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2017-02-21 11:26成新轩武晨静
关键词:户籍制度河北劳动力

成新轩, 武晨静

(河北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成新轩, 武晨静

(河北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作为区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市场一体化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但由于城乡差异、行业差距、社会福利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劳动力流动存在着诸多障碍,制约了其流动的速度和规模,降低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了整个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效果。因此,提高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描述了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因素,提出由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还很低。需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措施促进京津冀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促进京津冀的协调发展。

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市场是要素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相对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而言,体现为劳动力市场信息能够在不同地区的市场间有效地进行传递,劳动力能够自由的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指京津冀的劳动力市场从割裂状态向一体化状态转变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突破京津冀三地劳动力在制度以及政策上的壁垒,循序渐进地扫清京津冀劳动力一体化的障碍,从而构建彼此和谐的新型京津冀劳动力关系[1]。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其雏形已基本形成。但是,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分割程度远高于资本和消费品市场。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发展。

一、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一) 劳动力分布不合理

河北省是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但素质参差不齐。北京、天津依靠地理优势,优越的社会环境,成为劳动力的重要吸纳地。但由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统一的京津冀劳动力市场,导致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使劳动力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合作机制,彼此之间的联系不足,制约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2]。

第一,从地区分布看,京津冀地区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河北省,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分布不均,各个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数量存在巨大差距(图1)。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劳动力市场实际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建设进程。第二,从产业结构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各地之间政策导向的影响,劳动力在京津冀地区产业之间的分布出现悬殊(图2)。在河北三次产业之间就业人数没有明显的差距,大体处于均等的状态;在北京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显然要远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并且差距巨大;在天津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第三和第二产业,远高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就业人员在京津冀产业结构分布的不同,直接影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进而影响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

图1 2004-2014年京津冀三地就业人员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2 2014年京津冀分产业就业人员数据来源: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统计年鉴

(二)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存在矛盾

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就业存在地区间和行业间不平衡。一方面河北劳动力剩余与北京、天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缺乏并存。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形势分析,劳动力市场预计净增就业岗位56.2万个,但是1/3以上是专业技术岗位,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需求最多。但是,河北劳动力多是产业升级导致的失业人员,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技术。从职业看,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主要是制造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的主要是信息传输、服务业等。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是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对于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也有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知识失业严重。知识失业主要指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或屈身做原来较低文化程度的人所从事的工作。目前,由于现在高校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京津冀地区普遍存在知识失业,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工作,只能是从事一些与自身条件不相符的职业。

二、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制约了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发展

衡量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等。首先,从三地生产总值的绝对额和增速看,河北2015年的绝对额高于北京和天津,甚至是天津的近两倍(表1),同时受节能减排的影响河北GDP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低于北京、天津。其次,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实际增速看,北京、天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额存在较小差距,但是北京与河北的差距十分明显,河北几乎是北京的一半,而与之相反,人均收入的增速三地差距较小,但河北基数小,绝对额增长少,足以显示三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资水平也就高,劳动力更倾向于流入这类地区。北京、天津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河北,大量优质的劳动力流入这些地区,并且极少流动,从而形成三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表1 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经济发展指标

数据来源: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的转移

在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特别是河北劳动力向京津地区转移过程中的最根本障碍,是京津冀处于割裂状态的户籍管理制度[3]。42.2%的受访企业认为,户籍管理制度是目前阻碍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京津冀劳务协作招聘会于2015年3月1日在石家庄召开,为了深入了解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障碍,我们对到场的600多家来自京津冀的企业展开问卷调查,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数据分析, 获得了一些调研结果。。这种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京津冀地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也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化发展。一方面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待遇。在职业上,北京、天津在招聘时有着明确的户籍限制,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福利待遇上,户籍制度一般与教育、医疗、住房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北京、天津对于非本地户口子女的教育有着严格的限制,为调控房价实施一系列措施限制非本地户口人员的购房。另一方面增加劳动力成本。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劳动力在各个地区之间不能进行合理的流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北京、天津的企业只能通过涨工资、增加福利待遇等吸引更多的劳动力,相反河北则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闲置,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阻碍了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发展。

(三)社会保障差异也是劳动力流动的重要障碍

近年来,伴随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推进,京津冀地区的社会保障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整体而言,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不均问题依然存在,北京、天津的社会保障能力优于河北,河北的核心城市又优于其他城市,城镇的社会保障优于农村[4]。35%的受访企业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目前阻碍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保障制度诸如各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教育问题、保障性住房以及各种就业援助等福利方面,河北与京津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首先,从保障水平看,北京、天津的保障水平高于河北。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例,河北调整后的缴费档次为100元~3 000元不等的13个缴费档次,符合条件的人每月领取80元(自2017年1月1日起,上调为90元/月);天津调整后的缴费档次为600元~3 300元不等的10个档次,每个档次的缴费补贴上调30元;北京调整后的缴费最低为1 000元,最高为7 420元,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430元增加到470元。缴费标准不同必然带来待遇水平的不同,进而对劳动力的流动产生影响。其次,从社会保障转移接续看,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推进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但是各个地区之间制度、水平、标准存在巨大差异,转移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此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几乎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险,能够享受到的也因流动性强、缴纳时间短得不到相应的给付。社会保障作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京津冀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同样也是制约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之一[5]。比较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各产业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差距比较明显(表2)。第一,从第一产业看,北京、天津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远小于河北,河北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依旧占11.5%。第二,从第二产业看,北京的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远小于天津、河北,并且河北在2014年实行大规模压缩产能的情况下,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仍居首位,足以证明第二产业在河北的地位。第三,从第三产业看,天津、河北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相差无几,但是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77.9%,远超天津、河北。总体而言,目前北京主要是以第三产业为主,河北、天津还是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因此产业结构的不同直接导致就业结构的不同。一般认为,从事第二产业的多是体力劳动者,工资低、社会地位低、福利差;从事第三产业的多是脑力劳动者,工资高、社会地位高、福利好。在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北京多是优质的脑力劳动者,河北、天津则主要是体力劳动者,从一个高级的劳动力市场流向一个低级的劳动力市场,显然不可能实现,由此形成了北京、河北、天津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除此之外,同一行业的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行业的指导和协调管理不力等都不利于京津冀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表2 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各产业增加值及所占比重

数据来源: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推进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我国要实现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就必须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根据统筹京津冀地区劳动就业的总体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京津冀劳动力市场的战略性融合与发展。Michael C.Seeborg, Zhenhu Jin和Yiping Zhu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原因及其含义,认为传统的新古典模型并不能对中国存在的大规模城乡劳动力迁移进行充分的解释,而市场分割的社会学理论和制度经济学可以作为有益补充加以解释;他们认为,中国城乡地区的政策改革减少了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提供了进城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其中劳动合同制的发展和私营部门的出现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6]。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公共财政分配京津冀协调化、促劳动力流动京津冀自由化、教育培训资源京津冀共享化、就业保障制度京津冀统筹化、产业结构调整京津冀合理化。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管理制度是制约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根本性障碍,京津冀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着劳动力的合理流动。36.4%的受访企业表示,目前政府最应该采取促进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措施是消除京津冀割裂的户籍制度。Thomas Hertel,Fan Zhai则运用分家庭的循环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评估了中国一些关键要素市场的改革对城乡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土地租赁市场和户籍制度的改革既增强了非农劳动力的流动性,又明显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7]。因此,应当深化京津冀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京津冀劳动力要素的自由而合理流动,破除长期以来阻碍居民自由转移的制度障碍,让户籍制度成为仅仅表明劳动力出生的标志,逐步形成户籍和居住的一元管理体制;并且逐步消除隐藏在户籍背后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实现身份平等和基本权利的平等。通过一系列户籍制度的改革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使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覆盖到城市中的外来常住人口,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优质劳动力的转移,有效控制劳动力成本的高速增长,而且还有利于使流动人口形成定居的预期,鼓励其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户籍制度由计划管理向条件管理转变。目前北京、天津对于户籍制度的管理仍然延续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管理,对于户籍的申请有着严格的限制,应逐步转变将户籍制度与一定的条件相联系,比如职业、社保,放宽对户籍制度的限制。京津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应该定位于有步骤地剥离京津冀户籍与居民权益分配之间的关联,由户籍管理制度向人口登记制度过度。为了促使人口在京津冀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尤其是劳动力从河北向京津两地的合理有序转移,可以在京津两地实行“入户阶梯式”的政策,即通过给予京津外来就业人员一定程度的“低门槛”,随着其新增权利的获得而逐步实现永久落户。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居住证制度是户籍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性政策,将管理与服务有效结合,在推进的过程中降低申请的条件,遵循“低门槛、阶梯式”的原则,北京、天津可以采取积分制量化的方式,与社会保障缴纳的年限、纳税情况、持证时间以及计划生育等相联系,与落户衔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推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劳动力的流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一,解决好不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针对不同城市之间保障水平、保障标准、补贴水平的不同,积极培育区域性的社会保险市场,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打破社会保险异地转移的壁垒,可以先从养老保险开始试点,进而推及整个社会保险体系,加强京津冀城市之间的互通和互认。对于流动性较大、工资较低、就业不稳定的农村劳动者,尽快落实已有的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研究建立覆盖范围广、参保水平低、可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险制度。第二,进一步规范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制度,将所有的劳动者纳入保障范围。北京、天津的企业基本能够实现参保“五险”,而河北受经济发展所限,很多的中小企业只有基本的养老保险,政府应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制度,将企业的用工纳入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范围,雇主必须按照国家规定为雇员缴纳。

(三)调整产业结构

京津冀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样也是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制约障碍之一。加快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合理调整京津冀产业结构来带动京津冀劳动力资源的优化,从而统筹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一方面,加强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动产业的自动升级。鼓励区域内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促进区域内产业由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变,打破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加快区域内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企业培训体系,吸纳更多劳动力同时促进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快区域内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内的农业,各级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充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创意农业”,整合各地拥有的旅游、文化、人力等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营销学等手段,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逐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进而推动区域内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四)优化公共财政政策

国家在京津冀公共财政支持上的长期分配不均是造成京津冀之间巨大经济差距和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要想实现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就要对京津冀的公共财政政策进行优化配置,在京津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河北的财政支持力度。首先,深化京津冀公共财政政策改革,建立起协调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按照事权一致、权责明确的原则,合理分配京津冀的财政资源,建立起合理高效的京津冀公共财政服务支撑体系。其次,完善京津冀公共财政的投入机制,加大对河北的转移支付制度。根据京津冀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并且完善适合京津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财政资源适时地向河北倾斜,加大对河北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平衡京津冀间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最后,加强对京津冀财政资金的预算和监管。让京津冀的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加强财政资金的预算和监督,切实保障京津冀财政资金运用的科学性和长效性。

[1]单良,仲声. 京津冀地区劳动力迁移的限制因素及优化策略[J]. 人口与社会,2015(1):15-52.

[2]林巍,任伟峰. 基于京津冀人力资源一体化的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2(22):202-204.

[3]孟凡强,吴 江.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与劳资关系城乡差异[J]. 世界经济文汇,2014(2): 62-71.

[4]饶旻. 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5]戚晓曜,郑雪. 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基于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比较[J]. 经济问题,2012(11): 104-108.

[6]MICHAEL C SEEBORG, ZHENHU JIN,YIPING ZHU. The New Rural-urban Labor Mobility in China: Causes and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0(29): 39-56.

[7]THOMAS HERTEL,FAN ZHAI. Labor Market Distortions, Rural-urban Inequality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s Economy[J]. Economic Modelling, 2006(23):76-109.

【责任编辑 郭 玲】

Studie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Barriers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s

CHENG Xin-xuan, WU Chen-j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Beijing-Tianjing-Hebei areas, the extent of regional market integration deepens gradually. The efficiency of labor resources allocation determin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operation of market integration because of labor market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market. However, the speed and scale of labor mobility is restrained by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difference of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of industries and social welfare and so on, which also de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labor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influence the effects of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extent of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is very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reg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and also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elements. Compared to capital market and product market, the extent of labor market is lower because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ocial welfare. Furthermo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reasonable mobility,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market and accelera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uch as improving social welfare system,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and so o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s;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labor mobility

2016-12-01

河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ZD201438);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HB16GL011)

成新轩(1968—),女,河北定州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一体化、财政与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F207

A

1005-6378(2017)01-0102-06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1.016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河北劳动力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户籍制度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