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暖冬
□ 邹贤中
母亲向司机投去感激的目光。司机对母亲笑了笑:“大姐,给孩子买个帽子吧。你看这天多冷呀!”
那是2002年冬天的早晨,风像刀子一样划过皮肤。
少年窝在被子里,母亲的声音从外屋传来:“快起来,等会集上卖豆子的人多了,豆子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母亲的声音透着焦急。临近年关,对于一贫如洗的家来说,豆子就是全家过年的希望。
12岁的他极不情愿地爬起来,嘴里嘟嚷着:“这么好的豆子,还怕卖不掉?”
少年推着一辆26自行车,后座上绑着80斤豆子,母亲挑着30斤豆子跟在后面。
通往小镇是一条结满冰碴的15里长路,路面很滑,母亲不时提醒:“小心点,别摔跤。”
两个小时后,母子俩终于到了集上。北头满是卖豆子和花生的村民,眼巴巴地等贩子们到来。少年看到母亲头上汗津津的,赶紧把车子推过去,把豆子从后座上取下来。
少年跑到其他村民那里看了看豆子,见那些豆子不大且有斑斑点点的杂色,于是更有信心了。自己的豆子颗粒饱满,色泽鲜艳,看上去晶莹剔透,不可能卖不掉的。
不知谁喊了声:“贩子来了!”
叼着烟的豆贩子坐在副驾驶位上悠哉悠哉地贼笑着,一出现即被村民包围:“黄老板,您可算来了。”
黄老板把剩下的半截烟丢在地上,换上了一副哭丧脸:“乡亲们,今年五谷丰登,你们的东西我要不了那么多啊。”
这句话犹如一颗炸弹,立刻在人群中炸开了锅,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失望。少年仗着身材瘦小的优势挤到黄老板面前:“你去年跟大家保证过,有多少要多少,现在怎么可以不要了?”
“你是谁家的孩子?我看看你卖的什么?”心里意思,这毛头小子也恁轻狂、大胆了吧!
母亲讪讪地迎上来:“黄老板,小孩子不懂事,您大人大量别介意。”
黄老板不答,拿起一颗豆子放在嘴里咬了咬,然后吐了出来:“你这豆子不好,我不要。”一句话让母亲的心掉进了冰窖。
“黄老板,这是上好的大豆呀!您不能因为孩子的一句话……”
黄老板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转身就看别人的豆子去了。其他卖豆子的村民原本还想帮衬着说几句话,一看这阵势哪里还敢插嘴。只留下少年和母亲在那里发愣。
黄老板一路走过去,嘴里嘀咕着:“你的1块2一斤,你的1块1一斤,你的……”
村民叫喊起来:“去年都1块3了,现在怎么还便宜了?”
黄老板说:“没办法,今年豆子大丰收,供大于求。不想卖挑回去。”
话说到这份上,村民们也无奈,纷纷过称。大家还等着那点钱买年货呢。
母亲走上去:“黄老板,我那豆子真的不错,要不便宜点您就收了吧。”
黄老板头也不抬:“再便宜也不要。”
母亲尴尬地站在那里,少年几乎要哭出声来。
装完车,村民们拿着钱纷纷散去,黄老板也上了车。母亲仍在尽最后的努力:“黄老板,您当真忍心让我们水都没喝一口再把一百多斤豆子扛回去吗?”母亲的声音透着无奈与悲凉。
黄老板不接话,示意司机开车。这时,一直坐在驾驶室的司机开口了:“老黄,你就把人家的豆子收了吧。这么冷的天,人家孩子穿的是胶鞋,耳朵上都生冻疮了,你没看见吗?”
司机一直帮黄老板拉货,他不能不给面子:“这个嘛,装不下啊!”他说的也是实情,那个有顶盖的车厢已经装得满满的了。
司机看了车厢一眼,说:“放驾驶室总行了吧?这样,这趟运费你少给点,豆子的价格你别亏了人家。”
见此,黄老板只得勉为其难地同意了。过称、付钱,按最高价1块3,一共143块。
母亲向司机投去感激的目光。司机对母亲笑了笑:“大姐,给孩子买个帽子吧。你看这天多冷呀!”
那天,母亲给少年买了帽子、护耳,还有一双棉絮鞋。鞋子厚实着呢,穿在脚上,暖在心上。母亲还带他去了镇上唯一的包子店,买了四个热乎乎的包子。
那个记忆中最寒冷的冬天,因为陌生司机的一句话而变得温暖。那份温暖,足足温暖了少年一个冬天,甚至一生。
(摘自《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