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神”理论指导下的经络疏通疗法

2017-02-23 15:11陈君臻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津液经络气血

陈君臻,滕 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医“五神”理论指导下的经络疏通疗法

陈君臻,滕 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医五神辨证体系追溯到人体本源层面进行论治,整理文献,重新定义了五神“神、魂、魄、意、志”要素的内涵,阐述病因病机,并对经络疏通疗法的应用提供指导。诸多病因导致在经络循行及损伤部位出现结节点,是疾病顽痹,通过经络疏通疗法临床具有明显的疗效,调节五神紊乱能够为中医现代精神心理行为疾病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中医五神理论;经络疏通;五神平秘;形神兼调

五神紊乱,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阻滞经络,会产生经络结节点,导师滕晶教授所研究的“五神”理论,赋予“五神”新的内涵,指导临床用药,形神兼治,对诸多疾病具有明显疗效。

1 五神要素系统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神对生命活动的调控,包括“魂魄”与“意志”两个方面。魂魄接受外界刺激后,魂将信息上传于神,形成有意识的感知,并加以分析,在意志的参与下,经过思维,作出判断、决策,再由魂将指令传于魄,形成综合的情绪、动作反应[1]。神魂魄三者以“魂”为初级心理活动实现者,“魂”是人精神的管理者和具体实施执行者,“神”决定着人道德、精神、意志、追求等神志活动的方向,是完成人的神志活动统率者[2-5]。“魄”是“魂”活动的基础,“魂”是“魄”的管理者,“魂”是“神”实现统率作用的通道,又将“魄”的活动反馈于“神”。

意志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品质,具有指向性、目的性以及统率的作用。志意要素只要反应了人的思维认知活动和精神情志,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控脏腑活动。《素问》曰:“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志意的发生效应部位立论,内连骨髓而主属于脑,外连身形、五脏、气血,往来通达,从而构成了人体心理调适系统。《灵枢·本藏第四十七》谓:“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系统是神对心理活动中的情绪表现、机体反应性、机体对坏境气候和病理状态下的调适性等方面的机制及其能力,属于高层次的神的范畴。对于认知疾病的病因病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

2 五神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治则治法

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是适应新的社会疾病而产生的,是阶段性的一种稳态,包含时间和空间两种状态,当强烈持久的情志变化超越了人体生理的心理适应能力,稳态遭到破坏后形成了异于正常的心理、情绪、认知等信息内容,产生心理紊乱状态,导致疾病的发生[7]。心理紊乱状态下对疾病的治疗,经络疏通疗法具有关键作用,汤药不及。导师滕晶教授将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归纳为“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烦躁焦虑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精神萎靡状态”五种心理紊乱状态,与“五神”理论相互完善,指导临床中需要经络疏通疗法的实施。

2.1 五神平秘

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在五神病变中,五神内部的平衡失调或者五神与外界环境的失衡都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根据《五神评定量表》,将五神病变总体分为三级:五神过亢、五神惑乱、五神衰弱[8]。在认知过程中,需要神的任物、意的注意、志的记忆、魂魄的综合分析概括,五神均有参加且分工明确,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影响五神整体功能。因此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以神为主导,意志为辅,魂魄为基础,是五神和谐有序共同作用的结果。《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所谓“以平为期”就是恢复机体平衡和谐状态,以达到整体健康。

2.2 形神兼调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荀子·天论》中也有言:“形具而神生。”五神均依附于强健的形体存在,形体的衰败直接影响五神的安稳,直接导致五神病变的发生。最明显的就是气血津液的充盛与否,“血气者,人之神”。《灵枢·本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和气血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气血阻滞经络,可见头疼、眩晕等诸多临床表现,而单纯药物疗法效果欠佳,可主要以经络疏通疗法为主,通经络、和气血,“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气的太过或不足会直接影响到神出现神志亢奋或者精神萎靡。血不足则不能濡养机体,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肢体倦怠疲乏、肌肤消瘦等;不能荣养五神,出现意志不定、心神烦乱、精神恍惚、反应迟钝等五神病变。“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乱,四肢不举。”过度的忧愁思虑,气机凝结得不到解除则伤意,意伤就会苦闷烦乱,四肢无力。因此,五神病变的治疗应当形神并治,同时兼调。

3 五神紊乱与经络病变的关系

五神紊乱是经络病变的病理基础。精气血津液是五神产生的物质基础,五神的精神活动以及行为举止等活动均是以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为基础,并依靠五脏所蕴含的魂神魄意志来运筹,同时五神紊乱又会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代谢与功能异常。经络是输布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通路。因此,五神紊乱,精气血津液的生成、代谢和功能异常均会导致阻滞经络,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人身有五脏藏五神的五个特定的穴位:神堂、魄户、魂门、意志、志室。神堂有宁心安神、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缓解心悸等症状;魄户与魂门能调气血、安心神,镇魂定魄;意舍与志室能安神定志、行气舒筋通络。对临床穴位的应用,可以调和五神,对于精神、性格、意识等层面的一些疾病或能找到合适的方法[9]。《素问·皮部》曰:“邪克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助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经络是病邪之气的传变途径,通过经络的贯通联系作用而传入体内,累及五脏六腑,导致疾病发生,产生外在病变。

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是疾病的基础。长期处于一种紊乱状态,会影响机体的气机运行,气的升降出入失去平衡,导致气机失调。《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平衡功能,则气、血、津液、脏腑和经络,均会因此发生病变,产生多种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经络不通的致病原因,可以概括为“痰瘀”“血瘀”“气瘀”,个体感觉概括为 “冷”“热”“疼和痛”“麻和木”“酸、肿、胀”。这些表现均为经络不通的外在表现,有诸于内必形于外,脏腑阴阳虚实不可不察。

五神紊乱,负面情绪长期积累,相应经络堵塞,产生更加紊乱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恶性循坏,经络堵塞和负面情绪互成因果。《素问·血气形志》曰:“形乐志乐,病生于内……形苦志乐,病生于筋。”《灵枢·百病始生》曰:“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指出了情志失调对机体经筋经络系统带来的影响,情志不舒,导致经筋、经脉失于通条,化火伤津,筋肉成积引发疼痛。情绪激动易怒,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堵塞肝经,肝经堵塞则更容易愤怒;怨恨由心而生,恨之日久则耗伤心血,损伤心气,继而导致心经瘀塞。五神紊乱,五志不定对机体的影响在开始时常见症状轻而不受重视,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情绪,常会在相应的经络循行部位及损伤的好发部位检测出痛性病灶点,呈团状或硬条索状痛结,是导致疼痛顽痹的根源。

4 经络疏通疗法临床实践经验概述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所以经络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决生死的重要作用。具体如《灵枢·九针论》:“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诸如针刺、砭石、经络疏导等治疗方法,有效实施必须有赖于人体的经络通道[10]。如扭伤患者,多有气血壅滞局部,经气运行受阻引起,在耳部选取相应肢体部位、神门等给予中强度刺激,或者王不留行籽贴压[11]。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出现的延着一定路线产生的灼热、寒凉、抽搐、皮疹、红肿疼痛等现象,这些异常的感觉存在,是人体脏腑、形体、官窍与经络循行之间双向调节反馈。同理,肌表受到外界刺激等,也会影响脏腑虚实状态。患者的冷热酸麻胀痛等等主观感受也是我们判断经络不通的重要依据,找到患者的压痛点,脉多寸脉弱,经过局部刺激脉具有敛、凸的躁动感。

经络不通的病因,总的概括就是阴阳失衡,脏腑经络循行失常,而导致的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理产物,进一步阻塞脉道,成为新的治病原因,病情往往是得不到很好的改善。打开经络运行通畅性,肌表的异常感觉就得到了改善,脏腑恢复功能,气机升降恢复正常,津、血、精、液四布,阴平阳秘,最终达到治疗效果。五神理论亦可以指导临床用药,整理历代文献中有关“神、魂、魄、意、志”的药物与方剂进行系统归纳,初步总结出了其特点与规律。如《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具有“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的作用。《圣济总录》中龙齿丸“心虚则多惊,胆虚则多恐。此皆气血不实,脏腑虚伤,风邪所干,入于经络……故令神思恐怯而多惊悸也”也都纪录了药物对于五神精神层面的干预。

综上所述,五神异常可影响五脏气血津液运行,经络作为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通路,继而导致经络病变。精神心理紊乱状态疾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该文通过五神理论提出经络疏通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五神辨治体系治疗,对于诸如失眠、头痛、面瘫、中风等病症,提高其治疗疗效和病人生活质量,调节内在精神要素,达到五神阴平阳秘的状态。

[1]滕 晶.基于中医学“五神”理论构建失眠症新的辨证理论体系浅谈[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93-894.

[2]滕 晶.从中医“五神”理论探讨卧寐异常的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7):1468-1469.

[3]梁政亭,朱 奇,张星平,等.失眠症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肝不藏魂型与肾不藏志型PSG特征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12):3695-3698.

[4]滕 晶.建构中医学脑病“五神”多维体系的思考[J].新中医,2014(4):1-2.

[5]史恨元,滕 晶,齐向华.古代解郁剂应用规律探索[J].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23-1225.

[6]赵艳青,滕 晶.中医“五神”之“志”要素评定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10):2558-2560.

[7]赵艳青,滕 晶.从“三神学说”探讨中医心理学的结构和心身关系[J].中医药导报,2014(13):1-3.

[8]杜 娟,滕 晶.中医五神学说的临床意义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2(1):82-83.

[9]霍艳丹,杨 琴,黄 密,等.经络疏通理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5):438-439.

[10]陈洪琳,关 放.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循环、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4):488-489.

[11]赵艳青,滕 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精神分裂症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1980-1983.

(本文编辑 匡静之)

Dredging the Channel Therapy Under the Guidance of"Five Emotions"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 Junzhen,TENG J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nan,Shandong 250014,China)

Five emotions of TCM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ystem goes back to the source level of human body.Redefined the connotation of five emotions"spirit,soul,inferior spirit,mind and will".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and provide guidance on meridian dredging therapy application.Many tubercles were foemed in meridian circulation and injury parts,which were the obstinate syndromes of the diseases.Dredging channel therapy show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Accommodating disturbs of five emotions could provide new clinical thinking f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n mord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ve emotions theory of TCM;dredging meridian;balance and harmony among five emotions;adjusting the body and the spirit

R245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7.07.026

本文引用:陈君臻,滕 晶.中医“五神”理论指导下的经络疏通疗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7):796-798.

2016-12-20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2014GSF119010)。

陈君臻,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脑病专业。

*滕 晶,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853922768@qq.com。

猜你喜欢
津液经络气血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