途径,从雨水源头就地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源头弃流、滞留环节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通过植物和大颗粒的砾石对水中杂质进行初步过滤,下渗过程将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等进行降解。对于储水系统可以是湖泊存水或地下存水等形式。地下储水系统利用绿地系统结合工程技术,在绿地下方深埋蓄水箱蓄水,为后期景观用水提供水源。中间环节处理如旱溪、植草沟等各种传输设施,在雨水导流和净化中起重要作用。循环利用环节是对场地中水质进行湿地净化和人工处理方式,如湿地净化系统利用植物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滞留、沉淀、降解,最终净化水质。

3.3 节材设计

材料设计遵循“减量→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其中减量是对投入环节的控制,循环是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再利用是对末端环节的再利用,形成闭合路径。如在进行历史地段设计时,收集废旧砖瓦重新利用,既是循环利用材料也是增加场地历史感的一种设计手段。利用自然做工的方法可以减少浪费,发挥场地自然循环模式。正如自然生态景观设计注重“原始存在状态”及生态循环系统和再生能力构建,是大自然自我设计能力的体现[10]。

3.4 节能设计

当前节能设计主要是用清洁能源替换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如北京奥运村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与景观结合如景观灯、雕塑、铺装等。

风能与景观小品结合有效利用当地资源,节约能耗,如风车、风能与太阳能结合的景观灯等。风光互补景观灯,可以弥补太阳能受天气条件限制的缺点,但在建筑密度高、风能小的地段不适合装风能互补照明灯。

4 结语

节约型景观设计在我国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提出,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节约型景观设计关注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从能源、资源节约到环境保护的系统性设计。节约型景观设计表现在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四大要素中,坚持生态优先、节约、环保的发展路线,有利于我国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1] 仇保兴.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的讲话[R].2006.

[2] 金立强,段渊古,曲良艳,等.节约理念影响下的园林景观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5):203-206.

[3] 杨思勇.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河北林业科技,2010(1):51-52.

[4] 贺 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4.

[5] 俞孔坚,陈 晨,牛 静.最少干预——绿林中的红飘带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07(1):18-27.

[6] 董秋燕.城市滨水区节约型景观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7] 张凤玲.城市公园节约型景观设计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8] 郝东升,薛 岚.园林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J].内蒙古林业,2005(5):98-99.

[9] 薛滨夏,林建群,王 鹏.中水利用的环境塑造——旅顺龙河家园环境设计方案分析[J].中国园林,2006(4):45-49.

[10] 江 滨.节约型景观设计方法初探[J].美术观察,2010(3):115.

Analysis on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under the concept of conservation★

Gao Li Wang Yuxia

(DesignandArtSchool,Shaan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710021,China)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waste type”landscap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onservation oriented landscape desig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ase, from the hand conserv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material conserv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economical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arden construction.

conservation concept, landscape design, recycling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009-6825(2017)01-0203-03

2016-10-24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J076)

高 黎(1972- ),女,副教授; 王玉霞(1989- ),女,在读硕士

TU-983

A

猜你喜欢
节约型浪费景观设计
不浪费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浪费等于扔钱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