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月亮
——解读《月牙儿》

2017-02-23 05:45闫顺玲
关键词:月牙儿小说

闫顺玲

(兰州城市学院 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女人是月亮
——解读《月牙儿》

闫顺玲

(兰州城市学院 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老舍先生的题为《月牙儿》的中篇小说,其基本情节围绕着月牙儿展开,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性格、命运遭遇又都与月牙儿紧密关联,所以这月牙儿就不是一个普通的“道具”,而是理解通篇小说的契机。以月牙儿烘托环境、寄托感情和所富有的象征意义等彰显了小说的独特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寓意。

月牙儿;环境;感情;象征

老舍在众多的中短篇创作中,特别喜欢《月牙儿》,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作家将手稿不幸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中最有意思的一段”镂刻点染成《月牙儿》。作家的匠心不仅使《月牙儿》富于独特的魅力,还体现了作家对自己美学情趣的追求。小说题为《月牙儿》,月牙儿的意象在文中出现十余处之多,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及命运遭遇无不与月牙儿紧密关联。月牙儿既是小说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角色,又是理解通篇小说的契机。它不但渲染了凄苦清冷的环境,抒发了哀婉凄楚的感情,而且富有深远奇特的象征意义。

一、凄苦清冷的环境

月亮,自古以来就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的写月明风清草软花香,有的写月黑风寒林密山高,目的都是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或抒发离愁别绪之情,或表达郁闷彷徨之意,以制造出一种诉诸人们情感的环境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月牙儿》的作者正是从描写月牙儿烘托环境气氛开始,逐步展开故事情节的。老舍说:“撇开《月牙儿》不谈,我的全部小说就失掉了形式的精美。”[1](P279)可见,这篇小说体现出作者在谋篇布局上奇特而巧妙的构思。从作品开篇到结尾,无论写父亲去世、母女上坟、夜走当铺、母亲改嫁,还是写受骗失身、囚入铁窗,月牙儿一直陪伴着女主人公,成为连接全篇的一条贯穿线。通过对月牙儿的描绘,让女主人公如泣如诉地讲述她们母女两代人为生活所迫相继沦为暗娼的悲惨故事。

女主人公刚刚七岁的一个夜晚,“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用“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照着她和妈妈的泪。爸爸病逝了,使年轻的妈妈失去了丈夫,年幼的女儿失去了父亲,一个可怜穷苦的家庭毁灭了,孤儿寡母在月亮的寒光里对着“一个四块薄板的棺材”哀哀恸哭,使本已肝肠寸断的场面显得格外凄惨。母女俩给父亲上坟回来的路上,走在空无一人的荒野外,寒风习习,路上一个个坟头依稀可见,这惨景使人不寒而栗,加上“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冷光”,更增添了人物所处环境的凄楚、阴森、悲凉。女主人公刚八岁就经常出入于当铺,她爬过当铺的“高门坎儿”,向“大高长柜台”,递上所当之物,喊着“当当”。家里的东西很快全当光了,妈妈只好把她头上那根银簪拔下来,“我尽了我的力量赶回当铺,那可怕的大门已经严严地关好了。我坐在那门墩上,不敢高声地哭”,只有那斜斜的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母女俩为了吃饭,妈妈曾两度嫁人,女儿也曾挣扎和反抗,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没有逃脱沦落风尘的遭遇。最后,女主人公被巡警抓进监狱,“在这里,我又看见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儿!”在那暗无天日的世界里,她孤单一人,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只有发着点寒光的月牙儿时不时地关照她,这是多么黑暗的生活环境和可怕的寂寞心境啊!

二、哀婉凄楚的感情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月牙儿》中的月牙儿就是一个可感、可触、可听、可诉的物象,这是老舍先生主张小说是“感情的记录”的实践的结晶。《月牙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以反复出现的月牙儿为辅助线索,使小说具有特别浓郁的抒情色彩。月牙儿不但烘托气氛,使意境隽永,而且是人物感情的外化。随着人物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不同,都有一个不同的月牙儿出现,月牙儿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着女主人公心理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和酸苦的人生经历。小说一开始,月牙儿的出现就把人们带到一种迷蒙的境界。那“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一次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既给整篇小说蒙上一层谜似的薄纱,也为小说的情感色彩定下一种基调。在父亲死的那个晚上,带着寒气的月牙儿,“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在出入于当辅的艰难的日子里,“是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当妈妈月夜给人家洗衣裳,“我”在旁边陪着妈妈时,“看着它,使我心中痛快一点。它在夏天更可爱,它老有那么点凉气,像一条冰似的”。因为日子虽然清苦,毕竟母女俩相依为命,“我”心中尚能感受到母爱的温馨。当母亲改嫁,“我”被人拉着,跟在母亲坐的红轿子后边时,妈妈轿子前那个弯弯的月牙儿,就变得“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因为“我”要离开自己的家,告别那住惯的小屋。“那可怕的月牙儿放着一点光,仿佛在凉风里颤动”,正是女主人公悲凉心境和对未来不可知命运感到恐怖的心理的真实写照。在以后三四年里,“新爸对我们很好”,生活较为安定,“我”似乎没再看见月牙儿,但“爸死时那个月牙儿,妈轿子前面那个月牙儿,我永远忘不了。那一点点光,那一点寒气,老在我心中”。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这是人生的大不幸,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更何况是一个七八岁的幼女呢?新爸走后,母亲为了糊口和继续供“我”上学而做了暗娼,这使她感到羞耻,决心自食其力,但奔波多日到处碰壁,找不到事做,终于使她“真明白了妈妈,真原谅了妈妈”,认识到“羞耻不是我造出来的”,于是不在乎别人的讥笑,精神上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感。这时,她看见一个春天的月牙儿在天上挂着,她眼中的月牙儿是那么美,它“清亮而温柔,把一些软光儿轻轻送到柳枝上”,“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儿和那轻摆的柳枝”。这美丽的富有生气的月牙儿,恰似女主人公长久压抑后稍事舒展的心境,表现她在绝境中对生活重新寄予希望。当一个年轻男子的爱情闯进她的心里时,她看到的是“微笑的月牙儿”,“春风象醉了,吹破了春云,露出月牙儿与一两对儿春星”;可当她受骗失身后,“月牙儿忽然被云掩住”。前后不同的月牙儿景象和主观感觉,映现的不正是一个少女在畸形的爱情旋涡里复杂的心理状态吗?最后,在监狱里,“我又看见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儿!”没有亲人,只有月牙儿默默地相伴着。多少年过去了,月牙儿还是那个月牙儿,但物是人非。月牙儿是女主人公悲伤、迷惘、抑郁、渴望、痛苦、愤怒等情感的统一和化身,“它无依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这既是女主人公生活之路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带血含泪的情感宣泄!

三、深远奇特的象征

月牙儿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并且它的意义繁多,有寒冷的、孤独的、软弱的、希望的、伤感的、残缺的等,这个意象是新颖的、独特的,又是丰富多样的。“月牙儿是微弱的,像那主人公虽然挣扎却又无力;月牙儿是孤单的,像她那样可怜而又无助;月牙儿的周遭是暗夜,时时会被吞没,像她的处境;月牙儿是伤感的,像她的心情;然而月牙儿永远是洁白的,那是象征着她的心灵”[2](P95)。月牙儿的出没隐现常常隐喻着人物命运的遭际,寓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

众所周知,月亮本身不发光,它是借助太阳的光而发亮。月牙儿更是“光儿微弱”,“只能亮那么一会儿”,“一点云便能把月牙儿遮住”,这正如妇女在旧社会里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人身自由,软弱无力,无法挣脱黑暗社会带给她们的厄运一样。作者含而不露地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是男权社会,以男性为轴心的封建思想时时在男人心中作祟,所以《月牙儿》中才有那么多花钱买笑的嫖客,才有那么多喜新厌旧的负心人。同时,女性也逐步适应了男权社会强加给她们的生活定位,靠男子养活,沦为家庭的乞食者,所以女人只能听人摆布,任人宰割。文中的妇女——尤其是下层妇女,找工作是多么困难!“妈妈还洗过臭袜子,我连这个都做不上”。一长排的年轻姑娘争一个女招待的工作,想要自食其力凭劳动挣饭吃简直比登天还难。女人除了她是一个女人之外,一无所有。因为没有钱,而生活又离不开钱,女人只好靠别人吃饭,而一旦依附他人,也便失去自由、人格和尊严,这就是中国女性在封建主义统治下窘困的处境。

月牙儿高悬于夜空“无倚无靠地在灰蓝的天上挂着”,这正是女主人公孤苦伶仃、可怜无助、孤独无着、寂寞无聊、孑然一身的象征。在她四周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哪怕对她稍表同情的人。作品突出女主人公的孤独感,孤独迫使她把月牙儿当作自己的朋友,她经常对月倾诉,想以这样的方式掩盖自己的痛苦,慰藉自己的孤独。作者有力地鞭挞了那个罪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隔膜、冷淡、毫无同情心。

月牙儿即新月,即使月缺了,也能再圆,总有光照天下的时候,它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并且月色是朦胧的,如梦一般,它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向往。“死假如可怕,那只因为活着是可爱的”,表明女主人公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那个月牙儿清亮而温柔,把一些软光儿轻轻地送到柳枝上”,正如女主人公的心地纯洁善良、自爱自重。如不甘受辱而愤然辞去被一排年轻姑娘竞争和羡慕的女招待工作,把供她吃穿的青年还给“小磁人”也不后悔。

月,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学作品中象征人生盈缺的自然意象。小说以月牙儿开头,又以月牙儿结尾,揭示了女主人公在茫茫尘世中坎坷、沦落、残败的人生遭际。她从小就处在一种没有父爱和母爱的残缺不全的关系中,贫穷饥饿扑灭了这个弱女子心中可贵的光亮,因为浪漫地挣饭吃而堕落为暗娼,在一次“扫除”暗娼活动中她因为不接受“感化”而被囚入铁窗。正如她所说:“我心中的苦处假如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形的。”这是她残缺不全的感情、被腐蚀的灵魂和永无圆满、始终残缺的凄哀运命的象征。

小说以“月牙儿”为题,并以一弯残月一以贯之,通篇不见太阳,这象征了母女两代人相继沦为娼妓的、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和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在那黑暗的剥削制度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金钱面前,亲情被扭曲,人性被异化,金钱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校长的侄儿正是凭借金钱才诱骗了这个纯洁的少女,饭店老板正是为赚取更多的金钱,才逼迫女招待出卖姿色为他招揽生意,那些荒淫无耻的人也正是依靠金钱,任意侮辱和蹂躏无辜的妇女,甚至勤劳善良的母亲的心也变得像钱一样硬。面对罪恶的社会、惨淡的人生,女主人公发出“钱比人更厉害一些,人是兽、钱是兽的胆子”的喟叹。金钱是罪恶的根源,贫困和饥饿是堕落的原因,而制造贫穷的黑暗社会则是一切罪恶的渊源。

月牙儿的出没,与暗娼的生活规律相一致,月牙儿的若隐若现正象征暗娼的遮遮掩掩,偷偷摸摸,但女主人公甚至白天也能看见月牙儿,说明在旧社会里,做暗娼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文中不是写了一个很讲道德的新官要扫清暗门子,纳税的妓女还可以照常营业吗?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仙故事就数嫦娥奔月。嫦娥是人们心目中美丽而又能带给人间吉祥的圣洁女神”,“古人想象月中有女神,因而崇拜月亮。母权社会时,女酋长常以月为名,与月同位”[3](P416),所以月亮就是女神,月亮代表女性,是美的化身。《月牙儿》中女主人公由一个美丽纯洁的少女沦为暗娼,象征了对美的践踏和摧残。女主人公几经周折之后,认为“女子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觉得妈妈的路是对的,也把自己当作商品“上市”了。堕落的生活毁坏了她美丽的容貌,刚刚二十就“好像已是三四十岁的人”。但更可悲的是毁坏了她美丽的心灵,在风尘中她“明白的事情更多了”,对这“世界”也看得更清楚,“谁坏谁就占便宜”,罪恶的生活使她“认识了‘钱’与‘人’”。灵魂被蒙上尘垢,人性开始泯灭,她从一个美丽自尊的少女,变为自私轻贱的野妓,用身体尽量伺候各种男人,以各种手段对付各色人等,毫无羞耻地和客人讨价还价,把脏病传给嫖客以示报复。她出卖肉体以“延长生命”,但她“接进一块钱”,便“仿佛死了一点”。作者向人们展现的是一颗麻木绝望的心。勤劳善良的母亲“卖了一辈子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头发与抽皱的黑皮”与一颗和钱一样硬的心。这篇小说模仿女儿的口吻,哭诉出灵魂深处的痛苦,写出理想的幻灭、美丽灵魂的堕落、真善美的毁灭、突出作品的悲剧性。

[1]陈孝全.老舍短篇小说欣赏[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

[2]陈建功,傅光明.老舍的文学地图[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3]宋瑞芝.中国妇女文化通览[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

I207

A

2095-0292(2017)04-0115-03

2017-05-10

闫顺玲,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薄刚]

猜你喜欢
月牙儿小说
月牙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月牙儿
为什么月亮会变成弯弯的月牙儿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小月牙儿
月牙儿报
月牙儿湖边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