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2017-02-21 06:20陆杨
时尚北京 2017年1期
关键词:禅房煤渣北京城

陆杨

天气渐寒,如今几乎家家都有暖气,

即便没有,电暖器也成为冬季取暖的新工具。

而北京城里烧煤取暖逐渐成了历史,曾经在冰天雪地里带给人们温暖的煤,

成为老人口中追索过去的回忆。

与煤有关的那些地名儿

旧时的北京,是一座以燃煤为主的城市,居民生活用煤,多依靠煤铺供应。尤其是到了严寒冬季,煤炭的需求量相当大,北京城的街道胡同都有煤铺销售煤炭。

早在元代,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专门记载煤炭的利用,赞叹“石只火力,如同脉络,经久不熄”。北京的煤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元代,大都城的平则门、光熙门一带,就设有储煤场。有一部反映元大都市井生活的书籍《朴通事》,书中就有“到煤场里推煤去”的记载。明代,有一幅反映北京城市风情的图画《皇都积胜图》,图中也有煤铺卖煤的画面。到了清代,“都人炊爨惟煤是赖”,应运而生的煤铺就更多了。尤其是清末,环城铁路修通之后,沿铁路四周设有许多煤栈,煤铺可直接到煤栈批发煤炭,运回售卖,从此京城大街小巷,经营煤铺者骤然增多。

过去煤炭是沿着故道,用骆驼、马车从阜成门运进城内的,所以阜成门曾经被称作“煤门”。北京煤炭开发较早,因而与煤炭有关的地名有不少。

大家能想到跟煤有关的地名应该是前门外,那条南北走向的煤市街。有人认为这条街因自北而南开设有多家煤市而得名。但也有人认为所谓煤市街,是因街南口正当中有一家煤市而得名,并非该街自南而北皆为煤市。

据记载,明代煤市街已经形成,属于正西坊,当时称煤市口。由骆驼从京西门头沟煤窑运进北京城里的煤炭,先在煤市街聚集,再转运到各个煤铺。清朝中期以后,煤市街逐渐发展成为美食一条街。明清时期这里还有一条沟通金水河与护城河的水道,其上架有石桥,因通往煤市街而称为煤市桥,而今早已不见桥的踪影,只留下一个地名。

另外,在东城区东单北大街西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煤渣胡同。煤渣胡同明朝称煤炸胡同。1919年的《京师街巷记》记载,煤渣胡同“此巷路北在前清咸丰时,有铸铁钱厂,堆积煤渣甚多,则煤渣胡同之名所由来也。”

以前北京还有一条煤铺胡同,在东城炮局头条东,如今已经并入炮局头条。煤铺胡同在日本人所著《北京地名志》上记载,“煤铺即煤店,主要是卖叫做煤球的炭团。由于煤球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是北京的发财行业之一。”“乌金墨玉,石火光恒”这是旧时北京煤厂、煤铺经常书写的广告楹联。“乌金墨玉”是对煤炭的形容和赞颂,“石火光恒”意喻煤炭事业永远发达。

由于京城内外,分布众多的煤厂、煤铺,相互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许多煤厂、煤铺还以广告形式宣传推销。“北山红煤,禅房须炸”,这句话是北京介绍煤炭产地和品种专用广告语之一。禅房为村名,位于门头沟木城涧煤矿附近,因属煤矿采空区,在20世纪50年代即被京西矿务局搬迁,现已成废墟。须炸是禅房村及附近所产的一种块煤。该煤质地较硬,粒度大小匀称,使用小火炉燃用方便,火力持久,是京城百姓非常喜爱的一个煤炭品种。

猜你喜欢
禅房煤渣北京城
通钢煤渣循环利用的措施
刘墉的一盘棋
石煤渣替代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漂”来的北京城
老北京城里的故事
煤渣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煤渣里扒出的财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