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战鹰装上中国“心”

2017-02-22 18:38王晨
小康 2017年4期
关键词:战鹰航发研制

王晨

“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张恩和,这位为我国国产航空发动机事业披肝沥胆一生的“科学匠人”,以近乎执拗的忠诚和纯粹,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品行与承诺。

航空发动机是战鹰的动力之源,被喻为飞机的“心脏”。2006年,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发动机设计定型。“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离不开一个人——中国航发动力所原副所长,“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

2016年11月13日,张恩和老先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病逝,享年77岁。他的一生是为中国战鹰装上中国“心”,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一生,也是中国航空动力事业发展进程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一个缩影。

常通宵达旦工作

1964年,张恩和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设计专业,部队锻炼一年后到中国航发动力所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张恩和在发动机总体室担任结构组组长,先后参与了多个发动机型号的总体结构方案构思、设计及修改设计工作。1987年,他担任国家重大项目“太行”发动机行政副总指挥,1991年底任“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太行”发动机研制攻克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了涡扇发动机高低压部件、主机和加力、整机和系统的匹配技术。

“太行”发动机研制工作初期,张恩和担任副所长,配合原总师李志广以最快速度组织完成了“太行”验证机的试制工作,保证了验证机的调试,并配合总师排除验证机故障,完成了三轮验证机技术指标,实现了原型机立项研制。

张恩和

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研究发动机,张恩和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了验证发动机在结构上是否符合装机要求,他爬上两米多高的试验台,把附件一个个地摆上去,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当时就昏了过去。同事们把他送去医院,医生检查伤口后给他缝了5针,当昏迷的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问他心爱的发动机,得到肯定回答之后才安心。

2006年“太行”发动机研制成功后,张恩和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太行”发动机这一技术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特等奖,2009年,“太行”发动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科研没有捷径走

张恩和常说,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关系祖国和人民未来的事业。

“每一个参与研制的人,都把自己的生命和‘太行发动机连在了一起,我个人是这样,这个群体也都是这样。”张恩和认为,科研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更没有捷径可走。实事求是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发动机出现问题,张恩和都要亲自参与检查,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各项试车和试验要制定预案,注重细节设计,处理技术问题要坚持“严、慎、细、实”的原则。

张恩和还经常告诫参研人员,在研制中不要怕出问题,更不能遇到问题绕道走。问题暴露得越早、越多,解决得越好,发动机就越成熟可靠。

在一次常规的低温试验中,总设计师可以不用亲自在现场,可是60多岁的张恩和心系工作,坚持从前半夜就和大家一直工作到早上5点,当时厂房冬天非常冷,在场有好多人都劝他回去休息,但他不肯,为了了解真实的温度情况,他也不时地去查看在室外放置的温度计。为了达到低温要求,他就一遍一遍给气象站打电话询问,得到回答是在当天凌晨三、四点是温度最低的时候,张恩和告诫大家,试验差一点也不行,必须较真到底。

中国航发动力所原副总师刘国玉回忆,张恩和天大的事都装在自己的心里,扛在自己的肩上,甚至在外出差,他都惦记着所里的研制工作,常常打电话回来询问研制进展,如果遇到问题,就多方协调,四处奔走。

斯人垂范细无声

张恩和特别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不断给年轻人创造能力提升的机会。他告诫大家:“年轻的一代是祖国航空事业的未来,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积累,你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一定要保持严谨的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

2005年,“太行”发动机通过设计定型审查,动力所拿出150万元奖励“太行”发动机团队。作为“太行”总设计师,张恩和理应得到较多的奖金,但他把这150万元全部分发给参加研制工作的职工,包括很多一线的普通职工。

作为中国航发动力所领导,张恩和有很多出国的机会,但从2000年到2016年的16年间,张恩和仅出国学习一次,他总是把机会让给别人,也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惦记着发动机研制工作,不想离开半步。

中国航发动力所党委书记吴文生回忆,2003年春季的一天深夜,高空台试验现场“太行”发动机出现问题,此时正值“非典”时期,张恩和得知此事后,坚决要去现场,同志们都劝说他不要去了,派别人去处理。

他焦虑地说:“‘太行发动机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如今出问题了,不去能安心吗?”就这样,在由沈阳去四川几千里的路上,两辆车由3名司机轮流开,张恩和与时任所长李勇、党委书记陈锐一行一路上不住旅馆,只在汽车里休息吃东西,经过38个小时的颠簸,赶到了四川省江油涡轮院高空台试车现场。

60多岁的张恩和一下车顾不得休息,一边听着参研人员汇报,一边认真思考,一夜未合眼的他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一遍一遍地分析各种数据。

在整个“太行”发动机研制的过程中,他始终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型号研制连在一起。他曾说过:“我一生别无所求,只要型号成功,只要对发动机事业发展有好处,对国防武器装备建设有好处,自己这一生就算没有白过。”

张恩和去世前1个月,就已因为发烧在所医院住院治疗,情况不容乐观,但他坚决阻止家人将他生病的情况告诉所领导,他说:“临近年底,他们工作繁忙,知道我生病肯定还要来探望,又要耽误他们的工作……”

在同事看来,张恩和的人生是“无悔奉献”“忠诚爱国”的真實写照,张恩和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航发人奋勇前行。

编辑/张玉荣

猜你喜欢
战鹰航发研制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战鹰听令!发动对地攻击
抗疫战鹰谱
战鹰出世 扶摇穿云上九天
守卫战鹰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