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世燕,李榴佳,苏子峰,舒凡帆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动物繁殖学》课程创新应用型教学模式初探
隋世燕,李榴佳,苏子峰,舒凡帆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大理大学是一所以医学、药学、教育学和生物学为优势的边疆综合性大学,发展动物科学专业,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发挥地方特色,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滇西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研究家畜动物的繁殖规律,应用相关的繁殖技术,人为调控动物生殖过程,以充分发挥其繁殖潜能,提高其繁殖效率的一门学科。根据新版培养方案的要求,该课程的学时数大幅减少,而教学的要求却不断提高。为了在较短的时间给学生传授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就必须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不断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动态,及时将专业学术期刊中的新概念、新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入课堂。同时,内容多而学时较少的矛盾降低了传统的课堂讲授的直观性,加之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听课比较吃力,为了在较短学时内给学生传授比较丰富的动物繁殖知识,使其掌握动物生殖调控的基本技术,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此,大理大学动物科学教研室尝试对《动物繁殖学》进行了教学改革。
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现代畜牧发展的要求取舍教学内容,并且明确教学重点,把握学习难点,使前后章节有机联系,将课程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将繁殖生理与生殖现象、繁殖技术原理等进行有机结合,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储备,将新理论和技术引入课堂,使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繁殖学的理论本质。
如:将动物生殖器官解剖构造章节与后续的直肠检查、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掌握生殖器官解剖构造的重要性。合理地将生殖激素与动物发情、受精、妊娠、分娩等生理过程相结合,综合生产实例,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生殖激素服务于畜牧生产实践的技术。将先进繁殖技术如性别控制、体细胞克隆、转基因、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引入课堂。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模型、标本、挂图、多媒体、视频、显微镜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课件与生殖器官标本、胎盘结构的模式图、受精过程动画等有机地结合,增加了学生对动物组织和器官的直观认知,使文字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大了信息量,整个教学过程备受学生青睐。
在课堂讲授中结合生产实践增加了实例分析,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将“生殖激素”一章与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的目的、意义联系起来,再结合人类辅助生殖的重要核心技术进行讲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辅以计算机文本、动画、声音和图形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人类精子的运行,使同学们既掌握了雌性生殖道的基本组成和精子的基本形态,又直观地了解了精子运行过程所经历的几道栅栏和贮库。通过播放人类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了胎儿从胚胎发育到分娩的妊娠过程。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积极采用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和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诱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及意识。如:针对奶牛场可能遇到的繁殖难题(异常发情、屡配不孕和难产等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由学生查阅资料并提出相应方案,教师加以指导,课堂上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参与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师生互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锻炼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难题的能力。
缩减验证性的实验,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重点突出综合性实验。如减少生殖激素的效价检测、精子的活力评定等单个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以兔子为动物模型,使用生殖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促排卵功能,将动物繁殖学中的同期发情技术、发情鉴定技术、超数排卵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在精子稀释液的配制以及精子的存活时间测定实验中,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独自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的协助下,学生自己配制不同浓度的稀释液,对精子的存活时间进行比较,最后在实验报告中分析不同浓度的稀释液对精子保存效果的影响。
打破了传统的一味由教师灌输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每次实验前,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器材的准备和所需试剂的配制。实验过程中,人人均要动手操作,教师认为合格后方可以离开实验室。课后要求大家根据自己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且要查阅相关资料,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勤于动手的能力,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为了做好实践教学,教研室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场所。通过校内外的实习实践基地,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猪和奶牛的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分娩与助产等技术操作,为下一步动物生产学等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尽快适应畜牧场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独自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率显著升高。我们将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继续探索、总结,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改善教学手段,进一步深化此课程的教学改革。
G642
:C
:1001-8964(2017)01-0018-02
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