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脂肪瘤1例报告

2017-02-21 08:59朱秀华朱辞名鲍海宏华泽权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浅叶脂肪瘤腮腺

朱秀华, 朱辞名, 张 力, 鲍海宏, 华泽权

1.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21001;2.沈阳军区总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辽宁 沈阳 110016

·病例报告·

腮腺脂肪瘤1例报告

朱秀华1, 朱辞名2, 张 力2, 鲍海宏2, 华泽权2

1.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21001;2.沈阳军区总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辽宁 沈阳 110016

腮腺; 脂肪瘤; 无痛性肿物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10 d前无意间发现右耳前肿物,无痛,进食时无明显肿胀感,曾口服抗病毒药物(具体药名及剂量不祥),未见明显疗效,入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外伤史、饮酒史、吸烟史。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右侧耳屏前腮腺区可触及肿物,大小约2.0 cm×2.0 cm,质中,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无牙痛,颞下颌关节活动正常,开口型、开口度正常。右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右腮腺区,导管无溢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CT影像表现:右侧腮腺区可见类椭圆形低密度,边界清晰,大小约2.9 cm×1.5 cm,CT值约为-100 Hu,余未见明显异常(图1、2)。CT影像诊断:右侧腮腺病变,考虑腮腺脂肪瘤。术前诊断:右腮腺脂肪瘤。治疗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耳屏前竖形切口,长约3 cm,行右腮腺脂肪瘤切除术。手术设计图见图3。病理诊断为腮腺脂肪瘤。术后未发生耳颞综合征、面瘫、涎瘘等并发症。

图1 术前CT横断面影像 图2 术前CT矢状面影像 图3 手术设计(耳屏前竖形切口,长约3 cm)

2 文献回顾

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3月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方、万方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腮腺、脂肪瘤。资料完整者10例,加上本例共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2.67∶1;平均年龄47.60岁,平均病程约3.56年。临床上均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物,其中,位于腮腺下极9例、耳前区2例;腮腺浅叶10例、腮腺深叶1例。活动可,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皮肤温度正常,进食前后无明显变化。11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物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脂肪瘤。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3例行彩色超声检查、1例行MRI检查。CT与MRI均提示脂肪瘤的可能性大;彩色超声检出肿块,结果提示无法区分混合瘤、腺淋巴瘤与脂肪瘤。11例患者中,6例在腮腺区做常规“S”型切口,行腮腺浅叶及肿物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4例未详细记录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1例收入我科行耳前区竖形小切口切除肿块。1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涎瘘、面瘫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0.5~5.0年,未发现复发。由文献检索结果可知,腮腺区脂肪瘤发病率较低,患者以男性居多;CT与MRI对脂肪瘤的提示作用大;在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可根据肿物位置选择创伤最小的手术切口及方式。

3 讨论

腮腺区的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良性肿物中又以腮腺混合瘤最为常见,其次为腺淋巴瘤;脂肪瘤较少见,其发病率约为1%[1]。有文献报道,腮腺区脂肪瘤的高发年龄是50~70岁,其中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3∶1;左侧多于右侧,大约比例为5∶1[2-3]。脂肪组织质地较软,而腮腺表面存在腮腺咬肌筋膜,因此触诊时,腮腺区脂肪瘤的质地中等,不如颈部及其他表浅部位脂肪瘤的触诊明确,容易误诊。目前主要的辅助检查包括彩色超声、CT影像、MRI影像等。在彩色超声中,脂肪组织多表现为腮腺组织内均质混合性回声,圆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楚,包膜多较完整;CT影像检查可见脂肪瘤多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低密度灶,边界较清,其CT值一般为低于水的负值,约-110 Hu,在增强CT扫描中无强化改变[4];MRI影像检查通过比较T1与T2加权上的信号强度从而在术前准确的诊断处脂肪瘤,脂肪瘤的边缘在MRI图像上呈“暗边”,将其与周围的脂肪组织区分开来,而这种区别在CT影像中是没有的[5]。彩色超声缺少对脂肪瘤的具体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的描述,无法为临床医生的手术提供更多的指导信息;CT影像检查的分辨率较高,对不同密度的组织区别较为敏感,脂肪组织在CT影像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及CT值;MRI对软组织的显影更加先进,但其费用较高。综合比较3种辅助检查的优缺点,CT影像检查是最佳的检查方法。

腮腺与面神经关系密切,腮腺区常见的肿瘤多是容易复发的临界瘤,在摘除肿物时,为了保护面神经以及预防肿物复发,常规采用解剖面神经、摘除腮腺浅叶及肿物的手术方法,切口虽隐蔽,但手术切口较长,创伤较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加,目前未发现脂肪瘤具有侵袭性,仍以摘除肿物为主要目的,建议在不损伤面神经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的手术切口,完整的摘除肿物,慎重的摘除腮腺浅叶,既能有效地保留腮腺的功能,又能兼顾患者的美观,还可以减少涎瘘、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该病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诊断。术后随访0.5~5.0年,未发现复发。

曾有文献报道,认为年龄<18岁的该病患者术后较易复发,且多次复发后可发生恶变[6],因此对于年龄较小、肿物生长较快的患者,将其作为具有临界性的肿瘤处理,肿物外缘2 cm扩大切除肿物,延长患者术后的随访时间,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1] 郑 涛,于巧莲,乐志亮.腮腺脂肪瘤1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8):861.

[2] Dispenza F,De Stefano A,Romano G,et al.Post-traumatic lipoma of the parotid gland:case report[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2008,28(2):87-88.

[3] Ethunandan M,Vura G,Umar T,et al.Lipomatous lesions of the parotid gland[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6,64:1583-1586.

[4] 谢逸瑞.腮腺巨大脂肪瘤二例[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2(5):535-536.

[5] Debnath SC,Saikia A.Lip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extending from the superficial to the deep lobe:a rarity[J].Br J Oral and Maxillo,2010,48(3):203-204.

[6] Davidson D,Leibel BS,Berris B.Asymptomatic parotid gland enlargement in diabetes mellitus[J].Ann Intern Med,1967,70(1):31-38.

2095-5561(2017)01-0062-02 DOI∶10.16048/j.issn.2095-5561.2017.01.17

2016-11-10

猜你喜欢
浅叶脂肪瘤腮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区域性切除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60例手术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