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秀,兰贵林,邹 杰,王金和
(1.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农牧局,四川 乐山 614700;2.四川省峨边县农业局,四川 峨边 614300)
乐山畜禽粪污现状及资源化利用建议
张春秀1,兰贵林2,邹 杰2,王金和2
(1.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农牧局,四川 乐山 614700;2.四川省峨边县农业局,四川 峨边 614300)
当前,随着乐山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畜禽粪便污染物对乐山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为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迫在眉捷。
乐山市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大约在350万吨左右,对区域环境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特别是在市中区、井研县、峨眉山市、犍为县、夹江县、五通桥区6个养殖业大县中,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污、种植业的农副秸秆、生产食用菌产生的菌菇包、城镇化发展产生的生活污水等废弃物越来越多,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就会污染乐山的“三江七河”,从而导致地表水重金属、药物残留、细菌总数、可溶物等严重超标,同时还会使土壤板结、酸化等,造成农作物墒情以及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这是城镇化发展中急需破解的技术难题。目前,这些区域中的养殖场,部分采用了传统堆肥和沼气池发酵的方式,对粪便进行简单处理,但处理量小,而且处理效率低,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大,未实现综合达标排放要求。
2.1 小型、分散养殖比例居高不下 乐山市养殖业仍然以小型、分散养殖为主,以生猪为例,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出栏量占总数的30%左右。由于规模小、场址选择又不恰当,没有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和就地利用的农田、耕地,部分养殖场粪污仅经过沼气池简单处理就直接排放,而排出的沼液中COD含量远远高于国家排放标准,这是造成当前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
2.2 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种养分工细化,养殖者不种地,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不能及时还田消纳,成为养殖场污染来源之一。
2.3 场址与布局建设不合理 早期建造的养殖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畜禽养殖准入门槛低,呈现无序化发展的趋势。大量养殖场特别是一些小规模养殖场未经科学规划和选址,圈舍建设在城郊结合部、河道两旁、村民集中居住点附近等环境敏感区域。一些养殖户随意新、改、扩建猪舍,在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擅自扩大养殖规模。种养结合程度较低,大量养殖场没有足够的土地消纳粪污,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影响。
2.4 认识不足,环境意识不强 不少畜禽养殖场(户)对进行粪污治理改造缺乏主动性,不愿在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上加大资金投入。过去有关部门在信贷、用地、用电、补偿等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和补偿机制,导致对畜禽粪便处理效果不理想。
2.5 相应政策和环境管理滞后 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缺乏操作性强的专门法规来规范监管、处罚畜禽养殖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如生猪养殖的环境违法,目前的规定是针对500头以上规模的,而500头以下的则无处罚依据。多数养殖企业不愿花费资金进行污染治理。
3.1 造成水污染 畜禽养殖场排放未经处理的废弃物会对周围的水源造成污染。畜禽粪便中的致病性细菌也会随之进入水体,造成进一步的水污染。
3.2 造成空气污染 畜禽粪便分解出硫化氢、硫醇的毒性都比较强,对于黏膜和皮肤的刺激性大,会强烈地刺激人和动物的眼睛与呼吸道。当空气中硫化氢或硫醇的浓度过高,还会引起肺水肿、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
3.3 侵蚀土壤 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不考虑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不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会使粪便大量堆积于一处,造成土质过肥,直接腐蚀农田,使其降低或失去生产能力。
3.4 危害生物 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会孳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危害人畜健康。
4.1 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4.1.1 提前介入,加强源头管控 在抓好现有养殖场粪污管理的同时,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农业部门必须提前介入,从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上加强指导,主动参与规模养殖场提出的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方案的审核,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建议环保部门不予批复,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污染。
4.1.2 实施PPP模式治理养殖污染项目 学习畜禽粪污治理先进经验,开展PPP模式治理养殖污染,探索出适合乐山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综合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施。
4.1.3 科学划定养殖区域 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养殖区域,划定好“三区”(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在规定时间完成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搬迁关闭工作。
4.1.4 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 会同环保部门加大对养殖场的巡查频次,确保畜禽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计划在养殖大县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行动,依法处置环境违法行为,解决群众关心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4.1.5 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积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完善畜禽粪便处理设施设备,实现粪污的综合利用。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的提高,逐步取代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与方法,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4.1.6 积极推广先进模式和技术 在新建和已建规模养殖场,积极推广先进的畜禽粪便清除工艺和技术,如规模猪场的干湿分离技术、规模鸡场的鸡粪传送技术、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技术、农田有机肥施用技术、畜禽养殖场污水生态湿地处理技术等,切实做到畜禽粪便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4.1.7 广泛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加大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宣传《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畜禽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增强养殖户对实施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进环境保 护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资源化利用建议
4.2.1 用简单易行的传统方法处理畜禽粪污畜禽养殖户根据各自的现实情况可选用堆放生物发酵、土地消纳利用、建沼气池厌氧发酵法处理畜禽粪污。
4.2.2 用处于世界前沿的亚临界水解技术处理畜禽粪污:使水在特定的高温高压状态下产生水分解反应,再添加专用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把畜禽粪污中的有机质分解为葡萄糖及氨基酸低分子,使大分子物质小分子化,固体成分液态化,同时完成除臭、杀菌、矿化重金属功能,处理后的尾产物最终加工生产成生物有机肥还田利用。亚临界水解技术处理畜禽粪污不受制于时间、季节、场地的限制,能规模化、全天候处理粪便技术,可有效地破解当今农业废弃物面源污染的难题。
4.3 兴建有机肥厂加工处理禽畜粪便 在大型养殖场或养殖密集区,可兴建有机肥厂加工处理禽畜粪便。有机肥处理禽畜粪便是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家早已提出了化肥农药限制使用并要求实现零增长。
4.4 建生态湿地(狐尾藻)处理畜禽粪污 狐尾藻是多年生沉水植物,去除水体中氮磷效果好于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被俗称为脱氮“精灵”,全草可作为养猪、养鸭的饲料。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的污水不会对地下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X71581
:C
:1001-8964(2017)02-0017-02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