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军镜头下的人生

2017-02-21 15:36刘玉方
时尚北京 2017年1期
关键词:纪录片

刘玉方

陈为军,纪录片导演,现供职于武汉电视台。

1969年出生,1994年开始从事纪录片创作,

2004年反映河南艾滋病家庭的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获多项国际大奖。

2007年,讲述小学生班级选举的《请为我投票》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此外还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国餐 馆》、《日出日落》等作品。

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在国外,儿童时期是释放想象力的时候。中国孩子一出生就没有自己的空间,他们被教育得像个成年人,不相信童话,这对民族的伤害很深。

作为中国的纪录片导演,我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时候你背负着太多的不理解,甚至会有些极端的冲突,但是陈为军一直都是以一颗坚定的心,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展示每一部作品。即使看过的人有多么的不理解,即使在拍摄时多么的艰难,但是结果都是值得的。

“拥有一颗良心,在你选择拍摄主题时就不会为功利和阻力困扰;拥有一颗善心,在你面对拍摄对象时就可以用真诚换真心,成就真实故事。做纪录片这一行,是对心的考验。”

拍纪录片,陈为军是半路出家。他曾为BBC、NHK拍过纪录片,2007年底,讲述小孩子选班长的《请为我投票》还曾入围第8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长名单。《请为我投票》讲的是成成所在班级选班长,家长在后边出谋划策的故事。《华盛顿邮报》对此片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关于一群7岁大的孩子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

片子在网上引发争论。很多人骂片子里的家长和小孩是魔鬼。陈为军不赞同这种看法。“骂人的这些人肯定是没当父母的,中国家长都是被体制绑架的。作为中国人看这个片子,与其把它当民主自由看,还不如着重看独生子女政策对民族未来的影响。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在国外,儿童时期是释放想象力的时候。中国孩子一出生就没有自己的空间,他们被教育得像个成年人,不相信童话,这对民族的伤害很深。”

这部片子,陈为军拍了4周,光素材就有一百多个小时,剪辑用了一年多时间。在10部纪录片中,这被认为是最好的一部。

“我没有任何我个人的诠释,我并沒有用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去诠释这样一个主题,完全是当下,我生活这个时间、空间里面真实被动的去记录、去观察,最后浓缩成了这样一个有矛盾冲突的这样一个纪录片电影。”

在陈为军心里面,拍摄最艰难的纪录片应该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为此为了这部纪录片从2001年夏天,陈为军进入文楼村,陆陆续续拍到第二年春天。因为拍摄的缘故,当地政府对此事管得很紧。陈为军和许多媒体同行刚进村就被“软禁”了。他把拍了的带子偷偷塞给《武汉晚报》的一位女记者,用肥皂盒作伪装,才把素材带了出去。

《好死不如赖活着》里,雷妹去世前的一个镜头,引起关于拍摄伦理的争论。雷妹当时已经意识恍惚,苍蝇停在她的脸上,她也不知道去驱赶,任凭它们叮咬。陈为军拍下了这个场景。“我明白,在正常环境下不该拍了。但我知道,农村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结婚生子。她结了婚,生了3个孩子,孩子还小,她就已经受尽磨难,即将死去。这是悲惨的经历,把她的人生记录下来,对她是一种公道。”陈为军的答案是:我会拍下去。

马深义一家的故事拍完后,陈为军去医院做了检查。抽血化验的时候,护士问他查什么,他说,查HIV。本该护士送血样,但护士马上说,你自己拿到楼上去吧——“艾滋病人在社会上什么地位,你立刻就明白了。”陈为军从不讳言内心挥之不去的恐惧。化验完两天之后,他开着车去拿结果,心中非常忐忑,甚至有点神经质。拿到了HIV化验结果,是阴性。他脑子里当时冒出的想法是:得去喝点酒才行。如果换作他人再也不想去拍摄纪录片了吧。陈为军说,“现实的故事能让每一个编剧汗颜”。为此,他始终把镜头对准生活,这次的《生门》也不例外。

在完成六个故事的剪辑时,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一次我想让它上大荧幕。”

对于电影的名字陈为军这样说,之所以用“生门”来作为片名,陈为军解释道,因为孕妇在生一个婴儿的同时,自身也承担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所谓“门”,对孕妇和新生儿来说都是一道坎,跨过来,就获得新生,跨不过去,面临的就是一片黑暗。

为了拍摄《生门》,陈为军和团队花了三年半的时间,跟拍了大量的素材,最后撷取了片中四位妈妈的故事。《生门》视角并不局限于记录生育过程,除了记录高危生产救治过程之外,还将视野扩大,记录内容延伸,将生育问题拓展到家庭,伦理和社会问题,生育不再是小家庭的事情,而是会被家族,生活环境,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影响。谈及这一过程,陈为军分享说,拍摄纪录片,因为要探入别人的隐私,更需要平等的交流。

“纪录片不像剧情片,剧情片有一个目标,剧情也是一个寻找谜题的过程,而纪录片不是,它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他认为纪录片要做的不是解答疑问,也不是表明立场,而是带着观众去体验。至于片中看似偶然的‘神来之笔,陈为军说,那不是刻意添加的,而恰恰是真实的魅力。如果说有目标的话,陈为军说,他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了观众的解读,这才能成为一个作品,否则它只能是一段视频。”

很多人看不了这样的电影,因为太过真实,太过感动,整个人仿佛置身于这种氛围当中久久不能释怀。陈为军说,女人太不容易。他说,这个世界上,男人可以是坏人,但女人永远都是好人,如果女人也坏,那这个世界就没有底线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人类里头没有过的。其实你看一到过年的时候,北京城真的是一座空城,就是这种城市化太快了,也导致了亲情的一种割裂,比如说妈妈跟儿女之间,因为我一直觉得母女、母子之间,是一种奉献不是索求的这样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妈妈通过这样一个仪式性的东西,一个平台或者是一个电影,达成亲情上的一种和解,我觉得对社会来说这是做了一件非常大的好事,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作为记录写实的电影,陈为军他成功地投入到商业电影的浪潮。“我一直觉得我做纪录片这么多年,也看过很多作品,都是充满了戏剧,充满了当地的故事。因为我觉得生活里面,一点都不缺少故事,一点也不缺少戏剧张力,包括关于幽默,关于悲伤,什么都有。你是不是真的下了很大的力度去观察,因为你看剧情电影里面的编剧,他那些桥段是哪里来的?他是来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生活本身远远要高于一个编剧的编剧能力,我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沉下心去跟一段时间,就是这样。”

在采访期间,陈导一直处于生病的状态。我很不忍心去打扰他,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导演,不是他拍了多么卖座的电影,而是用他最真挚的心,最敏锐的眼睛去挖掘我们人性中最脆弱的一点,如果说我们在众多卖座电影中的审美疲劳,那么这一股暖流是我们在冬日里必不可少的。

猜你喜欢
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谈短时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