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伊敏河

2017-02-20 14:58许卫国
骏马 2016年5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鱼钩袋子

许卫国(蒙古族)

伊敏河,来自草原深处的河,你是呼伦贝尔人的母亲河。你千年流淌、历史悠久;你蜿蜒曲折、婀娜多姿;你绵延千里、奔腾不息。伊敏河啊!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这条河发源于鄂温克族自治旗南部的红花尔基地区,沿途有敖宁高勒河、威特根高勒河、锡尼河和辉河汇入,由南向北横穿海拉尔区,与海拉尔河交汇后,汇入呼伦贝尔西北部的额尔古纳河,一路浩荡北进,再由西向东融入黑龙江,最后奔腾人海。“千条江河归大海”,茫茫的大海是伊敏河的最终归宿。

伊敏河历史悠久,它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东胡、鲜卑、回纥、室韦、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民族都曾在伊敏河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游牧文化。如果把呼伦贝尔大草原比作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那么,伊敏河就是流淌在这个后院的一条小溪。

过去的伊敏河丰腴美丽、清澈甘甜、涛声不断,“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景观绝不是传说。即使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伊敏河依然不失风姿绰约、美丽丰腴。

记得小时侯一放暑假,我就和表哥来到陈旗以北十五公里的一处河湾,每人手里拎一条丝袋子,里面装着鱼钩、细绳等,来到河边的一位放牧老大爷住的蒙古包安营扎寨。稍事休息后,我们走到河边。可能是因为水流急的缘故,这段河流四季不封冻,夏季更是清澈透明。河边绿草茵茵、牛羊肥美、沙鸥点点、蛙声悠扬。我们首先要抓一些小青蛙,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大大小小的青蛙一蹦一蹦的,我们用手也按他们跳动的频率,在潮湿的河畔一扣一扣,能感觉到小青蛙的头撞击我们手心时,迅速往下一按,捕捉成功了!这样周而复始,一会儿工夫就捉了许多只青蛙。再将青蛙挂在大鱼钩上当鱼饵,每根绳头系两到三个揽钩为一组,沿河岸间隔一段距离放下一组揽钩。晚八点放完钩后,就回到包里听老人给我们讲故事,讲历史传说,讲诺门罕战争,当然也讲关于伊敏河的故事。据老人讲,过去这里鱼多得惊人,河边经常有大鱼游上来晒太阳,有的鱼眼睛像茶杯口大,像小胖娃娃一样逗人喜爱;河里大小鱼黑压压拥挤不堪,套马杆插下去都不倒。由于有很多摇头摆尾的各类大鱼的干扰,使牛羊不敢近前饮水。牧民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用做蒙古包的“哈沙”(一种网格状的栅栏)圈成一个圆筒形立在河里,这样就避免了鱼的干扰,牛羊才能放心地饮水。我们暂且不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老海拉尔人都会相信,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伊敏河上打鱼的人都不敢抡开膀子撒网,否则,网里的鱼太多,会重得让两个人拉不起来。

听老人讲故事,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十一点,收获的时间到了!我们一拉绳子,重重的。两人用力拉起来,借着手电筒的光亮,三条摇头摆尾的大鱼呈现在我们面前。摘钩也是一项技术,要把手指伸到大鱼的嘴里,往里使劲才能摘下。要是鱼太大,就必须一人抓住鱼身子,另一人用细木棒猛击一下鱼头,将其打昏,再轻松地取下鱼钩。若是钓上大鲶鱼情况就不妙了,胖滚滚的鲶鱼又滑又大,呈圆锥型,用手很难抓牢,更关键的是它能把鱼钩吞到嗓子里,摘下来要很费一番周折。此时我们绝不像有些人的做法,将鱼头一刀砍下,因为那样做太残忍,我们不忍心下手,生命的终结在动物界也要讲究人道主义。起完鱼钩,我们将鱼一条一条装入纤维袋子中,居然装了满满两袋子。鱼在袋子里挣扎着(击昏的鱼苏醒过来了),我们把袋子口系牢,放到流动着的河水中,另一端用绳子系到河边的树上,免得让河水冲走。袋子放到水里不能过深,以防成为水耗子的美食。这一切办理妥当后,我们把剩下的几条大鲜鱼在岸边收拾干净后,架起干柴烧半锅清澈的河水,将大鱼放到铁锅里炖。什么佐料都不用放,只需放一把盐。一会儿,就会闻到一股鱼香味扑鼻而来。煮熟后一尝,鲜嫩无比,纯正高雅,馨香四溢,那种特殊的美味令你终生难忘。

那时的伊敏河渔业资源十分丰富。1961年夏天,我国著名人士翁文灏先生来到当时的海拉尔市游览观光时曾题诗《临渊得鱼》:“朋侪能猎复能渔,收获丰盈载满车。朝出倡言期必得,晚归共见话非虚。喜知沼泽多鳞种,遂使盘飨添鲫鱼。塞北富源欣在望,齐民要术莫踌躇。”从这首诗中可以想见当年伊敏河美丽富饶的兴旺景象。假如现在作这首诗,岂不成了笑话?现在的猎人也不少,可都成了城市猎人。

那时的伊敏河确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海拉尔人不能忘记,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夏季,过中央桥时,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桥下的大河里游泳,胆子大的还跑到大桥护栏上,一手捏着鼻子,身体直直地往桥下“跳冰棍”;有的干脆大头朝下“扎猛子”,可见当时河水之深。桥上、河两岸钓鱼的人比比皆是,偶尔还会幸运地钓起一条大一些的鱼。还有船在河中往来穿梭,沙鸥在浅滩觅食嬉戏,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季,我经常帮助同学到大河里挑水。人们早已把厚厚的冰面凿出了一个大窟窿,在冰面形成了一口天然水井。我们用水舀子慢慢将水桶灌满。那时的河水那个清啊!清得透明瓦亮,清得晶莹剔透。渴了饮一口,会甜透入的心窝子!

过去,我曾无数次流连于伊敏河畔,领略过两岸秀美的自然风光,倾听过伊敏河水的滚滚波涛,更曾无数次穿越那些桥梁。随着城市的发展,又有几座造型典雅别致的桥梁横跨于伊敏河上。似长虹卧波,可还有波可卧?我想,海拉尔人希望桥宽、桥美,更盼望桥下出现浪涛滚滚、汹涌澎湃的河水,希望出现游船如织、渔舟唱晚、碧波荡漾的水乡一样的如画美景吧?

然而,现实无情地摆在了呼伦贝尔人面前,伊敏河瘦了、黑了,以致于河床悲惨地露出了瘦骨嶙峋的骨架;河水像一条绳子深深地勒入海绵一样的河床,甚至河水出现了断流现象。干涸的河床仿佛用嘶哑的声音向人们发出了绝望的呼唤:救救伊敏河吧!

当时在河下游居住的人们,夏季经常会闻到河水散发出一股股刺鼻的臭味,河面上经常漂过一层层的白色泡沫。还有零星的死鱼漂到河岸边,捡起一闻还有一股柴油味。钓鱼的、打鱼的早已没了踪影,偶尔有也是消遣,半天釣不上一条小鱼儿。要是下网必须下“绝户网”,就是像窗纱一样细的网,偶尔能兜起几尾小鱼苗,小得比筷子粗不了多少。更为可怕的是,伊敏河下游的一户养牛专业户饲养的一头牛,因经常饮用这条河的水居然出现了全身脱毛的现象!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活生生的现实。如果说河水短缺是天灾的话,那么河水被污染就是人祸了。

大多数的海拉尔人永远不会忘记,曾几何时,伊敏河那美丽的身姿,几度迎着春风,踏着欢快的节奏穿过宽广碧绿的鄂温克大草原,像一条洁白的哈达忘情地扑进了呼伦贝尔人民的怀抱!它哺育了无数草原儿女,荡涤了历史的尘埃,传承着历史的文明。海拉尔人以与伊敏河为邻而感到骄傲。从报纸上、电视上我们看到了,整个地球面临着严重的淡水资源危机,整个淡水资源水位严重下降!伊敏河的现状可以说是个社会问题。然而,面对沉默的母亲河,作为呼伦贝尔人是否应该思考一下现在应该做点什么?我们是否想过,随着河水流量越来越小,它抵抗污染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是否想过,我们的下一代能吃到河里的天然鱼而不会望河兴叹?

现实逼人。面对时断时续的伊敏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的呼伦贝尔人感到了历史责任的重大,“美丽和发展双赢”观念的不断更新,促使人们终于想出了一些改造伊敏河、保护生态环境的办法。比如,政府投入巨资,在几座桥下建立了几道能够蓄积河水的橡胶拦河坝,还修建了大型喷泉设施,使桥下终于出现了碧波荡漾、水花喷溅的景象,人们眼观美景,其乐融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流细瘦的羞涩尴尬。当地市委、市政府还加大对伊敏河污染的监督整治力度,基本杜绝了随便向河水中排污的破坏生态的不法行为。又投入巨资,购进大批鱼苗,投入伊敏河。从此,伊敏河陡现生机。

目前,科学发展观的蓝图已经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创造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这也为我们保护伊敏河、改造伊敏河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坚信,伊敏河彻底变清、变美的日子为时不远了!

醒来吧,伊敏河!醒来吧,母亲河!

责任编辑 王冬海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鱼钩袋子
呼伦贝尔大草原,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云朵被风筝钓走
闫锡聪
云朵被风筝钓走
云朵被风筝钓走
取米
取皮球
特制鱼钩