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大学生工程训练体系改革设想

2017-02-23 02:25张晓宇魏传臻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体系时代

张晓宇,李 平,魏传臻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新时代下大学生工程训练体系改革设想

张晓宇,李 平,魏传臻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高等教育中理工科类大学工程训练体系已显得尤为重要。提出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工程训练体系的特点,以实现与社会需求接轨。并且认为,大学工程训练必须具备从封闭变开放、从被动变主动、从认知变创造、从分割变互补的转变,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工程训练;教育;实践

0 引言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历史和各个大学的工程训练体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学工程训练体系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在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大学工程训练体系是十分受重视而且被不断加强的。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大学工程训练体系也是越来越被重视的。所以一个好的大学生工程训练体系对于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实践与工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已经给中国的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新方向。“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引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因此,高等教育应该对准强国建设和‘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已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样,中国的高等教育新时代,蕴含着许多新特点。

信息技术带来教育的化学反应。2012年慕课诞生后,“互联网+”促使教育领域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各种在线教育新模式如雨后春笋出生,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私播课)、MOOL(Massive Open Online Labs,大众开放在线实验室)、DOCC(Distributed Open Collaborative Course,分布式开放协作课)等等。在西方,还出现在线微专业、在线硕士学位项目以及由工业界雇主“私人定制”并颁发证书,用来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大学课程。“互联网+”的各种教育模式脱胎于传统教学,又完全超越了传统教学,呈现出多样性、协同性与分享性,正在创造一个传统的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全新巨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空间。

高等教育质量从注重指标评估向注重内涵转变。中国高等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近年来,着眼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微观质量评估指标、着眼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类评估指标被广泛关注,然而随着十九大深刻的精神精髓所引领,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从高等教育对科学发展、文化进步、增加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贡献,突出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性,标志着高等教育质量从注重指标评估向内涵转变的必然趋势。

1 新时代大学工程训练体系特征

工程训练体系,是大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强化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为教学内涵,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训练体系在理工学科中的重要性和体现尤为明显。

新时代对大学生工程训练培养提出了比以往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首先,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素质和能力。信息技术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工程师们从象牙塔出来的那一刻起,必须适应“互联网+”、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因此工程应用素质和能力已经不能等学生毕业后再培养。其次,大学生必须具备工程应用的专业基础技能。新时代的用人单位招聘,明确要求会这会那,都是具体技术,表明的是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社会需求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基础技能,谁具备了谁发展,否则逐渐被社会所遗弃。另外,大学生必须具备工程应用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比如,为什么参加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电类专业毕业生,企业抢着要而且起薪很高?就是因为那些同学具备很强的工程应用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企业招纳了这样的人才,就会有强大的工程技术队伍,就会从容应对这个时代特征的社会的需求和竞争。

国内教育者们对大学工程训练体系进行了探索。付学刚对知识经济时代下大学生工程训练教学中,对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马鹏举等对结合中国工程实践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工程训练的培养方针、教学定位、教学理念和改革与建设的基本原则[2]。刘伟成等通过层次化模块化,校院两级等思维探讨应用型本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3]。陈雯柏等还构建面向专业认证的工程训练模式与创新体系[4]。好多教育者还针对各自地方、学校情况进行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和质量评价等探索[5-10]。

新时代的大学生工程训练体系,与现在所实行的大学生工程训练体系相比应具有如下特征[11-16]:(1)与现在的封闭性训练相比,新的体系更注重开放性[11],不仅要训练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让大学生与社会接轨,使大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能与社会无缝对接。(2)与现在的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新的体系更注重大学生的主动性,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主动去学,有方向性的去学。(3)与现在的注重认知性相比,新的体系更注重创造性,大学生不能只会模仿,更应该多一些创造性,光靠模仿是永远不可能更进一步的。(4)与现在的各个专业的零散分割的工程训练体系相比,新的体系更注重资源利用上的互补,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12-14]。

新时代下的大学工程训练体系注重开放性,实习地点通常在各个企业内部,与以往的封闭性训练相比,更加训练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了大学生的阅历,也使大学生适应各种先进设备,与社会进行无缝接轨。增加了实践的时间和资源,额外增加了一些实践的选修课,激发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大学生主动去学,有方向性的去学。给大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进行创新,同时给予创新的大学生额外的学分进行奖励,刺激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的积极性,使大学生们拥有足够的创造力。与此同时,对大学实习的设备和师资进行统一规划,使各种设备得到充分的使用,减少重复购买造成的损失,节约资源,设备利用得到最大化。

2 大学工程训练体系转变

新时代下大学工程训练体系必须有以下转变:

(1) 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

在大学工程训练中我们往往只在学校内部进行训练,做一些相对简单的东西,虽说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效率和性价比很低。在新时代的大学工程训练体系中,要解决好社会与大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大学毕业生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各方面的要求,需要全方面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凭空得来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训练。这种训练是目前学校相对简单的大学工程训练体系所不可能完成的。如果想要在学校完成可以提供全方位训练的设施,所需要的资金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如果想进行这种全方位的训练,大学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学生放到社会上在各种企业内进行充分的锻炼,同时可以让大学生熟悉各种主流的生产设备,方便毕业后与社会接轨。所以各种生产企业是大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工程训练最好的课堂,远远不是学校内部简单的生产实习所能相提并论的[17,18]。

(2) 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

在大学的工程训练体系中,大学生本身是作为被动的学习者和受训者,严重缺乏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对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内容没有实质的选择权,学习内容都是一些相对来说十分基础的知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此导致生产设备的更新也越来越快,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大学生将他入学时所选专业和现在对专业的理解以及其他专业相比较时,他会出现许多新的学习兴趣,而现代科学的趋势就是高度分化和高度融合,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训练,它们的很多界限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来说,选择性大大加强了,可选科目越来越多。而这越来越多的可选科目为大学生的主动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由于生产设备的更新也越来越快,种类也越来越多,学校内部简单的实习便越发显得落伍,不论是从设备还是教职人员的知识、能力的更新都无法与社会进行接轨。所以新的优秀大学工程训练体系必须要改变被动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大学生主动去学,有方向性的去学。从而使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社会无缝接轨[19,20]。

(3) 从认知型转变为创造型

现在的大学基本上进行的都是认知型的实践训练,其基本目的是要知道原理,明白要领,学会技能。这种工程训练体系一般都是单纯的模仿练习。但是一味模仿是行不通的。一个只会模仿的人是没有前途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只会模仿那这个国家也不会有什么光明的未来。所以我们还要知道原理,明白要领,学会技能的情况下勇于创新,有所创造,哪怕只有一点点。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需要有创造力,要敢想敢实践,不论是多小多奇特的创意,都应该积极尝试并付诸实践。纵观历史,很多引起人类社会和科学的大变革,最初都可能来自一个很小很奇特甚至不合常识的想法。

大学生需要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只有拥有创造力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只有拥有创造力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所以大学工程训练体系从认知型转变为创造型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为了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应该增加实习的时间,增加提供材料及元件的种类,在保证完成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给学生进行创新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对创新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额外的学分奖励甚至是物质奖励。这样可以从外部刺激和锻炼大学生的创造力,令有创造力的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大学生[22]。

(4) 从分割型转变为互补型

现在的大学工程训练体系往往在资源上的利用都是分开的,各学院、各专业、各实验室都是各买各的,资源也是各用各的,造成很多浪费,很多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各种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增加,很多设备都是可以被各个专业通用的,如果重复购买就会造成严重的浪费,所以在新的大学工程训练体系中,各个学院和专业不能再各自为战了,而是应该统筹规划,要进行长期的安排,不要盲目的缺什么买什么;设备要集中使用,不要重复投资;要既管买又管用,不要只管买不管用;要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使设备利用得到最大化[21-23]。

3 结论

建立新时代下的工程训练体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工程训练体系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之中。通过封闭到开放,被动到主动,认知到创造和分割到互补的几方面转变,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要进一步完善新时代下的工程训练体系,还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完善人才培养中的工程训练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有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新型人才。

[1] 付学刚. 大学生工程训练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6,(18):29.

[2] 马鹏举,佟杰,张兴华,等. 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2):105-108.

[3] 刘伟成,林琦宇,刘美华. 应用型本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01):101-104.

[4] 陈雯柏,曹荣敏,吴细宝. 面向专业认证的工程训练模式与创新体系构建[J]. 计算机教育,2014,(19):47-49+53.

[5] 江明,徐伟,张朝刚. 江汉大学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3):283-288.

[6] 马玉琼,郑红伟,王铁成,等. 工程训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6):177-179.

[7] 韩文,于盛睿,徐晗. 地方高校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特色定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01):221-225.

[8] 廖维奇,魏德强,黄嫦娥,等. 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3):99-100.

[9] 吴新良,曾海泉,刘建春,等. 一种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5,18(06):158-160+164.

[10] 聂喻梅,刘强. 大工程观背景下多层次工程训练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5):98-99.

[11] Arumala,J.O..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Civil Engineering:Beyond the Classroom[J].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11,11(2):80-87.

[12] Alejandro Carvajal.Catalina Ramirez and Jose Tiberio Hernandez. Innovation and Teamwork Training in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A Case of a Computing Engineering Cours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0,26(6):1536-1549.

[13] Maseda,F.J. andI. Martija.A Training Tool and Methodology to Allow Concurrent Multidisciplinary Experimental Project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12,55(3):357-364.

[14] Sugiyama,Y. and H. Igo.Education and Training atMeiden Engineering Center[J]. Meiden Review:International Edition,2014,(TN.160):74-79.

[15] Vere,I.d.,G. Melles,and A. Kapoor.Product design engineering - a global education trend in multidisciplinary training for creative product design[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0,35(1):33-43.

[16] Zhou,C..Integrating creativity training into 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2,37(5):488-499.

[17] 傅丽凌,等. 探索工程训练新模式实施大学生个性化层次化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1):85-87+154.

[18] 刘勃,等. 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116-120+126.

[19] 吴波,等. “校企联合、资源共享”的“工程训练”课程建设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05):55-57.

[20] 姜嘉乐. 《走向前沿的模式创新》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24-26+44.

[21] 张俊平,等. 创建基于大工程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2(06):27-29.

[22] 张勤,田逢春. 高校工程训练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8):170-171.

[23] 杨秀英,李康举. 工程实践创新教育基地改革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52-53.

TheReformIdeaofCollegeStudents’EngineeringTrainingSystemintheNewEra

ZHANG Xiao-yu,LI Ping,WEI Chuan-zhen

(NorthChina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Yanjiao,065201,China)

Inside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ity 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 (UETS)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 (E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in order to achieve consistent with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it points that university engineering training must have the transition of being from closed to open,from passive to initiative,from the cognitive to creative,from segmentation to complementarities,which results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Engineering Training;Education;Practice

2017-09-2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3142015101、3142016022、3142017046)

张晓宇(1978-),男,内蒙古人,博士,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控制工程、复杂系统控制及应用。E-mail:ysuzxy@aliyun.com

G640

A

1672-7169(2017)05-0112-05

猜你喜欢
大学体系时代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大学求学的遗憾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