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探索如何做好“盐”文章

2017-02-22 18:27张玉荣
小康 2017年4期
关键词:盐业食盐青海

张玉荣

盐业体制改革对盐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监管部门同样如此。自国务院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以来,各路资金厉兵秣马,各地政府纷纷行动,探索如何做好“盐”文章。

千年以来,我国食盐长期实行专营专卖。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盐业进行计划管理。由于碘缺乏病危害,国家出台食盐专营政策,从效果来看的确达到预期。但随着时代发展,食盐专营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盐业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

而今靴子终于落地。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国新一轮盐业体制改革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国务院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以来,各路资金厉兵秣马,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

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日前批复了国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计划2017年上半年编制完成省级盐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2017年年底前,实现盐业主管机构或食盐安全监管机构的行政职能与盐业公司分离。

食盐市场将兴旺发达

食盐,连着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其改革方向颇受舆论关注。

2006年5月15日,是第十三届防治碘缺乏病日。当日,河南盐文化展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

关于最新盐业体制改革方案颁布实施,暨南大学食品安全教授唐书泽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到,主要有四个背景:一是长期以来实施的盐业专营体制不太适应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盐业本身的发展出现产能过剩但又未被市场及时消化;三是国际上的产盐主要国家早已实现专营到自由化的转变;四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进步能够抵御盐业尤其是食盐的安全(数量与质量)风险。

盐业体制改革,究竟是保留原有的专营体制还是走市场化的道路?《方案》明确指出,要强化食盐专业化监管,完善食盐专营制度。完善食盐专营制度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制度;第二,完善食盐批发环节专营制度;第三,完善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

“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借鉴来看,食盐专营体制与市场化改革并不矛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章政说:“市场化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专营体制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的缺陷。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瞩目的‘中国模式正是建立在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的良好平衡基础之上的。坚持食盐专营制度既符合改革开放要求,也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

这一方案能否带来积极影响?唐书泽认为这是肯定的。“首先会促进盐业的市场化改革,对政府部门如何管好盐业提出了新挑战。对推动盐企技术改造,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以主动适应消费者需求提供了机遇。对消费者而言,将会有更多的适应个体需求的选择。最终为推动我国盐业走向完全自由市场奠定基础。”

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盐业改革组相关负责人李扬对《小康》记者说:“改革后对海南食盐市场、盐业、政府主管部门、消费者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食盐市场将兴旺发达,食盐品种将极大丰富。对广大消费者带来最大的利好是能享用到更多优质的盐产品。通过这次改革,释放了市场活力,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会研发出更多的盐产品供應市场。同时,改革后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以跨区域经营,海南的消费者除了能购买本地盐产品外,也可以购买到全国各地的盐产品,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产盐大省:做好盐文章

我国有三大盐场,分别是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一个是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一个是在台湾岛西南沿海,另一个是在海南岛。

对于盐业历史悠久、产盐丰富的河北、天津来说,改革其实已初步试水。2016年12月28日,中国盐业总公司与天津市长芦盐业总公司、河北省盐业专营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中盐京津冀盐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是我国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成立的首家跨区域、产销合一的现代盐业企业。

并非仅仅东部等沿海地区,内蒙古、青海也都是产盐大户。千百年来,著名的茶卡盐湖“大青盐”有着很好的口碑,青海老百姓至今仍然将食盐称为“青盐”。然而,受地理偏僻、市场管理等各种因素影响,久负盛名的茶卡盐一直未能打响品牌。

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盐务局局长牛汉卿解释,在此次盐改之前,作为产盐大省,青海的食盐产品其实在国内多个地方销售,但产品包装上只有当地盐业公司的名称,却不会出现“青海产”或者青海制盐企业的名字,因此,青海制盐企业的品牌市场知晓率并不高。此次盐改对于青海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青海如何抓住机遇。

盐业体制改革提出的“产销一体”对于青海来说是一个利好。据牛汉卿介绍,青海是目前全国10个食盐产销一体的地区之一。这种构架在此次盐改中,将更加便于企业集中精力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合力开拓新市场。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宏介绍说,目前全国每年食盐需求量约为700万吨,其中低钠盐只有40万吨,预计近年内绿色低钠盐市场可达到100万吨至200万吨。青海盐湖地区面积广大,拥有大量未被人类活动干扰的原生态环境,地区环境和盐矿资源污染少,这些均为实现绿色原生态低钠盐的规模生产提供保障。如果通过技术创新,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地区建设原生态低钠盐的生产基地,将有利于促进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昔日“盐岛”:海南要重现辉煌

有“盐岛”之称的海南,在10年前,原盐不但充足供给岛内,还运往岛外,甚至出口国际,在国际市场上树起了“海南岛盐”的金字品牌。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雨量增大,日晒时间短,设备老化技术更新滞缓,加上专营体制弊病以及征地等因素影响,产盐量大量萎缩。为应对紧缺,近年来海南还得从外省紧急调拨食盐入岛。

盐业改革在即,“海南岛盐”是否能实现品牌崛起?海南盐务系统近年已实施了政企分离改革,组建有海南盐业集团。最近,继组建中盐中部盐业公司、中盐京津冀盐业公司后,中国盐业总公司在中国南部布局再下一城,牵手海南控股、海南省盐业集团共同组建中盐南海盐业公司,公司定位是“民族高端海盐”。

海南东方盐场场长黄照龙对《小康》记者说:“从2015年开始海南的盐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就已经有一丝意向想要将政企分开,原先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在海南省盐业已经政企分开,盐务局已经撤销了,现在只有盐业集团总公司。盐改的主管单位是海南省食药监局。面对盐改我们都是持正面看法。”

“对本省莺歌海盐场和东方盐场来说,改革后它们拥有了政策利好,有了直接的销售权,目前它们都在积极备战,研发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相信不久我们在市场上将看到它们的产品。” 李扬说。

“对于大企业来说当然是好事,可以推动其改革,利用自己的经营和技术优势研究开发适合客户需求的优质产品。当然如果有好的品牌产品,企业会主动去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不能再以老大自居了。”唐书泽认为。

盐业体制改革对海南盐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政府主管监管部门同样带来挑战。李扬介绍说:“在跨省经营方面,对来海南经营盐产品的外省企业,我们将与本省企业一视同仁。但是加强监管是必要的,我们将采取三种管理措施:一是实行备案制;二是将涉盐违法举报纳入12331食品药品服务平台;三是加强巡查监管。”

对本省食盐企业,李扬表示同样严格监管。“作为海南盐业的主管机构,我们也有责任引导和支持海南盐业企业健康发展。我们鼓励食盐批发企业与定点生产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批发企业在保持国有控股基础上,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企业重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鼓励本省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将‘海南岛盐打入内地市场。”

消费大省:广东完善食盐追溯

盐为“百味之首、化工之母”,关乎国计民生。全国食用盐消费第一大省广东日前对外宣称,1月1日起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盐企2017年底前完成政企分离的改革,盐行业将建立所有在粤鹽业生产及销售企业的信用记录。

通过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小康》记者了解到广东正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将食盐纳入广东“智慧食药监”项目,列为全省食品安全重点监管领域之一,建设广东食盐电子追溯系统,实现食盐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询、风险可防范、责任可追究。

“对于广东这样的消费大省而言,我们会有更多的选择权,尤其是安全优质的个性化需求产品,我们会很容易买到。实际上近年来广州深圳的不少超市就有了更多的食盐品种了。”唐书泽说,广东需要做的一是监管部门需要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预防和控制不安全的盐和劣质盐进入市场;二是鼓励科学研究,提供快速鉴别有安全隐患的劣质盐。主要包括可能含有亚硝酸盐和有害重金属的掺假盐以及无碘盐当碘盐卖。有关部门还要加大调查研究,确定本省缺碘分布区域和人群并定期公布,指引消费者自己选择加碘盐还是非碘盐。

由于盐产品跨区域流通,对各地政府监管部门来说,监管难度是增加的。改革前销售主体和品种单一,管理相对简单,但是改革后销售主体和品种都会增多,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并运用高新技术去了解甄别,依法监督管理,保障食盐安全。

广东食药监局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袁峰分析说:“食品药品溯源不仅仅是一个省的事情,涉及多个省。信息化技术把空间距离缩短,也要向更高的技术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开始运行,已经有8个省12家生产企业在平台注册。2017年底前,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将建立电子防伪追溯系统,对接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

编辑/韩静

猜你喜欢
盐业食盐青海
大美青海
巧称食盐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新修订的《食盐专营办法》相关表述之探讨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
食盐PK风疹块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2018.12.01—2018.12.15)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